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MP34衝鋒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MP34衝鋒鎗德語:Maschinenpistole 34,意為:34型衝鋒鎗)是一款由奧地利施泰爾兵工廠所研製及生產的衝鋒鎗[1],在1930年代至二戰期間被奧地利警察以及隨後的德國國防軍和武裝黨衛隊所採用,而部分國家和組織直到1970年代時仍在使用。該衝鋒鎗發射9×19毫米帕拉貝魯姆、9×23毫米施泰爾和9×25毫米毛瑟出口型等多種口徑的手槍子彈。

研製歷史

MP34是由總部設在杜塞爾多夫萊茵金屬公司以MP18的設計為藍本所研製的。該武器的設計本身亦類似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於德軍服役的伯格曼MP18。

由於在1919年簽訂的凡爾賽條約中禁止德國製造部分類型的武器,當中包括衝鋒鎗、槍管長度超過4英寸(102毫米)和彈匣裝填容量超過8發的輕型自動槍械,因此德國在一些軍械方面的研究和製造都受到限制。萊茵金屬公司為了繞過該條約生產武器,遂於1929年收購了瑞士索洛圖恩兵工廠公司,並開始秘密生產MP34的原型。MP34最初依從瑞士公司的習慣被命名為「S1-100」。由於索洛圖恩公司不適合大規模生產,萊茵金屬公司轉而取得奧地利軍火製造商施泰爾兵工廠的控股權,並將該公司生產的武器透過於蘇黎世創立的施泰爾-索洛圖恩武裝黨衛隊有限公司向商業軍事兩個市場出售。

MP34的製造材料為當時可以使用的最高級材料,而製成品亦全部通過嚴密的檢驗標準,品質上乘。也因為MP34的製造是如此出色,因而有着「勞斯萊斯衝鋒鎗」的綽號[2]。然而,製造出MP34高質量的代價是其背後的高昂生產成本。

操作

MP34是一把擊發調變式(單發或全自動)武器,以自由槍機槍機與開膛待擊槍栓射擊。復進簧被設在木製槍托以內,並且通過一根長推杆以樞轉式附接至槍機後部的方式連接到槍機上。藉由按壓兩個釋放扣,並且向前打開鉸鏈式頂部機匣蓋,即可輕易地將槍機和扳機組件取出來,這使得清潔程序非常容易地執行。

槍托的左手側具有一個滑動式射擊選擇開關(標字母為T和S)。該槍的初期生產型具有鈎形切割形式的施邁瑟式槍機鎖式保險(類似於MP40),當槍機處於待擊狀態(眾所周知,這是不安全的)的時候用以與槍機把手嚙合。後期的型號中,還包括頂蓋上的照門前方設有的手動保險。這個保險可在待擊或閉鎖兩種位置以下鎖上武器。

32或20發盒式彈匣從左側的彈匣插槽插入,而彈匣插槽呈傾斜稍微向前傾,以提高供彈效率並防止卡彈。此外,同一個彈匣插槽還整合了彈匣填充功能。一個空彈匣可以從下面插入並鎖定到位。然後從上方裝上橋夾(每條8 發)以後可將彈藥裝入彈匣內。

所有的MP34均配備了一個帶有半手槍式握把的木製槍托。槍管被穿孔式隔熱罩所封閉,並於右側具有刺刀固定座以便安裝刺刀。機械瞄具為步槍式準星(連帽或開頂式)和照門,後者的表尺分劃為100—500米。

該武器還可裝上可拆卸式兩腳架以提高穩定性。

視頻

MP34衝鋒鎗 相關視頻

衝鋒鎗中的勞斯萊斯,斯太爾MP34衝鋒鎗
二戰武器:mp34,德國專用衝鋒鎗,火力這麼強勁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