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DVD-R/RW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DVD-R/RW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DVD-R/RW其存儲容量一般為4.7GB。 DVD-R只能做一次性寫入數據的操作,DVD-RW則可刪除或重寫數據,能夠重複寫入多次數據。與DVD-R/RW在市場上競爭的同級產品為DVD+R/RW,兩款標準在市面上均受到用家歡迎,使可寫入數據的DVD並不只有單一標準,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光盤驅動器一般都會註明DVD±R標記,能夠同時支持"+"和"-"的標準。另外,一些規格標示支持DVD MULTI的機種,除了前述的"+"和"-"標準外,也同時支持DVD-RAM規格。DVD-RW是由日本先鋒公司所主導,並得到了DVD論壇的大力支持,並於2000年中完成1.1版本的正式標準。

簡介

DVD-R的全稱為DVD-Recordable(可記錄式 DVD),業界為了將其與DVD+R區分,把它定義為Write once DVD(一次寫入式DVD)。不過,與CD-R不同的是DVD-R有兩種類型,分別為作家型(Authoring)和通用型(General)。這兩者在物理上主要的差異就在於刻錄激光的波長,所以需要各自專用的刻錄機才可以對其寫入。不過只要刻錄完成,均可以在傳統的DVD播放機上播放。為什麼會出現兩種類型的DVD-R呢?其實在它推出的年代(1997年),能使用DVD-R進行視頻刻錄的只有那些專業人員,比如視頻製作者經常會從線性數字視頻母帶(DLT,Digital Linear Tape)上備份視頻圖像,或者在醫療、勘探、銀行等領域將其作為視頻錄像的備份。所以,那時的作家型DVD-R主要為他們服務。事隔三年後,DVD論壇看重寬帶技術的發展,認為這將是個人DVD刻錄時代到來的先兆,於是在作家型DVD-R Ver2.0基礎上制定了通用性DVD-R標準(初始版本就是2.0)。也就說,作家型DVD-R針對的專業應用市場,而通用型DVD-R則是針對普通民用市場。

評價

與傳統的CD-R一樣,DVD-R只使用溝槽軌道進行刻錄,而這個溝槽也通過定製頻率的信號調製而成"抖動"形,被稱作抖動溝槽(Wobble Groove),它的作用與上文DVD-RAM所講到的抖動大同小異,在幫助刻錄器跟蹤軌道的基礎上生成驅動器的主軸馬達控制信號。這是因為DVD-R的旋轉模式是CLV,馬達的轉速會經常調整,將控制信號以抖動的方式調製在溝槽的形態中,通過驅動器的檢測,就可以精確控制馬達的轉速了。但它的抖動頻率相對於DVD+RW來說並不高(與DVD- RAM一樣,同為141KHz),所以又稱低頻抖(LF Wobble,Low Frequency Wobble)。但與DVD-RAM不同的是,DVD-R/RW使用微分相位識別(DPD,Differential Phase Detection)的方法檢測抖動信號並得到相關信息。另外,它還在岸台處設置用於精確判別物理地址信息的凹坑(Pit),以幫助驅動器準確掌握刻錄的時機,這種定址方式就是岸台預製凹坑(LPP,Land Pre-Pit),它的位置將在檢測溝槽抖動信號時被獲得。[1]

參考文獻

  1. DVD-R/RW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