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n transfer chain,ETC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Electron transfer chain,ETC |
電子傳遞鏈(electron transport chain,ETC)是一系列電子載體按對電子親和力逐漸升高的順序組成的電子傳遞系統。所有組成成分都嵌合於線粒體內膜或葉綠體類囊體膜或其他生物膜中,而且按順序分段組成分離的複合物,在複合物內各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電子傳遞鏈
外文名稱; The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英文; electron transfer chain,ETC
組成部分; 黃素蛋白
前者稱; 主電子傳遞鏈
後者稱; 次電子傳遞鏈
線粒體電子傳遞鏈
線粒體中的電子傳遞鏈的主要組分包括:①黃素蛋白;②鐵硫蛋白;③細胞色素;④泛醌和銅原子.它們都是疏水性分子,具氧化還原作用.除泛醌和銅原子外,其他組分都是蛋白質,通過其輔基的可逆氧化還原傳遞電子. 它們在膜表面形成四個複合體,稱為複合體Ⅰ(NADH脫氫酶複合體),複合體Ⅱ(琥珀酸脫氫酶複合體),複合體Ⅲ(細胞色素還原酶複合體),複合體Ⅳ(細胞色素氧化酶複合體)。NADH依次經過複合物Ⅰ、輔酶Q、複合體Ⅲ、細胞色素C、複合體Ⅳ最終把電子傳遞給氧氣,並將質子排到線粒體膜間隙最終經線粒體ATP合酶生成2.5個ATP.FADH2經複合體Ⅱ、輔酶Q、複合體Ⅲ、細胞色素C、複合體Ⅳ最終把電子傳遞給氧氣,並將質子排到線粒體膜間隙最終經線粒體ATP合酶生成1.5個ATP.由於前者的生成ATP量大於後者,所以前者稱為主電子傳遞鏈,後者稱為次電子傳遞鏈。
葉綠體電子傳遞鏈
葉綠體中也含有電子傳遞鏈。電子傳遞體有鐵硫蛋白、質子醌、細胞色素、鐵氧還蛋白等。它們形成三個複合體:PSⅠ、Cytb6/f 、PSⅡ,當光經PSⅡ激活水的光解引起電子傳遞,PSⅡ、質子醌、Cytb6/f、質體藍素、 PSⅠ、
NADP+,最終生成NADPH,同時將質子傳遞到類囊體內,經ATP合酶生成ATP.另外,電子也可以經以上三個複合體,當光經PSⅡ激活水的光解引起電子傳遞,PSⅡ、質子醌、Cytb6/f、質體藍素、 PSⅠ後並不傳遞到NADP+,而是又經質子醌傳遞到Cytb6/f形成空轉,以調節生成的ATP與NADPH的濃度比。前者稱為非循環電子傳遞鏈,後者稱為循環電子傳遞鏈。
另外,內質網在進行解毒反應中也涉及到電子傳遞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