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卵形,淡黃色。氣微,味極酸。 藥性鑑別 1、烏梅:長於生津止渴,斂肺止咳。 2、烏梅炭:長於收斂止血,常用於便血、尿血、崩漏下血等。 相關論述 《本草經疏》:梅實,即今之烏梅也,最酸。《經》曰:熱傷氣,邪客於胸中,則氣上逆而煩滿,心為之不安。烏梅味酸,能斂浮熱,能吸氣歸元,故主下氣,除熱煩滿及安心也
    6 KB (1,394 個字) - 2019年12月31日 (二) 23:31
  • 鎮心;安神;解毒;平肝。主驚癇;癲狂;心悸;瘡毒 內服:入丸、散。一般多作丸藥掛衣。外用:研末撒。 陽虛氣陷、下利清冷者忌服。 1.《本草經疏》:《太清法》雲,金性本剛,服之傷肌損骨。惟作箔入藥,可為鎮心安神之用。如或止因心氣虛以致神魂不安,並無驚邪外入者,當以補心安神為急,而非金箔所能定矣。2
    5 KB (1,021 個字) - 2021年2月6日 (六) 15:42
  • 60-120g;或煮粥、炒熟、作羹。外用:適量,搗敷;煎水熏洗;熱熨。 陰虛內熱及瘡瘍、目疾患者均忌食。 ①孟詵:「熱病後十日不可食熱韭,食之即發困。」②《本草經疏》:「胃氣虛而有熱者勿服。」③《本草匯言》:「瘡毒食之,愈增痛癢,疔腫食之,令人轉劇。」④《本草求真》:「火盛陰虛,用之為最忌。」⑤《隨息居飲食譜》:「瘧疾,瘡家,痧、痘後均忌。」
    19 KB (4,238 個字) - 2022年7月8日 (五) 10:02
  • 便淋瀝澀痛;水腫;黃疸 內服:煎湯,10-30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汁塗。 1.脾胃虛寒,溲多不渴者忌服。2.《本草經疏》:因寒發噦,中寒嘔吐,濕痰停飲發熱,並不得服。3.《本草從新》:吐血因於虛寒者,非所宜也。 1.《本經》:主勞傷虛贏,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2
    11 KB (2,738 個字) - 2020年1月3日 (五) 21:24
  • 飲、苔薄白。治法應以辛溫解表為主[1]。 柿子性寒,味甘澀,風寒感冒者宜吃辛溫散寒食品,切忌寒涼之物。柿子大涼性澀,食之寒邪不易外去,故當忌食。<本草經疏>中早有告誡:「肺經無火,因客風寒作嗽者忌之。」 <隨息居飲食譜>亦云:「……外感風寒,……皆忌之。」同樣道理,柿餅亦不可吃。 蚌肉性大涼,外感風
    7 KB (1,672 個字) - 2023年10月6日 (五) 20:32
  • 1、《本草綱目》:薏苡仁陽明藥也,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拘攣筋急,風痹者用之。土能生水除濕,故泄痢水腫用之。 2、《本草經疏》:性燥能除濕,味甘能入脾補脾,兼淡能滲濕,故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及風濕痹,除筋骨邪氣不仁,利腸胃,消水腫令人能食。 3、《本草新編》:最善利水,
    4 KB (682 個字) - 2020年6月23日 (二) 15:51
  • 為睡蓮科植物蓮的雄蕊。 甘澀,平。 ①《本草從新》:甘,平而澀。 ②《醫林纂要》:苦甘澀,平。 ③《本草再新》:味甘淡,性清涼,無毒。 入心、腎經。 ①《本草經疏》:入足少陰經。 ②《本草匯言》:入手、足少陰經。 內服:煎湯,3-9g;或入入丸、散。 蓮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莖橫生,肥厚,節間膨
    6 KB (1,150 個字) - 2020年4月9日 (四) 16:40
  • ④《綱目》:"涼血,活血,止心腹諸痛。" ⑤《本草經疏》:"治癥結,五勞七傷,停積瘀血,胸前痛即發吐衄。" ⑥《現代實用中藥》:"外用於創傷,濕疹。" ⑦《南寧市藥物志》:"外用治瘰癧。" 孕婦慎服。 ①《本草衍義》:"不可多食,令人自利,不益極虛人。" ②《品匯精要》:"妊娠不可生用。" ③《本草經疏》:"一切勞傷發熱,陰虛內熱,無瘀血者禁用。"
    9 KB (1,895 個字) - 2020年4月12日 (日) 13:22
  • 目赤;瘡瘍;燙火傷 內服:煎湯,15-30g;或生食,1-2枚;或搗汁;或蒸服;或熬膏。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點眼。 脾虛便溏及寒嗽忌服。《本草經疏》:肺寒咳嗽、脾家泄瀉、腹痛冷積、寒痰痰飲、婦人產後、小兒痘後。胃冷嘔吐,法咸忌之。 甜水梨大者一枚。薄切,新汲涼水內浸半日,(搗取汁)時時頻飲。(《溫病條辨》雪梨漿)
    14 KB (3,078 個字) - 2020年5月28日 (四) 09:57
  • 痛頭暈、視物昏暗、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習慣性便秘。外治腫毒、癬疾。」 3、《本經》:「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久服益精光。」 4、《本草經疏》:「決明子,其味咸平,《別錄》益以苦甘微寒而無毒。鹹得水氣,甘得土氣,苦可泄熱,平合胃氣,寒能益陰泄熱,足厥陰肝家正藥也。亦入膽腎。肝開竅於目,
    4 KB (1,028 個字) - 2020年2月29日 (六) 14:18
  • 性味辛甘,平。 ①《本經》:"味辛,平。" ②《別錄》:"甘,無毒。" ③《本草正》;"味甘辛,氣微溫。" 歸經入肝、腎經。 ①《本草經疏》:"脾、腎、肝三經。" ②《本草新編》:"入心、肝、腎三經。" 補肝腎,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遺精,消渴,尿有餘瀝,目暗。 (1)補
