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RO純水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RO純水機

RO純水機(或稱RO反滲透純水機/RO淨水機) 即使用反滲透技術原理進行水過濾的淨水機。在一定的壓力下,水分子(H2O)可以通過RO膜,而源水中的無機鹽、重金屬離子、有機物、膠體、細菌、病毒等雜質無法透過RO膜,從而使一部分水透過RO膜分離出來,未透過的水因溶質增加形成濃縮水。

簡介

反滲透膜的主要分離對象是溶液中的離子,無需化學品及可有效脫除水中鹽份,系統除鹽率一般為98%以上。反滲透是最先進的也是最節能、環保的一種脫鹽方式,也已成為了主流的預脫鹽工藝。通常家用純水機製得純淨水硬度TDS可以小於12;工業用的可以小於1;RO純水機的核心為RO膜,目前公認最好的RO膜為美國產的陶氏膜。

評價

在1960年經美國聯邦政府專案支助美國U.C.L.A大學醫學院教授Dr.S.Sidney Loeb配合DR.S.Sourirajan博士着手研究反滲透膜,根據優先毛細吸附模型,發明了用于海水脫鹽的醋酸纖維素膜,開創了膜科學與技術研究發展的新紀元;一年約投入四億美元經費研究,以運用於太空人使用,使太空船不用運載大量的飲用水升空,直到1960年投入研究工作的學者、專家越來越多,使之質與量更加精進,從而解決了人類飲用水的難題。從此以後,反滲透膜開發有了重大突破。膜材料從初期單一的醋酸纖維素非對稱膜發展到用表面聚合技術製成的交聯芳香族聚酰胺複合膜。操作壓力也擴展到高壓(海水淡化)膜,中壓(醋酸纖維素)膜,低壓(複合)膜和超低壓(複合)膜。80年代以來,又開發出多種材質的納濾膜。誰最先提出了反滲透(reverse osmosis,RO)這一術語?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由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Gerald Hassler研究小組提出,並最早出現在1956年8月的UCLA工程報告中;另一種說法是由佛羅里達大學Charles Reid研究小組提出,並出現在1957年4月的苦鹹水研究院的研究開發進度報告中。因為上述兩個小組所開展的研究工作是完全獨立的,所以無法界定反滲透這個術語到底是誰最先提出。不過「反滲透」對該過程可逆性的準確定義,應該歸因於Hassler和Reid都是著名的物理化學家,擅長化學工程熱力學。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