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EF53型電力機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EF53型電力機車日語:EF53形電気機関車)是日本鐵路的第一代國產幹線電力機車車型之一,由日立製作所、芝浦製作所、汽車製造、三菱電機等企業聯合設計製造,適用於供電制式為1500伏直流電的電氣化鐵路

研製

1932年(昭和7年),在吸收EF52型電力機車開發和製造經驗的基礎上,日立製作所、芝浦製作所、汽車製造、三菱電機、川崎車輛等企業合作研製了EF53型幹線客運電力機車。新型機車以提高高速區域牽引性能及可靠性為重點,成為鐵道省的標準化電力機車[1],並為以後的EF56、EF57型電力機車奠定了基礎。至1934年(昭和9年)停產為止,共生產了19台EF53型電力機車(EF53 1~EF53 19)。

EF53型電力機車的總體結構與EF52型電力機車保持相同,EF53型電力機車的主要特點和差異包括:

  • 齒輪傳動比由3.45改為2.63,改善高速區域的牽引性能。
  • 控制裝置調速手輪級位由28個減少至25個,接觸器數量由41個減少至36個。
  • 電動發電機的勵磁裝置改為與電力動車組相同的兩台勵磁機
  • 從EF53-13號機車開始改為採用MT17A型牽引電動機,磁場削弱率加深至63%,以提高額定轉速。
  • 車鈎中心間距由20,600毫米縮短到19,920毫米,機車整備重量由108噸減輕到98.88噸。
  • 車體外觀上,原本外露的底架改為包覆在車體之內,總風缸安裝在車體之下兩側。

運用

EF53型電力機車投入運用初期,均配屬於國津府機關區,主要擔當東海道本線東京國府津間的旅客列車牽引任務。1934年,隨着複線電氣化的丹那隧道建成通車,EF53型電力機車的運用區段亦延長至沼津,並主要用於牽引以「富士號」和「燕號」為代表的優等旅客列車。與EF52型電力機車相比,EF53型電力機車更適合牽引快速列車,而且其可靠性亦備受好評。因此,其中三台EF53型電力機車(EF53-16~EF53-18)於1934年被指定為日本皇室御召列車的專用牽引機車,直到1953年才被EF58型電力機車取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該型機車並未設有為列車供暖的蒸汽鍋爐[2],在冬季牽引列車時必須加掛暖房車。隨着搭載蒸汽鍋爐的EF58型電力機車投入運用,EF53型電力機車亦逐步退居二線,轉往高崎線等地方幹線擔當客運牽引任務,或者擔當東京周邊地區的小運轉任務。截至1955年(昭和30年)8月,十五台EF53型電力機車(1~15)配屬於高崎第二機關區,其餘四台機車(16~19)則配屬東京機關區。

視頻

EF53型電力機車 相關視頻

三菱電機綜合宣傳片(新logo)

參考文獻

  1. 機車發展趨勢,道客巴巴,2019-02-05
  2. 鐵尋訪南半球最大的蒸汽機車 ,搜狐,201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