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SARS事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2003年4月24日和平醫院SARS院內感染失控,台北市政府與行政院共同宣布封院14天,創下台灣醫院「封院」首例。圖/翻攝《聯合報》

SARS事件,是指2002年中國廣東發生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英語:SARS),蔓延至東南亞乃至全球,至2003年中才逐漸消滅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

經過

全球感染

SARS是非典型肺炎,引起社會恐慌的是人傳人的群聚感染,包含許多社區感染及醫病交叉感染致死案例,2002年中國廣東首度發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英語:SARS),在沒有控管下,開始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控制消滅。最後造成全球確診病例8436例,死亡人數812人,中國方面確診感染5327人,死亡348人,為全球最高。

廣東發現世界首例

2002年12月5日,廣東省河源市人黃杏初在深圳打工,他感覺得了風寒感冒,在當地就醫,醫生說問題不大,回家休息。但過2天,他還是不舒服,到醫院打針也沒起色,13日回到河源市時症狀更嚴重了些。16日晚上10點多被送到河源市人民醫院,第二天病情加劇,呼吸困難,被送到廣州軍區總醫院。2003年1月2日,河源市將有關情況報告省衛生廳,不久後中山市同時出現了幾起醫護人員受到感染的病例,廣東省派出專家調查小組到中山市調查,並在2003年1月23日向全廣東省各衛生醫療單位下發了調查報告,要求有關單位作好預防控制工作。2月9日,廣州市已經有一百多例病,其中有不少是醫護人員,醫病之間的交叉感染。2月10日下午3時發佈305確診病例,死亡5例,確診死亡的人員中最小的是廣州市一名10歲男童,最大的是佛山一名59歲的男性。2003年3月25日,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護士長葉欣因感染SARS逝世,成為第一名殉職的醫務人員,並引起極大震動。

春運促疫情擴散

2003年2月10日時值中國春節前後,中國政府將該病情況通知了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資料中只列出廣東省的發病狀況,並未告知其他城市,由於春運大量人口移動,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隊也未能進入廣東進行調查。

北京帶原者劉劍倫

2003年2月21日,北京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孫逸仙紀念醫院)退休教授劉劍倫來港出席親屬的婚禮,當日入住香港京華國際酒店911號房,並將疾病傳染給另外七名旅客。次日劉前往香港廣華醫院急症室求診,3月4日病逝。

北京毒王

2003年3月15日北大附屬人民醫院急診科收治一名從香港探親回家年過70歲的李姓患者。由於他初期症狀不明顯,醫院沒有採取嚴格的隔離措施,因此造成大量醫護人員感染。3月17日,李某被轉至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又造成該院大面積感染。一週之內,東直門醫院包括急診科主任劉清泉在內的11位參與過救治的醫護人員全部都被感染,其中急診科醫生段力軍和一名護士不幸殉職。李某因年事已高,病情過於嚴重,也在3月20日不治身亡。李姓患者後來被稱為北京毒王。

香港疫情

2003年3月13日,全港感染SARS的醫務人員增至115人。3月20日,SARS社區感染,5名年齡在2-15歲的兒童確診。辦公樓、學校、公共場所,最高峰日增超過60例,香港醫管局局長何兆煒也染病入院。2003年3月14日,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親自來到威爾斯親王探望醫護人員。3月27日香港府宣佈禁止探視SARS病人,曾與SARS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士須於10天內每天向指定的衛生署診所報到,並開始在所有入境管制站實施檢疫申報措施,同時宣佈中小學及幼稚園停課。

淘大花園公寓社區感染

2003年3月31日,香港政府隔離了淘大花園的一幢公寓(E座)。該公寓已經有超過100人受到感染。公寓居民之後被轉移到一個度假中心,當局對公寓進行全面消毒,不排除傳播與房屋結構的設計有關,有8A病房的病人造訪E座時,在單位內使用廁所後,可能通過排泄物或廢水糞口傳播,令人擔心有可能通過空氣傳播。2003年4月1日,美國政府召回了所有駐香港和廣東的非必要外交人員及其家眷,警告美國公民,除非必要不要到廣東或香港訪問。

