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PPP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名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PPP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簡稱,PPP模式是指政府為增強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提高供給效率,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與社會資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風險分擔及長期合作關係。在這一合作模式中,政府責任為股權投資、運營補貼、風險承擔、配套投入;社會資本責任為提供產品或服務、項目融資、項目設計、建造、運營、移交等,保障政府知情權、檢查權、介入權等。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在我國實施近十年,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公共服務、拉動有效投資的作用。2023年11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提出具體要求。
PPP新機制
2023年11月8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函〔2023〕115號),就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提出重要指導意見。
據了解,該文件是自2014年PPP模式實施以來,政策層面上力度最大的一次調整,關係10多萬億PPP項目,對中國推廣應用PPP模式影響深遠。PPP模式新機制的「新」主要體現在回報機制、適用具體模式、重點領域、管理部門等多個層面。
在嚴防新增政府隱形債務的大背景下,未來適用PPP項目將會大幅減少,PPP模式不太可能回到前幾年的火熱,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逐漸轉入小規模長期持續。不過,特許經營與REITs相得益彰,有望打通新建、改擴建項目與存量資產盤活的壁壘。
PPP模式重啟
今年年初開始,PPP模式進入「停擺」狀態,財政部PPP中心項目庫暫停入庫,一些地方政府在整改以往實施的PPP項目。2023上半年不僅沒有任何新增的PPP項目,老項目也基本宣布暫停,而截至目前,財政部PPP中心網站項目庫仍處於「系統維護中」。本輪PPP項目的暫停和整改,也被業界稱為「休克療法」。
6月26日,審計署發布的《國務院關於2022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提到,通過抽查18個省市本級及187個地區的408個PPP項目,計劃總投資1.53萬億元,發現部分項目存在入庫環節審理不嚴、履約環節不誠信、建設運營環節不當推責攬責、項目損失浪費等問題。
一是入庫環節審核不嚴。11個地區的19個項目是由中介機構通過誇大預期收入、調減財政支出責任等方式虛假包裝後得以入庫,其中14個項目存在政府部門虛構財政財務數據的現象。
二是履約環節不盡誠信。11個地區的14個項目以承諾辦理用地手續引入社會資本,但由於占用基本農田無法獲得用地許可等,導致項目因土地未落實而停工停建或進度緩慢。
三是建設運營環節不當推責攬責。一方面,6個地區將新城新區產業規劃、城市運營等職能,與具體項目「整體打包」交由社會資本方實施,因遠超社會資本方能力,大多半途而廢。另一方面,10個地區在15個項目中違規約定由政府方或當地國企負責運營,不當承擔了應由社會資本方承擔的風險。部分項目形成損失浪費。至2022年6月底,有151個項目進展緩慢、停工甚至爛尾等,造成國有資產損失17.22億元;10個地區違規建設10個會議場館或景觀工程等,涉及計劃投資75.66億元。
11月8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函〔2023〕115號),就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提出重要指導意見。
這是去年11月財政部發布《關於進一步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規範發展、陽光運行的通知》(財金〔2022〕119號)以來,國家部委層面再一次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出台規範運作文件。在PPP模式出現諸多問題而停滯的背景下,該文件被業內普遍認為是國家重啟PPP的信號。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是怎樣起源的?源始於殷商?文字有600年的歷史?,搜狐,2022-09-15
- ↑ 揭秘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來源圖畫還是記號?,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