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C大調第一交響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C大調第一交響曲(貝多芬)原圖鏈接來自 新浪博客 的圖片

C大調第一交響曲》(作品21)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於1799年至1800年間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也是他的首部交響曲。全曲雖多有不合常規之處,但仍是古典樂派風格,與海頓莫札特的作品類似。不過其第三樂章已有了貝多芬詼諧曲的氣質[1],為日後貝多芬特有風格的形成奠下了基礎。

創作歷程

到1790年代之前,貝多芬已經嘗試了幾乎所有主要器樂形式,除了交響曲和弦樂四重奏,可能是因為其老師海頓在此二者領域做出了最突出的貢獻。貝多芬在這世紀末的幾年內,方開始創作交響曲。對終曲的構思早在1795年就已有草稿作為證據,此時貝多芬在學習對位法,但正式創作開始於1799年,並於1800年完成。

該作品題獻給戈特弗雷德·范·斯維頓男爵,貝多芬早期的贊助人,也是皇家圖書館的管理人員,海頓和莫札特的好友。並於1801年在萊比錫出版。

首演

該作品於1800年4月2日在維也納首演。曲目除了該作品(「貝多芬為整個管弦樂隊新作之大交響曲」)之外,還有海頓的《創世紀》中的選曲,以及貝多芬自己的一部鋼琴協奏曲和七重奏作品。聽眾和評論家雖然對其中的一些不合常規之處稍有微辭,但總之還是稱之為一部「具有原創性的傑作」。

結構

該作品共四個樂章:

  • 甚柔板—有活力的快板
  • 如歌而生動的行板
  • 柔板—活潑的甚快板

全曲時長約30分鐘。

第一樂章

首樂章(甚柔板—有活力的快板),奏鳴曲式。樂曲從錯誤的調性開頭:一個和緩的七度和弦,並轉到F音。然後才進入歡快的快板部分。當時的評論家認為這樣的開頭不符合規矩,很不妥當。快板的主題與莫札特《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首樂章的主題有相似之處,明朗有力,在長笛的連接下多次模進,最後回歸主調。第二主題旋律性較強,伴奏則多斷音。呈示部重複後,展開部以主題的重現開始,加入了特強和樂隊齊奏的部分。木管樂器的模進引入了再現部,第一主題強烈地重現。在一個漸強過後,第二主題出現。樂章結束處,貝多芬同時使用了第一主題和引子中的七度,並最終得到解決。該樂章,其弦樂和木管的對話,其力量充沛的尾聲,都是典型的古典樂派風格。

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如歌而生動的行板)[2],奏鳴曲式。雖是行板速度,但演奏的相當快,跟一般大眾所知道的行板非常不一樣。起頭第二小提琴演奏出一個優雅的主題,並由其它樂器重演,包括中提琴大提琴的卡農段;第二主題則較為輕盈。呈示部結尾處配器十分特別,小提琴和長笛演奏三連音,並有不合拍的和弦伴奏,但背景有持續的鼓點。

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活潑的甚快板)不僅速度快,也有充滿能量和簡潔有力的節奏感,與傳統的小步舞曲大不相同。貝多芬的前輩海頓和莫札特都已經將小步舞曲模式發展到了極致,貝多芬則加以創新。雖然有較為保守的降D調樂段和三聲中部,該樂章的模進、幽默感和齊奏的力度都超乎了宮廷小步舞曲,而有了之後諧謔曲的要素。

第四樂章

第四樂章(柔板—活潑的甚快板)開頭不常見地使用了由慢到快的模式。此開頭如同玩笑一般:一個齊奏的和弦之後,小提琴逐漸演奏音階上的音,先是三個音,再是四個,直到整個音階;並由此過渡到歡快的快板部分。第二主題有低音持續的伴奏,與整曲風格一致。其表達方式和多樣性還是古典樂派的,但形式更為複雜、情感更為激烈。貝多芬學者托維將該樂章的開頭稱為「貓從袋子裡跳出來」。

視頻

C大調第一交響曲 相關視頻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C大調第一交響曲》op.21
貝多芬C大調第一號交響曲 卡拉揚指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