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SH41衝鋒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PPSh41衝鋒鎗(又譯為:波波沙衝鋒鎗,又名:人民衝鋒鎗、人民轉輪槍),由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格里戈利·斯帕金於1941年設計完成,目的是為取代結構複雜的PPD系列衝鋒鎗。與司登衝鋒鎗有異曲同工之處的是,PPSh-41也採用了大量衝壓部件,十分便於大規模量產。
該槍經過1940年末至1941年初的全面部隊試驗後,於1941年正式裝備蘇聯陸軍步兵,突擊隊及摩托化部隊。1942年年中開始大批量生產。到20世紀40年代末,該系列槍已生產了約600萬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產量最大的衝鋒鎗。[1]
開發歷史
斯大林的大清洗清除了蘇聯許多著名幹部,代之以一些忠實但對武器等缺乏了解的人。其中許多人希望廢除衝鋒鎗而傾向於保留已老化的M1891型使用彈匣供彈的步槍。可與芬蘭的冬季戰爭改變了所有這些看法,蘇聯步兵遭受到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損失兵力近80萬)。在那場戰爭中,芬蘭M1931式索米衝鋒鎗發揮得淋漓盡致。面對如此高的傷亡,蘇聯高層深感危機。1939年12月,斯大林簽署命令要求加快新式衝鋒鎗的研製。可鑑於索米衝鋒鎗和PPD衝鋒鎗製造工藝過於複雜,並不適合進行簡單的大規模生產。設計一支既要性能接近索米衝鋒鎗,又要便於生產的槍,這個嚴苛的任務交到了蘇聯槍械設計師喬治·斯帕金手中。
1940年,製造工藝在精密加工、鑄造、熱處理和冷淬等方面的快速進步使傳統的生產方法得以廢棄,運用一些新的生產工藝,當年9月斯帕金設計出一種新型衝鋒鎗。經過2個月的試驗和與PPD的競爭,斯帕金設計的武器最終獲勝。12月21日,蘇聯國防委員會正式採用斯帕金衝鋒鎗,命名為「PPSh-41」。
PPSh-41衝鋒鎗主要遵循可靠耐用和易於批量生產,所以其採用的木質槍托和槍管上的散熱筒在當時西方設計師眼中都屬於奢侈品。隨後他又對該衝鋒鎗進行改進,推出了結構簡單的PPS-42衝鋒鎗,其槍身零件大量用鋼板衝壓而成,並將射速降低,只採用彈匣供彈。而在列寧格勒戰役中,列寧格勒兵工廠因缺乏生產原材料,而對PPSh-41衝鋒鎗進行改造,製造出了PPS-43衝鋒鎗,其外形、射速和供彈方式同PPS-42基本相同,但它所用的鋼材僅僅是PPSh-41的一半。[2]
結構機理
PPSh-41衝鋒鎗採用氣體反衝式槍栓(自由式槍機原理),開膛待機,帶有可進行連發、單發轉化的快慢機。PPSh-41發射的是TT-33手槍使用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是蘇聯標準手槍和衝鋒鎗使用的彈藥。PPSh-41裝上35發可拆卸式彈匣時的重量為4.15千克(9.15磅),而裝上71發可拆卸式彈鼓時則為5.3千克(11.68磅),並且能夠以約1,000發/分鐘的射速射擊,射速與其他大多數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軍用衝鋒鎗相比而言實在是非常高。[3]
