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国子监

增加 57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05年,首都图书馆迁出。
2006年,[[北京国子监]]和[[孔庙]]成立[[北京孔庙]]和国子监管理处 <ref>[http://www.gx211.com/news/2014811/n4044207661.html 北京国子监],中国高校之窗,2014-8-11</ref> 。为历史文化类旅游景区。
==主要功能==
丞一人,从六品下,掌判监事。每岁,七学生业成,与司业、祭酒莅试,登第者上于礼部。
主簿一人 <ref>[https://book.sidamingzhu.org/html/454/34766.html 卷二十一 国子监-唐六典:国子监     祭酒一人 司业二人 丞一人 主簿一人 录事一人 府七人 史十三人 亭长六人 掌固八人],四大名著文学网</ref> ,从七品下。掌印,句督监事。
===国子学===
北京国子监作为古代中央大学,历来倍受国家重视,多有修建,尤其经明永乐、正统年间分别进行的大规模修缮和清乾隆年间增建辟雍后,形成了今天的建筑规模和格局,占地面积为2万7千多平米。
北京国子监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依序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主体建筑两侧有“二厅六堂”、御碑亭、钟鼓楼等,形成传统的对称格局。前院东侧有敬持门与孔庙相通,构成“左庙右学”,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ebf980102vyi9.html (北京)国子监],新浪博客,2015-8-24</ref>
国子监大门名集贤门。门内东西两侧有井亭。二门名太掌门,门内左为钟亭,右为鼓亭。门北甬道中有一座琉璃牌坊,高大华美,三门四柱七座,是北京唯一一座专为教育设立的琉璃牌坊。
===国子监里的十三经刻石碑和第一任祭酒===
国子监内有十三经刻石碑共190座,原置放于东西六堂,现位于国子监与孔庙的夹道之内。石碑上所刻的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共63万余字。经书由蒋衡花费十二年的时间书写而成。乾隆皇帝命和珅为主刘墉为副安排考订蒋衡所书的经书并动工刻石。这部十三经刻石成于乾隆年间,故又被称为“乾隆石经” <ref>[https://big5.eastu.com/TravelGuide/SS83.html 国子监],东游旅行网</ref>
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暹罗、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110,8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