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曾侯乙编钟

增加 1,12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十大国宝文物曾侯乙编钟之一.jpg|350px|缩略图|右|曾侯乙编钟[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8/03/2409/128114445_18_2018032409021882.jpg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324/09/27515762_739745718.shtml 来自个人图书馆 的图片]]]
'''曾侯乙编钟''' 独奏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礼乐重器,历史悠久,不仅用于祭祀天地 合奏 宴宾奉祖、祈安颂福 而且用于育人、教乐。 古代统治者每逢盛大或重大庆典,都冶铸钟或鼎器,以示威严祥和,故而编钟又称和钟,鼓钟之乐成 [[唱歌]] 王侯帝豪的特权。 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 [[舞蹈]]伴奏 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而曾侯乙墓编钟可以说是代表目前已出土同类乐器的最高水准。 曾侯乙编钟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 [[ 庞大 乐器]] ,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称之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中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明古国”的历史辉煌。 曾侯乙编钟 ,高273CM长748CM宽335CM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也是早期的[[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于1978年在中国[[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存[[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也印证了中国是制造使用编钟最早的国家。因为在2000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出土经过==
曾侯乙编钟的铸造,有造型、[[浇铸]]和铸后加工。
==造型==  曾侯乙编钟的 铸型是由[[陶范]]组合而成,其中甬钟的铸型需要136块范、芯。 ==浇铸==
浇铸 上层[[钮钟]],中层甬钟是倒置浇铸而成;下层甬钟是正置浇铸而成。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金有六齐(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曾侯乙编钟的[[合金]],[[铜]]含量73.66%~78.25%;[[锡]]含量为12.49%~14.46%;[[铅]]含量一般小于2%;其他[[金属]]元素含量小于1‰。曾侯乙编钟的铜与锡的比例大约6:1。
实验证明,当含锡量为5.76%~12.48%时,钟的第二分音较强,声音尖锐单调;当含锡量大于13.03%时,钟的基音和第三、五分音较强,音色丰富悦耳;而当锡含量高于18%~20%时,青铜会脆而不经敲击。少量含铅(<3%)可以让声音变短,而含铅量高又会时声音干涩。
 
==铸后加工==
大多钟在铸后进行了磨砺加工。一方面,减少了铸造的缺陷;另一方面,进行了调音。调音时的磨砺是对称的。
719,02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