這是一枝低成本,容易得到其組成部件,主要是由衝壓金屬板材和木材製成的高持久性及低維護性武器。早期型採用弧形座帶缺口照門的表尺。最後生產型PPSh具有頂部拋殼口和可以調整為100米和200米的範圍內的「L」型翻轉式帶缺口式照門的表尺,前瞄準具則一直是帶護翼的柱形準星。槍托為固定木製槍托,大多是由白樺樹製造。由於該衝鋒鎗大量採用了衝壓工藝,零部件較少,生產工時較短,儘管外觀較粗糙,但蘇俄的槍械歷來都比較粗暴,71發彈鼓供彈,是二戰所有衝鋒鎗中火力最猛烈的,所以一經推出,就受到前線蘇軍官兵的喜歡,至戰爭結束,產量竟然高達四、五百萬支。[4]
主要數據
產地 | 蘇聯 |
全長 | 828毫米 |
總重 | 3.6千克 |
彈倉容量 | 71發彈鼓/35發彈夾 |
彈藥 | 7.62×25托卡列夫手槍彈 |
口徑 | 7.62mm |
槍機種類 | 自由槍機,開膛射擊 |
發射速率 | 900發/分 |
有效射程 | 250m |
瞄準具型式 | V形照門和兩個表尺射程(100m、200m) |
武器評價
PPSh-41使用氣體反衝式槍栓(自由式槍機原理),開膛待機,帶有可進行連發、單發轉化的快慢機。木製槍托槍身,散熱筒沉重的木質槍托和槍身使PPSh-41的重心後移,從而保證槍身的平衡性,而且可以像步槍一樣用于格斗,同時還特別適合在高寒環境下握持。
散熱筒比槍管長約一寸,而且稍稍前傾以充當一個粗略的槍口制退器,以進一步減少在全自動射擊期間的槍口上揚,當槍口碰觸地面、工事胸牆等時,還可以有效地防止塵土進入槍管,其下方沒有開口,更防止步兵在臥倒射擊時被火藥氣體吹起的塵土遮蔽視線,暴露了其位置。雖然槍口制退器在這些方面是比較成功的,但也大大增加了槍口焰和噪音。
PPSh-41隻分為87個零件,生產一把PPSh-41隻需7.3個工時。雖然槍托部分採用舊式設計,可它仍是一支堅固可靠的好槍。偉大衛國戰爭中相比德軍MP40衝鋒鎗,「波波莎」更適合在蘇聯的嚴寒條件下作戰。東線德軍不僅自己繳獲、撿拾「波波莎」,還改造成使用德式9毫米手槍彈的MP41(r)衝鋒鎗。德國國防軍亦印刷和分發如何使用繳獲的PPSh的德語手冊。但是同樣應看到蘇軍也會撿拾MP40衝鋒鎗使用,而且有的更偏愛後者一些因為背着它的負擔輕。[5]
波波沙系列衝鋒鎗射速高火力猛,但是精度卻不高。我們都知道,衝鋒鎗是一種近戰自動武器,在近距離內有很強的優勢。但是,它射擊精度卻不是很高,或者說很差,一頓掃射子彈分布面積很大。雖然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脫胎於毛瑟手槍彈,威力和穿透力在手槍彈里算是出色的,但是與步槍相比仍然要低很多。而且,同時裝備栓動步槍和衝鋒鎗,由於彈藥不同,後勤壓力大,說白了就是太麻煩,太費錢了。二戰結束後,各國都在大力研發突擊步槍,蘇聯槍械設計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試製成功了AK47突擊步槍,從此近戰、中遠距離作戰都可以使用這把槍,波波沙衝鋒鎗也就淘汰了。[6]
視頻
PPSH 41:試射與真實音效,威力太大,后座力不好駕馭!
參考文獻
- ↑ 「巷戰神器」PPSh41衝鋒鎗為何二戰後不久就被淘汰?原因很現實發布時間:18-12-0622:00
- ↑ PPSH-41衝鋒鎗
- ↑ 【二戰經典波波沙】前蘇聯PPSH-41衝鋒鎗 2017-11-15 10:39
- ↑ 二戰蘇軍大量使用波波沙41衝鋒鎗原因 2019-02-01 09:05
- ↑ 二戰蘇軍大量使用波波沙41衝鋒鎗原因
- ↑ 「巷戰神器」PPSh41衝鋒鎗為何二戰後不久就被淘汰?原因很現實發布時間:18-12-06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