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熱肺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Q熱肺炎 |
就診科室 :呼吸內科 發病部位 :肺 常見病因 :伯納特立克次體引起 常見症狀 :發熱,乏力,頭痛,肌痛與間質性肺炎 |
Q熱(Q Fever)是由伯納特立克次體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以突然起病,發熱,乏力,頭痛,肌痛與間質性肺炎,無皮疹。呼吸道感染是主要傳播途徑。易引起肺部病變,即Q熱肺炎。 [1]
目錄
病因
Q熱立克次體由呼吸道黏膜進入人體。先在局部網狀內皮細胞內繁殖,然後入血形成立克次體血症,播及全身各組織、器官,造成小血管、肺肝等組織臟器病變。血管病變主要有內皮細胞腫脹,可有血栓形成。肺部病變與病毒或支原體肺炎相似。小支氣管肺泡中有纖維蛋白、淋巴細胞及大單核細胞組成的滲出液,嚴重者類似大葉性肺炎。 [2]
臨床表現
急性型寇熱肺炎
(1)此病的潛伏期14~39天,平均為20天。患有此病的患者一般都是發病比較快,有一個明顯的特徵是高熱而且持續時間也是兩周左右,體溫常在2~3天內升高至39~40℃,呈弛張熱。
(2)患者常常還有感覺到頭痛劇烈,多在前額和眼眶,還可有腰肌、腓腸肌及關節疼痛等,伴有乏力、食慾缺乏、全身酸痛及大量出汗等。而且還有少數有黏液痰或痰中帶血,但肺部體徵不常見。
(3)除此之外,5~6天時開始出現乾咳、胸痛,多數患者有肝臟腫大和壓痛,黃疸少見。
(4)本病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雖然高熱,但是不出現皮疹。
(5)本病對體質消耗明顯,重症患者退熱後全身虛弱,需要數周才能恢復體力。
慢性型寇熱肺炎
在急性型寇熱肺炎中,少數患者如果在持續1年以上還不能治癒,就可能演變為慢性型寇熱肺炎。主要表現為心內膜炎或慢性肉芽腫肝炎。其症狀與急性型寇熱肺炎有很大的不同。
(1)一個很不同的地方是,其病情加重,也就是發展為心內膜炎的時間可從1~20年不等,一般表現為杵狀指、心臟雜音、長期不規則發熱、貧血和呼吸困難等。
(2)如果是發展為慢性肉芽腫肝炎,一般表現為疲倦、食慾減退和肝脾腫大等。但是也可能出現一些其他症狀,只是可能比較少出現,例如心包炎、心肌炎、心肺梗死、腦膜腦炎、間質性腎炎、動脈瘤、和脊髓炎等。 [3]
檢查
血液化驗
血常規檢查的診斷價值不大,急性期外周血白細胞多正常,或輕度增高伴輕度核左移。血清轉氨酶、鹼性磷酸酶可增高。
痰液化驗
痰液經革蘭染色,主要顯示大量的單核細胞,也有淋巴細胞及少量中性粒細胞等。痰液經培養分離到貝納立克次體。
病原學檢查
賴於從患者血、尿、痰、腦脊液和胸水中培養分離到貝納立克次體。將臨床標本接種豚鼠、田鼠或雞胚。接種動物需4~6周血中方可出現特異性抗體,加之分離操作過程中存在隨時致人受染的危險,故不作常規方法,必要時應對操作人員妥加防護。 Q熱肺炎患者可經纖維支氣管鏡肺活檢和支氣管肺泡灌洗獲得標本,對活檢組織及灌洗回收液中的肺泡巨噬細胞進行貝納立克次體檢測。
血清學檢查
寇熱的血清學診斷方法簡便安全,結果可靠,常被臨床應用。患者起病後2~4周血中出現特異性抗體,其檢測方法包括補體結合試驗、微量血液凝集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微量免疫熒光技術等,IgG抗體的急性期水平較恢復期增高並超過4倍以上則有診斷意義。特異性IgM抗體也可經ELISA方法檢測,該抗體可在發病後持續17周以上,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分子生物學檢測
目前可用DNA探針和PCR技術檢測標本中貝納立克次體DNA,特異性強,敏感性高,並可鑑別貝納立克次體的急、慢性感染。
動物接種和病原體分離
取發熱的患者血液2~3ml接種於豚鼠腹腔內,動物發熱後處死,作脾臟壓印塗片檢查,可見存在於胞質內的病原體。也可用雞胚卵黃囊或組織培養分離病原體。須在有條件的實驗室中進行,以免感染播散。
X線檢查
肺部散在的片狀模糊陰影,段性和亞段性分布,有時呈大葉性實變徵象,多數發生在一側或雙側肺部下葉。 [4]
診斷
有病菌接觸史或生活在流行地區的患者,應進一步做血清學檢查,或者從患者的血、尿、痰、腦脊液或胸腔積液中分離出病原可做出診斷。依靠血、尿立克次體培養及痰、血的豚鼠或雞胚接種以分離到貝納立克次體,結合呼吸道表現和胸部X線表現以及血清學試驗陽性結果、外斐反應等作出診斷。 [5]
治療
四環素、氯黴素和多西環素對本病治療相當有效。四環素口服。考慮用藥安全,氯黴素還可用多西環素、利福平、紅黴素、磺胺甲惡唑等替代。多西環素。對慢性寇熱可採用四環素或多西環素聯合磺胺甲惡唑/甲氧苄啶(複方磺胺甲惡唑)或利福平治療,療程數天至數月。其他治療同其他立克次體病。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