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MGM-51橡樹棍反坦克導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MGM-51橡樹棍反坦克導彈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MGM-51橡樹棍反坦克導彈(英語:MGM-51 Shillelagh,發音為she-LAY-lee)是一系列由美國武器製造商航空中子公司與馬丁·瑪麗埃塔所生產、設計上用以從傳統火炮發射的紅外線信號鏈路制導式炮射式反坦克導彈系統[1]

MGM-51最初擬定成為1960年代和70年代裝甲坦克的短程、中程和遠程武器系統當中的中程部分,以便在不使用更大的火炮的情況以下擊破未來的裝甲。但在當時的事實證明,研發一款能夠可靠地發射炮彈導彈的系統證明不單複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可行。

它最初是為僅達到實驗階段但從未獲大量生產的MBT-70主戰坦克而研發,以及用作最顯著的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的主要武器,但是導彈系統並未發配給在越南服役的部隊,並且在1996年退役。它亦被用於M60A2「星艦」主戰坦克以上,直到於1981年逐步淘汰。最終,生產的88,194枚導彈當中只有少數在戰役當中被射出,而該美國制式反坦克導彈系統亦在很大程度以上被其後、從1970年開始生產的BGM-71「拖」式所接替。由於有線制導和管式發射器被證明更為簡單,「拖」式已經實戰裝配到國際40支武裝力量,15,000輛地面、輕型和裝甲車輛,以及直升機平台以上。而且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主戰坦克已經採用了經過改進的常規100—125毫米坦克炮和彈藥,並且有效地針對敵人的裝甲威脅。當前蘇聯設計師研發出炮射導彈之時,美國和北約亦正在研發制導式坦克炮彈。

該系統的名稱來自愛爾蘭的傳統木製棍棒。

背景

隨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甲厚度的迅速增加,即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最大型的反坦克炮所發射的炮彈打擊以下,坦克仍然越來越能夠存活下來。儘管新一代的坦克炮,特別是英國制105毫米皇家兵工廠L7坦克炮[2],能夠應對更新型的坦克,但在另一世代所需的火炮而言卻顯得過大而不設實際。

為了克服這種潛在的困難,1950年代,美國陸軍開始傾向於使用高爆破甲彈或是錐形裝藥彈頭。錐形裝藥的貫穿力並不取決於炮彈的速度,因而使得可在較低的速率之下,以更為輕便的火炮發射炮彈。它倆在圓直徑較大以下亦能夠更為優良地工作,而大直徑低初速火炮是一款可以安裝在輕型或中型車輛以上的優秀突擊炮。然而,炮彈的低速會導致距離較遠的目標難以瞄準。美國陸軍因而試圖通過研發出裝有錐形裝藥、而且準確度超過數百碼的制導彈藥——導彈以克服這個問題。

研發

1958年,美國陸軍認為其現有的知識足以開始使用裝有高爆反坦克彈頭的導彈;然後到了1959年6月,斯佩里和福特航空中子被要求設計彈藥用以填補較短距離的角色。福特贏得了合同並開始了XM13的相關工作。1960年,他倆在第一次試射當中發射導彈;然後1964年,開始了少量生產。當時,該導彈被稱為MGM-51A。與該型號相應的訓練彈藥被稱為MTM-51A。

在當時而言,其基本系統可是非常先進。導彈彈體是由一根長管所組成,在後端裝有摺疊式翼片,它是從新型的M81火炮推出,並在尾部裝有小型裝藥。當飛出火炮以後,尾翼就會展開,而且發動機點火。為了防止導彈在火炮以內由於膛線而旋轉,在線膛炮的直陰膛線當中裝有一道小「鑰匙」。瞄準導彈很簡單;炮手將其瞄準具簡單地保持在目標以上,而瞄準系統中的電子設備會以光學手段跟蹤導彈,並且藉由紅外線鏈路(類似於電視的遙控)發送校正。一般來說,炮手能夠達到極佳的命中率。

由於該系統如此的先進,「橡樹棍」的發展充滿了問題。福特航空中子公司低估了設計一款先進的導彈的任務複雜性,並且導彈的推進劑、點火器、跟蹤器和紅外指揮鏈路都存在着重大問題。

視頻

MGM-51橡樹棍反坦克導彈 相關視頻

橡樹棍導彈裝備M60坦克,發展出M60A2坦克
軍武次位面:「橡樹棍」導彈,最大射程命中率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