定名

世界衛生組織命名SARS

2003年3月10日,香港最大無線和亞視,同時報導位於沙田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在過去的幾天內,有10多名醫護人員出現發燒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並發現該病具有傳染性。3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出全球警告,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行了另一個健康警告,要高度警戒SARS的傳播。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隔離治療疑似病例,並且成立了一個醫護人員的網路來協助研究疫情。該網路包括了一個安全網站來進行X光片研究以及國際電話會議。3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傳染病命名為SARS。3月25日,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學微生物系已經宣佈,SARS這個非典型肺炎病原體是來自豬的「冠狀病毒」,3月3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洪濤教授稱非典型肺炎的致病源已經成功分離,很可能是一種新變異的衣原體。4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宣佈確認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

中國隱匿疫情

2003年4月2日中國向WHO申報廣東省3月份有361起新病例,9人死亡,北京、山西、湖南也有人感染。世界衛生組織也進入廣東地區瞭解疫情,並建議遊客不要到香港和廣東旅行或辦公。4月3日,中國衛生部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衛生部部長張文康表示,北京SARS病例只有12例,死亡3例,他指出SARS是指在中國大陸得到有效控制,在解釋衛生部為什麼不通報疫情時說,他說非典型肺炎並不是法定傳染病原不屬於必須報告範圍;疫情只發生在局部地區,《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由發生疫情的地方政府公佈也就是廣東省政府,很多人都認為張文康的言論對中國境內外的民眾和政府都有很大的誤導,表示對病情重視程度不夠。中國政府隱瞞疫情,面臨國際社會的指責。

防治

2003年4月2日世界衛生組織進入中國廣東省進行協助調查處理。4月4日美國總統布希簽署了13295號行政命令,將SARS添加到可以違背當事人的意願進行隔離的疾病名單中。4月5日國際勞工組織官員Pekka Aro因SARS在北京去世。4月9日美國發現154起非典型肺炎可疑病例。美國科學家目前正加緊對2000餘種藥物進行篩選,希望能從中找到根治非典型肺炎的藥物。4月12日,北京邀請WHO的5人專家組參觀北京的醫療機構和瞭解北京的SARS疫情,也在同一天,WHO將北京列入疫區。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深圳會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時表示,中央政府高度重視、關心並全力支援和幫助香港對抗SARS。同日,溫家寶總理到北京佑安醫院,看望參加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醫學專家和醫護人員,4月13日中國決定將SARS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法定傳染病進行管理。

美國測出病毒全基因組序列

2003年4月14日上午,正在廣東考察工作的胡錦濤,到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考察瞭解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情況。當日,美國科學家宣佈繪製出了懷疑與非典型肺炎相關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圖。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通力合作,於15日晚11時成功地完成了對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世衛定名SARS冠狀病毒

2003年4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加坡、臺灣、加拿大多倫多、越南河內及疫情始爆發地區的中國廣東省、山西省及香港列為疫區。4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佈SARS的致病原為一種新的冠狀病毒,並命名為SARS病毒。4月29日,美國紅十字會高級顧問表示:非典不是美國生化武器。針對非典有可能是美國的生化武器這類猜測,美國紅十字會國際部的高級技術顧問格拉保爾斯基大夫表示,科學家會調查和研究非典病毒。2003年5月1日美國《科學》雜誌刊登了兩份SARS病毒基因組序列研究論文,這是首批經過同行評議的SARS病毒基因組序列研究結果。

