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衝鋒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M3衝鋒鎗(英語:M3 submachine gun)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於二次大戰時期大量生產的廉價.45口徑衝鋒鎗。於1942年12月12日開始服役,取代造價昂貴的湯普森衝鋒鎗。由於外型像是替汽車打潤滑油(黃油)的潤滑油槍,也叫黃油槍[1](Grease Gun)。
歷史
1941年美軍兵器委員會有感於西歐戰場衝鋒鎗效能突出,尤其是德國發射9毫米帕拉貝魯姆彈的MP40衝鋒鎗與聯合王國的斯登衝鋒鎗,於是在1942年10月開始研究發展相當於美國版的斯登衝鋒鎗。當時的要求如下:全金屬槍身,可在只轉換少數零件後使用.45口徑的自動手槍子彈(.45 ACP)或是9毫米帕拉貝魯姆彈,容易使用,與斯登衝鋒鎗一樣的功能與廉價。
通用汽車公司內陸分部的喬治·海德負責設計,內陸分部的總工程師佛萊德瑞克·參普生負責準備生產的模具。11月間樣品槍已製造完成提交陸軍試槍,在測試中得到95分的高分。發射5000發子彈只有兩次故障。最早的樣品槍被稱作T15,除去保險的樣品槍被稱作T20。在通用汽車公司引導燈分部於1942年12月正式生產之前,設計又有幾項小的改善。二次大戰期間,共生產了將近60萬支。大多數的M3使用.45口徑的自動手槍子彈(.45 ACP),亦有2萬5千支使用9毫米帕拉貝魯姆彈。這些使用9毫米帕拉貝魯姆彈的M3有不同的槍管、槍機、與彈匣槽,可以直接使用斯登衝鋒鎗的彈匣。較為特別的是有一千支.45口徑的M3槍口有貝爾實驗室設計的滅音器,以供軍方情報人員使用[2]。
設計
M3是全自動、氣冷、開膛待擊、由自由槍機操作的衝鋒鎗。槍機平時被機簧卡在後方開放的位置,扣扳機時以復進彈簧的力量將子彈上膛,槍機的前方有一個拋殼爪,抓住彈殼,上膛同時擊發,擊發後以點燃發射藥產生的高壓氣體後推拋殼,經退子鈎彈出彈殼,此時若扣扳機的手指尚未鬆開則繼續擊發,一直到子彈打完為止;若是扣扳機的手指已鬆開則槍機再度卡在後方開放的位置。。若子彈打完扣扳機的手指尚未鬆開,槍機則會向前頂住槍膛。此時上彈匣後須將右側拉柄向後拉,帶動槍機後退壓縮復進彈簧被機簧卡住,回復準備擊發的位置。
槍機左右各鑽通一孔,兩孔各有一導杆,復進彈簧外包導杆隨槍機前後移動而伸縮。這麼設計可以容許使用廉價製造較不精密的零件。由於.45口徑的自動手槍子彈產生的壓力不大,加上槍機很重,M3衝鋒鎗不需要複雜的膛室閉鎖機制或是延遲機制。
視頻
M3衝鋒鎗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M3衝鋒鎗:一款有着「黃油槍」之稱的衝鋒鎗 ,搜狐,2018-09-27
- ↑ 衝鋒鎗:美國M3A1式衝鋒鎗(圖),搜狐,201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