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QRS波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QRS波群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極電位和時間的變化,第一個向下的波為Q波,向上的波為R波,接着向下的波是S波。自QRS波群起點至QRS波群終點的時間為QRS時限。QRS波群時限為0.06~0.10s;最長不>0.11s;兒童為0.04~0.08s。超過120ms為QRS時限延長,見於心室肥大、束支傳導阻滯、預激綜合徵、心室內差異傳導、高鉀血症、急性損傷傳導阻滯及藥物毒性反應等。

QRS波群分析

1.Q波

正常值其深度應小於同導聯R波的1/4,寬度應<0.04s,如超出正常範圍稱異常Q波,多見心肌梗死。

2.R波

肢體導聯R波振幅上限Ⅰ導聯為1.5mV,Ⅱ、Ⅲ導聯為1.9mV,aVL導聯為1.0mV,胸前導聯從左向右逐漸增高。

3.S波

肢體導聯上S波主要見於aVR導聯,振幅<1.6mV,胸前導聯最深的S波見於V2導聯,自V2導聯從右向左逐漸降低,SV2<2.6mV。

4.QRS波群

Ⅰ導聯R波為主,Ⅱ導聯R波總是大於S波,Ⅲ導聯QRS波群形態多變。V1、V2以負向波為主,V5、V6以R波為主,從V1至V5、V6導聯,R波振幅逐漸升高,S波振幅逐漸降低。

臨床意義

如QRS波群出現異常時,可見以下變化。

1.QRS波群電壓增高

(1)單純電壓增高:見於胸壁薄的成人及兒童,常見於胸導聯上的QRS波群,其心臟位置近靠胸壁。

(2)室性早搏:由於激動起源於心室肌,沿心肌傳導,且傳導較慢,而兩側心室是先後除極的,一側心室的除極電壓沒有對側心室除極電壓的對抗時,使QRS波群電壓增高,且時間增寬、畸形。所以,在心電圖中見到的室性早搏,QRS波群多是寬、大、畸形的。

(3)心室肥厚:因心臟表面積增大,心臟的除極面及心電向量環均增大,QRS向量環在某些導聯軸上的投影增長,故QRS波群電壓增高。

(4)左、右束支阻滯:阻滯側的心肌最後除極,無相對側的電壓對抗,使QRS波群電壓增高。

2.QRS波群電壓降低

(1)臨床多見肺氣腫、肺淤血、心包積液、胸腔積液、全身水腫、過度肥胖。

(2)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紊亂、心臟位置改變等。

(3)也可見於少數正常人。

3.QRS波群時限增寬

(1)心室肥厚、室性早搏、室性差異性傳導。

(2)束支阻滯、預激綜合徵,電解質紊亂。

(3)心肌抑制藥物影響:如洋地黃、奎尼丁及普魯卡因酰胺中毒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