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型超新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I型超新星超新星1987 A爆炸後的殘骸,它是在大麥哲倫星系的一顆Ⅱ型超新星。
Ⅱ型超新星(數字2),也稱為核塌縮超新星,乃是大質量恆星由內部塌縮引發劇烈爆炸的結果,在分類上是激變變星的一個分支。
能造成內部塌縮的恆星,質量至少是太陽質量的9倍。
大質量恆星由核融合產生能量,與太陽不相同的是,這些恆星的質量能夠合成原子量比氫和氦更重的元素,恆星的演化供應和儲存質量更大的核融合燃料,直到鐵元素被製造出來。但鐵的核融合不足以產生能量來支撐恆星,於是核心的質量改由電子簡併壓力來支撐。這種壓力來自於費米子的電子,在恆星被壓縮時不能在原子核內擁有相同的能量狀態。(參考包立不相容原理)
當鐵核的質量大於1.44太陽質量(錢德拉塞卡極限),緊接著產生內爆。快速的收縮使核心被加熱,導致快速的核反應形成大量的中子和微中子。
塌縮被中子的短距力阻止,造成內爆轉而向外。向外傳遞的震波有足夠的能量將環繞在周圍的物質推擠掉,形成超新星的爆炸。
Ⅱ型超新星的爆炸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可以依據爆炸後的光度曲線-光度對爆炸後的時間變化圖-來分類。
Ⅱ-L超新星顯示出穩定的線性光度下降;而Ⅱ-P超新星在一段正常的光度下降之後,呈現出平緩的下降(高原),才會再持續正常的下降曲線。
一般這些塌縮超新星的光譜中也會出現氫的光譜,雖然Ib和Ic超新星也是將氫和氦(Ic超新星)的殼層拋出的核心塌縮大質量恆星,但它們的光譜看起來卻缺乏這些元素。
視頻
迄今發現宇宙體積最大恆星,是太陽16億倍,將超新星爆炸?
參考文獻
NASA 首次捕捉到超新星爆炸瞬間,爆炸衝擊波產生太陽 1.3 億倍亮度的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