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D大調第2號交響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D大調第2號交響曲,作品號73,由約翰內斯·勃拉姆斯於1877年夏天造訪韋爾特湖畔珀查赫(奧地利克恩頓州的一個小鎮)時創作。與勃拉姆斯花了21年時間完成他的第一交響曲[1]相比,這部作品的創作很簡短。

這部作品的配器包括2支長笛,2支雙簧管,2支單簧管,2支巴松管,4支圓號,2支小號,3支長號,大號,定音鼓和弦樂器組。

這部交響曲中興高采烈和近乎田園的氣氛常常使人們將其與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2]比較,但是,勃拉姆斯在1877年11月22日寫信給他的出版商,也許是調皮地說交響曲「太憂鬱了,您將無法忍受。我從未寫過如此傷感的作品,必須在哀悼中印出總譜。」

1877年12月30日,維也納愛樂樂團漢斯·里希特的指揮下在維也納舉行了首演。沃爾特·弗里施指出,首演原定於12月9日舉行,但「諷刺的是,(由於)樂手們太忙於學習理查德·瓦格納的《萊茵的黃金》,所以不得不推遲。」這部作品時長一般為40到50分鐘。

專輯介紹

在勃拉姆斯的第二號交響曲中,哀怨,陰沉和豪邁讓位於寧靜的田園氣息。

富特文格勒力求貫徹作曲家的創作意圖,表現生命的奧妙,天地間的喜悅和大自然的光明。即使是勃拉姆斯慣有的「焦慮不安」段落也被大師處理得沉穩自如,音樂猶如無窮無盡的河流,一氣呵成。

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的最佳演出毫無疑問屬於1945年的WPO在維也納的演出,演出時間和無與倫比的戰時勃一相差僅僅一周,是富特文格勒戰時全世界範圍的最後一場音樂會的曲目之一,並且非常幸運地由奧地利廣播電台全部錄音。這場演出激情,理性,情感全面綻開,完美無缺。

1945 WPO版相當普及,而1948年的這一版本難於名狀之處使它顯得很特別,也比較少見。對我個人來說:她相當有趣————因為這是富特文格勒與當年DECCA唱片錄音師展開鬥爭的產物。

富特文格勒討厭錄音舉世聞名,但只有這張唱片的存在客觀地反映了他與技術商業抗衡的結果的真實面貌。LPO的演出在大師的帶領下仍然平衡暢順,高於此樂團的低下聲譽————當然,和其他樂團的現場演出仍然不在同一水平線上,不過這不是重點。這張唱片的總氛圍朦朧極了!弦樂音響淡薄得令人吃驚!富特文格勒的幾乎所有勃拉拇斯作品錄音都非常生動清晰,僅此一張完全渾濁不清,令人如墜五層霧不知所以。而且:很顯然這不是母帶轉制那麼簡單的問題。

視頻

D大調第2號交響曲 相關視頻

D大調第二交響曲 西貝柳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