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MM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MM理論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文化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MM理論是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默頓·米勒(Miller)所建立的公司資本結構與市場價值不相干模型的簡稱。是基於完善資本市場的假設條件提出的。

MM理論的基本假設

MM理論所依據的直接及隱含的假設條件如下:

1、經營風險可以用息稅前利潤的方差來衡量,具有相同經營風險的公司稱為風險同類(homogeneous risk class)。

2、投資者等市場參與者對公司未來的收益與風險的預期相同(homogeneous expectations)。

3、完善的資本市場(perfect capital markets),即在股票與債券進行交易的市場中沒有交易成本,且個人與機構投資者的借款利率與公司相同。

4、借債無風險,即公司或個人投資者的所有債務利率均為無風險利率,與債務數量無關。

5、全部現金流是永續的,即所有公司預計是零增長率,因此具有「預期不變」的息稅前利潤,所有債券也是永續的。

無稅MM理論和有稅MM理論

在上述假設的基礎上,MM首先研究「沒有企業所得稅」情況下的資本結構,其後又研究了「有企業所得稅」情況下的資本結構。因此,MM的資本結構理論可以分為「無稅MM理論」和「有稅MM理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