群聚感染

家族親密接觸

2003年4月上旬,中央財經大學金融系退休教授曹某在北大附屬人民醫院看病,隨後感染。在北大附屬人民醫院看完病後,曹教授又到北大附屬第三醫院求治,同樣由於缺乏對非典病症的瞭解,被誤診為普通高燒者,又造成該院部分醫務人員感染。10個小時之後因搶救無效而死亡。經過北醫三院向北京市有關部門請示,患者最終未被確診為非典。死亡診斷書上寫著:呼吸衰竭、肺炎。隨後已故教授的妻子住院之後,其兒子、兒媳、孫子、女兒、女婿、外孫6人先後發燒入院;在曹教授兒子工作的中財後勤集團,6位員工相繼病倒;而曹家所住的中財西塔樓,住戶中十幾人紛紛中招。到4月28日為止,僅包括曹教授在內的中財教工有19例確診和疑似病人,其中兩人死亡。此外,還有包括曹教授妻子在內的一批相關家屬染恙,一位社區電梯工也未能倖免。

校園群聚感染

2003年4月17日晚11點半,北方交大電腦學院一位原住在交大嘉園B座15層男性學生孫某,因為發高燒被送到學校醫院進行檢查。孫某是2002級的學生,4月1日在軍訓時得了感冒之後多次到醫院治療符合病徵,被送往北京市人民醫院,經確診後迅速被轉往北京市溫泉胸科醫院進行治療。4月18日,與孫某同宿舍和隔壁宿舍的學生開始出現集體發熱現象。4月19日,病情開始蔓延,該樓12層一個宿舍出現發燒症狀。這是電子學院的學生,與孫某並沒有密切接觸。北方交大新聞中心主任王想平後來分析,可能是電梯交叉感染,因為大家共用一部電梯。

經北方交大非典預防辦公室統計,4月16-19日,學校共出現發熱症狀31人,其中送出醫院治療13人,校醫院治療觀察18人,重點監測觀察85人。4月20日,北方交大內大量出現低燒患者,疑似病例急增。計算中心一位青年教師被確診送入西苑醫院。中國教育部為此將全國碩士研究生複試時間推延到5月底,外地生「五一」期間不離校回家,要求北京等地高校學生就地學習和生活,避免疫情擴散。

2003年4月19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正式警告地方官員,瞞報少報疫情的官員將面臨嚴厲處分。翌日,中國政府再度召開記者會,宣佈北京的疫情從原先有所隱瞞報告的37例,突然暴增加至339例。記者會後幾個小時,中央政府及中共中央宣佈撤銷北京市市長孟學農和衛生部部長張文康的黨內職務,並提名王岐山擔任北京市代理市長,高強任衛生部黨組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兼任衛生部部長。

2003年4月20日,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衛生部副部長朱慶生宣佈實行「疫情一日一報制」。北京市公佈的非典確診病例數從前一天的37例增至339例。北京新增病例超過100例,疑似病例增至600人以上。同時宣佈,原定於5月1日開始的五一「黃金周」暫停施行一次,確保疫情不會進一步擴散。北京多所高校已經宣佈停課。5月3日,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省衛生廳、省教育廳聯合攝製非典防治知識的科教「鐘南山談非典防治」科教片發行(中英文版)。

啟用小湯山醫院

2003年4月21日,在抗擊非典第一線被傳染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傳染病科黨支部書記鄧練賢殉職。北京確定首批6家非典定點醫院。4月22日,北京市急救中心開通10條非典諮詢熱線。4月22日,北京市打算啟用小湯山醫院作為防治非典的專門醫院。23日建院85年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歷史上第一次關門停診,整體隔離。4月30日小湯山醫院啟用,北京市SARS病人都進入此醫院治療。

2003年4月22日,國家旅遊局副局長孫鋼在新聞發佈會上說,鑒於目前非典型肺炎在一些地區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各地旅遊部門近期不得組織到中西部地區和農村旅遊,防止疫情通過旅遊向農村和邊遠地區擴散。 2003年4月23日,財政部公佈中央財政20億非典防治基金的用途。北京市宣佈全市的中小學從24日起停課兩周,確保疫情不會在校園擴散。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動用軍方力量在北京緊急建設中國人民解放軍小湯山非典醫院。同日,世衛組織公佈最新統計:截至23日全世界非典型肺炎患者累計為4288人(包括已康復者和部分疑似病人),比上次通報的數字增加了343人。全球2032名「非典」或疑似「非典」患者已治癒出院,251名患者死亡,累計死亡率為5.85%。全球發現「非典」患者的國家和地區仍是27個,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和加拿大等都報告了新增患者。

