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曾侯乙編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曾侯乙編鐘,編鐘是我國古代的禮樂重器,歷史悠久,不僅用於祭祀天地、宴賓奉祖、祈安頌福,而且用於育人、教樂。

古代統治者每逢盛大或重大慶典,都冶鑄鐘或鼎器,以示威嚴祥和,故而編鐘又稱和鍾,鼓鍾之樂成為王侯帝豪的特權。

春秋戰國時期編鐘風靡一時,和其它樂器如琴、笙、鼓、編磬等成為王室顯貴的陪葬重器。而曾侯乙墓編鐘可以說是代表目前已出土同類樂器的最高水準。

曾侯乙編鐘由65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稱之為「稀世珍寶」。

曾侯乙墓編鐘的鑄成,表明中國青銅鑄造工藝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國古代音律科學的發達程度,它是中國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文明古國」的歷史輝煌。

曾侯乙編鐘,高273CM長748CM寬335CM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文物,也是早期的禁止出境展覽文物,於1978年在中國湖北省隨縣(今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現存湖北省博物館

曾侯乙墓編鐘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學界為之震驚,也印證了中國是製造使用編鐘最早的國家。因為在2000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樂器,如此恢宏的樂隊,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出土經過

1977年9月,湖北隨州城郊的一個小山包上,沉睡於地下2430年後,曾侯乙編鐘得以重見天日。

隨州城郊擂鼓墩駐軍擴建營房過程中, 偶然發現了曾侯乙墓。這是個面積達220平方米、比長沙馬王堆漢墓大6倍的「超級古墓」[1]。 這是中國文物考古音樂史和冶鑄史上的空前發現。

當勘測小組趕到現場時,部隊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頂層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會永遠不復存在。

1978年5月22日凌晨5時,墓室積水抽乾後,雄偉壯觀的曾侯乙編鐘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場的人都被這座精美絕倫的青銅鑄器驚呆了:歷經二千四百多年,重達2567公斤的65個大小編鐘整整齊齊地掛在木質鍾架上。

結構特點

編鐘出土後,文化部的音樂家黃翔鵬王湘等人趕到現場,對全套編鐘逐個測音。檢測結果顯示:曾侯乙編鐘音域跨越5個半八度,只比現代鋼琴少一個八度,中心音域12個半音齊全。

按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掛在3層鍾架上。最上層3組19件為鈕鍾,形體較小,有方形鈕,有篆體銘文,但文呈圓柱形,枚為柱狀字較少,只標註音名。中下兩層5組共45件為甬鍾[2],有長柄,鐘體遍飾浮雕式蟠虺紋[3],細密精緻,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鎛鍾[4]共65枚。鐘上有錯金銘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關於音樂方面的。

在鼓中部和左面標出不同音高如宮、羽、宮曾等22個名稱,另一面鑄有律名、調式和高音名稱以及曾國與楚、周、齊、晉的律名和音階名稱的對應關係。另有一件鎛鍾,位於下層甬鍾中間,形體碩大,鈕呈雙龍蛇形,龍體捲曲,回首後顧,蛇位於龍首之上,盤繞相對,動勢躍然浮現。器表亦作蟠虺裝飾,枚[5]扁平。鎛鐘上有銘文,記述此鎛鍾楚惠王贈送的殉葬品。

鍾架為銅木結構,呈曲尺形。橫樑木質,繪飾以漆,橫樑兩端有雕飾龍紋的青銅套。中下層橫樑各有三個佩劍銅人,以頭、手托頂梁架,中部還有銅柱加固。銅人着長袍,腰束帶,神情肅穆,是青銅人像中難得的佳作。以之作為鐘座,使編鐘更顯華貴。

名稱由來

因編鐘中,45件甬鐘上有銘文「曾侯乙乍𠱾」,因此得名曾侯乙編鐘。

形制

曾侯乙編鐘數量巨大,完整無缺。編鐘的鐘架高大,由長短不同的兩面木架垂直相交組成,長面位於墓西,長7.48米,高2.65米;靠南的一面長3.35米,高2.73米。在木架中有7根彩繪木樑,兩端以蟠龍紋銅套加固。6個銅鑄佩劍武士和8根圓柱承托住整個編鐘,形成上、中、下三層。鍾架及掛鈎有246個。銅人著長袍,腰束帶,神情肅穆。