    9 KB (2,056 個字) - 2020年1月18日 (六) 16:42
  • 氣化瘀止血,常與丹皮、鬱金等同用。 2.胸脅疼痛、跌損瘀痛。本品味辛,能散能行,能化瘀理氣止痛,可用治血瘀氣滯之胸脅心腹疼痛及跌損瘀腫疼痛。如《本草經疏》治上部瘀血停滯胸膈者,以本品為末煎服;臨床亦常與五靈脂、川芎、鬱金等同用。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常配乳香、沒藥等同用。 3.嘔吐腹痛。本品辛溫
    5 KB (1,129 個字) - 2020年3月17日 (二) 11:46
  • 溫中澀腸;行氣消食。主虛瀉;冷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g;或入丸、散。 注意 1、《雷公炮炙論》:凡使,勿令犯銅。 2、《本草經疏》:大腸素有火熱及中暑熱泄暴注,腸風下血,胃火齒痛及濕熱積滯方盛,滯下初起,皆不宜服。 應用選方 '附方'粗體文字 1、四神丸(《證治準繩》
    15 KB (3,089 個字) - 2020年2月18日 (二) 12:13
  • ,鼻為命門之竅;人之中氣不足,清陽不升,則頭為之傾,九竅為之不利。辛夷之辛溫走氣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陽上行通於天,所以能溫中治頭面目鼻之病。」 《本草經疏》: 「辛夷,主五臟身體寒熱,風頭腦痛,面野,解肌,通鼻塞涕出。面腫引齒痛者,皆二經受風邪所致,足陽明主肌肉,手太陰主皮毛,風邪之中人,必自皮毛肌
    4 KB (952 個字) - 2020年10月24日 (六) 16:22
  • ,宜用北者;風寒在肺,宜用南者。 8.《綱目》:五味子,入補藥熟用,入嗽藥生用。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中宮益脾胃。 9.《本草經疏》:五味子主益氣者,肺主諸氣,酸能收,正入肺補肺,故益氣也。其主咳逆上氣者,氣虛則上壅而不歸元,酸以收之,攝氣歸元,則咳逆上氣自除矣。勞傷贏瘦,補
    12 KB (2,927 個字) - 2020年5月23日 (六) 20:09
  • 干用。 性味 甘淡,寒。 ①《本經》:味甘,寒。 ②《別錄》:大寒,無毒。 ③《本草經疏》:味甘淡,氣寒,無毒。 歸經 入胃、膀胱經。 ①《湯液本草》:入足太陽經。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胃、膀胱二經。 ③《本草經疏》:入足陽明,手少陰、太陽、陽明經。 功用主治 清熱,滲濕,利竅。治暑熱煩渴,小便
    19 KB (5,214 個字) - 2020年7月24日 (五) 21:15
  • ③《醫林纂要》:"苦辛甘,寒。" ④《本草再新》:"味苦辛,性微涼,無毒。" 入脾、胃經。 ①《綱目》:"足太陰、厥陰經。"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經。" ③《本草經疏》:"入手太陰、足陽明經。" 內服:煎湯,1.5~3錢(鮮者3~5錢)。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稍長。莖直立,高70~120厘米,下部光滑無毛。葉對生;
    5 KB (922 個字) - 2022年11月15日 (二) 18:57
  • 生素B.、維生素B:、維生素C,以及鈣、鐵等有益眼睛的必需營養,有良好的明目作用,所以俗稱「明眼子」。 外邪實熱,脾虛有濕及泄瀉者忌服。 《本草經疏》:脾胃薄弱,時時泄瀉者勿入。 《[[[本草匯言]]]》:脾胃有寒痰冷癖者勿入 《[[[本經逢原]]》:古諺有雲,去家千里,勿食枸杞。甚言補益精氣
    12 KB (2,924 個字) - 2020年5月27日 (三) 20:24
  • 本品為菊科植物鱧腸的全草。夏、秋季割取全草,除淨泥沙,曬乾或陰乾。 性味歸經 甘酸,涼。 ①《唐本草》:味甘酸,平,無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咸。 入肝、腎經, ①《本草經疏》:入腎、肝、胃、大小腸。 ②《得配本草》:入足少陰經血分。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補腎,益陰。治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傷出血,鬚髮早白,白喉,淋濁,帶下,陰部濕癢。
    5 KB (831 個字) - 2022年12月19日 (一) 18:20
  • 本品為菊科植物鱧腸的全草。夏、秋季割取全草,除淨泥沙,曬乾或陰乾。 性味歸經 甘酸,涼。 ①《唐本草》:味甘酸,平,無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咸。 入肝、腎經, ①《本草經疏》:入腎、肝、胃、大小腸。 ②《得配本草》:入足少陰經血分。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補腎,益陰。治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傷出血,鬚髮早白,白喉,淋濁,帶下,陰部濕癢。
    5 KB (844 個字) - 2022年12月19日 (一) 18:28

檢視(前 20 筆 | 後 20 筆)(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