相關措施

2003年4月24日,中國鐵道部通知旅客開車前要求退票可全額退款。 4月26日,鐵道部要求運輸防治非典藥物用品必須24小時內到達目的地。 4月29日,民航總局要求對學生於5月7日前購買的飛機票給予全額退票。 4月26日,溫家寶在北京市建築工地超市社區看望群眾,中午看望北大學生,與北大學生共進午餐。同日民政部與衛生部聯合發出緊急通知,要求死於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遺體要及時就地火化,不得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和利用遺體進行其他形式的喪葬活動。 4月30日衛生部發出緊急通知,要求非典型肺炎防治場所嚴禁使用中央空調。 5月4日,鐵道部要求鐵路工程建設系統各單位對現場施工人員建立每日健康登記制度,嚴格控制人員流動。

疫情趨緩

  • 2004年4月,北京再次發現SARS疑似病例,並發生數件傳染案件。
  • 2003年4月21日到5月1日,每天平均是15.81人;5月2日到5月8日,平均每天6.3人。北京非典病例呈大幅下降趨勢。
  • 2003年5月8日,北京中日友好醫院作為非典定點醫院投入使用。
  • 2003年5月9日,溫家寶總理簽署國務院第376號令,公佈施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要求,將民工納入防非典統一管理。同日,北京宣佈,醫務人員的非典感染比例已呈明顯下降趨勢。
  • 2003年5月12日,據WHO的報告,把SARS病毒傳染給10人以上的病人被稱為超級傳播者。他們是老人、長期患病或是患了如腎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病人。
  • 2003年5月17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解除隔離。
  • 2003年5月19日,北京非典新增病例數降至個位。
  • 2003年5月21日,北京最後一名非典病例張某從北京地壇醫院出院。截至5月23日,北京市747名密切接觸者全部解除隔離,北京地區非典患者的救治工作已經結束,傳播鏈完全切斷。
  • 2003年5月29日,北京非典型肺炎新增病例首現零記錄。
  • 2003年6月1日,衛生部宣佈北京市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撤銷。
  • 2003年6月10日,北京連續三天保持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轉確診病例、既往確診病例轉為疑似病例數均為零的「四零」紀錄。
  • 2003年6月14日,WHO解除對河北、內蒙古、山西、天津的旅遊警告。
  • 2003年6月15日,中國內地實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轉確診病例數均為零的「三零」紀錄。
  • 2003年6月20日,小湯山醫院最後18名患者出院。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這座全國最大的非典定點收治醫院完成了從組建、運轉到關閉的全過程,共有672名非典患者在這裡獲得救治,治癒率超過98.8%。
  • 2003年7月13日,全球非典患者人數、疑似病例人數均不再增長,本次非典過程基本結束。

疫區除名

  • 2003年5月31日,WHO將新加坡從疫區中除名。
  • 2003年6月23日,WHO將香港從疫區中除名。
  • 2003年6月24日,WHO將中國從疫區中除名。
  • 2003年7月2日,WHO將加拿大從疫區中除名。
  • 2003年7月5日,WHO將臺灣從疫區中除名。
  • 2003年7月13日,全球不再增加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

台灣抗SARS

2003年7月5日下午台灣從嚴重疾病呼吸道症候群(SARS)感染區除名,台灣從3月14日首見病例以來,至7月4日共有674個病例,其中84人死亡[1]。4月24日,臺北和平醫院爆發封院事件,是第一間因SARS感染而封的醫院。4月28日出現第一名因SARS感染而死亡的病例(曾姓病患,他的哥哥是香港淘大花園住戶)。SARS疫情流行期間,被我國列入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並創下臺灣光復以來,醫院封院、街坊封樓、院外發燒篩檢的首見景況。

