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KJ法是各類術語中的一個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KJ法又稱A型圖解法、親和圖法(Affinity Diagram)
KJ法的概念
KJ法是將未知的問題、未曾接觸過領域的問題的相關事實、意見或設想之類的語言文字資料收集起來,並利用其內在的相互關係作成歸類合併圖,以便從複雜的現象中整理出思路,抓住實質,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的一種方法。
KJ法所用的工具是A型圖解。而A型圖解就是把收集到的某一特定主題的大量事實、意見或構思語言資料,根據它們相互間的關係分類綜合的一種方法。
把人們的不同意見、想法和經驗,不加取捨與選擇地統統收集起來,並利用這些資料間的相互關係予以歸類整理,有利於打破現狀,進行創造性思維,從而採取協同行動,求得問題的解決。
KJ法的來源
KJ法的創始人是東京工人教授、人文學家川喜田二郎,KJ是他的姓名的英文縮寫。
川喜田二郎在多年的野外考察中總結出一套科學發現的方法,即把乍看上去根本不想收集的大量事實如實地捕捉下來,通過對這些事實進行有機的組合和歸納,發現問題的全貌,建立假說或創立新學說。後來他把這套方法與頭腦風暴法相結合,發展成包括提出設想和整理設想兩種功能的方法。這就是KJ法。這一方法自1964年發表以來,作為一種有效的創造技法很快得以推廣,成為日本最流行的一種方法。KJ法的主要特點是在比較分類的基礎上由綜合求創新。在對卡片進行綜合整理時,既可由個人進行,也可以集體討論。
KJ法的運用範圍
KJ法的應用範圍很廣,常用於以下生產管理活動中:
①迅速掌握未知領域的實際情況,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②對於難以理出頭緒的事情進行歸納整理,提出明確的方針和見解。
③通過管理者和員工的一起討論和研究,有效地貫徹和落實企業的方針政策。
④成員間互相啟發,相互了解,促進了為共同的目的的有效合作。
在全面質量管理活動中,KJ法是尋找質量問題的重要工具,具體來講,KJ法可以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制訂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方針和目標。
②制訂發展新產品的方針、目標和計劃。
③用於產品市場和用戶的質量調查。
④促進質量管理小組活動的開展。
⑤協調各部門的意見,共同推進全面質量管理。
⑥調查協作廠的質量保證活動狀況。
KJ法的實施步驟
1.準備
主持人和與會者4~7人。準備好黑板、粉筆、卡片、大張白紙、文具。
2.頭腦風暴法會議
主持人請與會者提出30-50條設想,將設想依次寫到黑板上。
3.製做卡片
主持人同與會者商量,將提出的設想概括2-3行的短句,寫到卡片上。每人寫一套。 這些卡片稱為「基礎卡片」。
4.分成小組
讓與會者按自己的思路各自進行卡片分組,把內容在某點上相同的卡片歸在一起,並加一個適當的標題,用綠色筆寫在一張卡片上,稱為「小組標題卡」。不能歸類的卡片,每張自成一組。
5.並成中組
將每個人所寫的小組標題卡和自成一組的卡片都放在一起。經與會者共同討論,將內容相似的小組卡片歸在一起,再給一個適當標題,用黃色筆寫在一張卡片上,稱為「中組標題卡」。不能歸類的自成一組。
6.歸成大組
經討論再把中組標題卡和自成一組的卡片中內容相似的歸納成大組,加一個適當的標題,用紅色筆寫在一張卡片上,稱為「大組標題卡」。
7.編排卡片
將所有分門別類的卡片,以其隸屬關係,按適當的空間位置貼到事先準備好的大紙上,並用線條把彼此有聯繫的連結起來。如編排後發現不了有何聯繫,可以重新分組和排列,直到找到聯繫。
8.確定方案
將卡片分類後,就能分別地暗示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顯示出最佳設想。經會上討論或會後專家評判確定方案或最佳設想。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識別出來的,搜狐,2021-03-26
- ↑ 隸變,變什麼了?,搜狐,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