2003年4月9日,台北市和平醫院收治一名已感染SARS的曹姓婦人。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認定,曹姓婦人沒有接觸史,因此在第一時間未被列入SARS病例,沒有實施隔離。4月10日院內另一名劉姓洗衣工,出現高燒不退等症狀,也沒有被判定是感染 SARS。院內開始交叉感染,護理長陳靜秋等許多護理師也陸續發燒、咳嗽等症狀,疫情自此一發不可收拾。總計有150人在和平醫院感染SARS,當中有35人不幸病逝。全台灣SARS疫情確診感染病例為346人,73人因此死亡[2]

臺灣SARS疫情大事紀

  • 3月8日勤姓商人發病前往台大醫院急診。
  • 3月14日勤姓商人被衛生署列入台灣第一個SARS可能病例,3月6日即發病的勤太太亦在同一天列入,也住進台大醫院。
  • 3月20日勤姓夫妻的兒子也發病住進台大醫院
  • 3月25日台大醫院胸腔內科總醫院蔡子修發病,成為台灣第一個因照顧SARS病人而染上SARS的醫護人員。
  • 3月26日中鼎員工3月15日搭乘香港飛北京航班,遭同機旅客傳染,26日經台大醫院診斷為SARS。
  • 3月27日來自台北市衛生局長邱淑媞的想法,行政院將SARS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祭出傳染病防治法。
  • 3月28日因應SARS防疫,衛生署公布居家隔離措施,日後影響人數逾十萬人。
  • 3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全球首例SARS病例是去年11月16日發生在廣東佛山市。
  • 4月10日台灣開始實施入境旅客量體溫。
  • 4月19日台灣舉辦全球第一場SARS國際研討會,當時台灣是零死亡、零輸出、零社區感染的SARS三零紀錄。
  • 4月21日深夜爆發和平醫院院內感染事件,疫情告急。
  • 4月24日和平醫院封閉。
  • 4月26日香港淘大花園民眾之弟曾先生病逝於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是台灣第一個SARS死亡病例。
  • 4月29日仁濟醫院而院內感染SARS事件封院。
  • 5月1日和平醫院護理長陳靜秋病逝於林口長庚醫院,是台灣第一個染SARS死亡的醫護人員。
  • 5月7日行政院成立SARS防治及紓困委員會,由前衛生署長李明亮擔任副召集人。
  • 5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台北列為旅遊警示區。
  • 5月9日華昌國宅疑似社區感染而封樓封街。
  • 5月11日高雄長庚醫院爆發疑似院內感染SARS疫情。
  • 5月12日和平醫院院長吳康文遭免職,成為SARS發生以來第一位去職的公務人員。台大醫院關閉急診二週。
  • 5月13日高雄長庚醫院因院內感染SARS而淨空部分樓層,高雄市政府籌設發燒篩檢站。
  • 5月16日衛生署長涂醒哲、疾病管制局長陳再晉請辭獲准,分別由陳建仁、蘇益仁接任。
  • 5月19日關渡醫院因院內感染SARS事件而關閉門診及急診。
  • 5月21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全台灣列為SARS感染區。
  • 5月25日晚間台北市衛生局長邱淑媞請辭獲准,由新光醫院副院長張珩接任。
  • 6月1日由中央研究院長李遠哲發起,全民量體溫10天活動展開。
  • 6月6日晚間,陽明醫院發生院內感染SARS,衛生署和台北市衛生局立即處理,防微杜漸。
  • 6月17日凌晨,台灣從SARS旅遊警示區除名。
  • 6月27日亞太經濟合作會(APEC)在曼谷首度舉辦資深官員暨衛生部長會議,台灣首次在國際組織中正式報告SARS防疫成果。七月五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台灣自SARS感染區除名,台灣是最後一個除名的地區。

視頻

紀錄片【和平風暴】│SARS疫情是如何一步步失控,和平醫院又如何掉進群聚感染風暴。
2013.06.01【民視異言堂】SARS十年追蹤事件簿
SARS和平封院10週年 台爆H7N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