分類

曾侯乙編鐘共65件,按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掛在3層鍾架上。

上層三組為鈕鍾,19件。形體較小,有方形鈕,有篆體銘文,但文為圓柱形,枚為柱狀字較少,只標註音名。

中層三組為甬鍾,33件。分短枚、無枚、長枚三式。

下層為兩組大型長枚甬鍾,12件。有長柄,鐘體遍飾浮雕式蟠虺紋,細密精緻。

鐘上有錯金銘文,除「曾侯乙乍𠱾」外,都是關於音樂方面的。在鼓中部和左面標出不同音高如宮、羽、宮曾等22個名稱,另一面鑄有律名、調式和高音名稱以及曾國與楚、周、齊、晉的律名和音階名稱的對應關係。

另有楚惠王送的鎛鍾,1件。楚王酓章鎛鍾位於下層甬鍾中間,形體碩大,鈕飾為兩對蟠龍對峙,其下一對回首卷尾,其上一對引頸對銜。鉦部兩側以浮雕龍紋為襯地,並有五個圓泡形飾呈梅花狀排列,器表亦作蟠虺裝飾,枚扁平近於橢圓,口平。正面鉦間鑄銘:「隹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陽,楚王酓章乍曾侯乙宗彝,奠之於西陽,其永𠱾用享」。記述此鎛鍾乃楚惠王贈送的殉葬品。楚惠王得知曾侯乙去世的消息之後,於在位第56年(公元前433年)特製鎛鍾用作祭祀。這為編鐘鑄造和該墓下葬年代提供了可考的依據。

最大的1件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最小的1件通高20.2厘米,重2.4千克;鐘體總重2567千克,加上鍾架(含掛鈎)銅質部分,合計4421.48千克,是中國出土的最大的青銅編鐘

懸掛

編鐘的懸掛有三種方式:下層鍾用環掛式,掛鈎為爬虎套環和雙杆套環兩種中層鍾用鈎掛式,掛鈎為框架鈎焊鈎兩種;上層鍾用插掛式,是以插銷入揮、串鈎鍾鈕。

鍾及架的裝飾,取有人、獸、龍、花、幾何形等多種題材,採用了圓雕[6]浮雕陰刻雕繪線描等多種技法。加之精巧的布局和細微的刻劃,達到了極好的美化效果。整架編鐘,宏觀巍峨莊重,微觀精美華麗,是耐人觀賞的藝術佳作。

鐘上均鑄有篆書銘文,共2828字,其內容全面地反映了戰國時期樂律學達到的高度水平,對研究戰國歷史、音樂冶鑄技術等,都有着極高的價值。

演奏

曾侯乙編鐘的擊奏工具共有八件。六件7字形小木槌,當由三人各執一對,分別掌奏中層的三組鍾,併兼顧上層鈕鍾,主奏旋律。兩件長215厘米、粗6.6厘米的彩繪大棒,由兩人分執,掌奏下層大鐘,可配以和聲,或烘托氣氛。

這套造型壯觀、配備齊全、音列充實、音頻準確的大型編鐘,堪數中國古代編鐘之最,並以其數量之多,鑄造之精,保存之好,音律之全,音域之廣,音色之美,樂律銘文之珍貴,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觀」,是「精神世界的聖山」,「文明古國的象徵」。這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數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一套編鐘。

鑄造

曾侯乙編鐘的鑄造,有造型、澆鑄和鑄後加工。

鑄型是由陶范組合而成,其中甬鐘的鑄型需要136塊范、芯。

澆鑄上層鈕鍾,中層甬鍾是倒置澆鑄而成;下層甬鍾是正置澆鑄而成。

周禮·考工記》中記載,「金有六齊(劑),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曾侯乙編鐘的合金含量73.66%~78.25%;含量為12.49%~14.46%;含量一般小於2%;其他金屬元素含量小於1‰。曾侯乙編鐘的銅與錫的比例大約6:1。

實驗證明,當含錫量為5.76%~12.48%時,鐘的第二分音較強,聲音尖銳單調;當含錫量大於13.03%時,鐘的基音和第三、五分音較強,音色豐富悅耳;而當錫含量高於18%~20%時,青銅會脆而不經敲擊。少量含鉛(<3%)可以讓聲音變短,而含鉛量高又會時聲音乾澀。

大多鍾在鑄後進行了磨礪加工。一方面,減少了鑄造的缺陷;另一方面,進行了調音。調音時的磨礪是對稱的。

音域

曾侯乙編鐘深埋地下二千餘年,至今仍能演奏樂曲,音律準確,音色優美,稱得上是「天下第一樂器」。這套編鐘音域寬廣,自C2(64.8Hz)至D7(2329.1Hz),共有五個八度音程,又一大二度。


中心音域內具十二半音,可以旋宮轉調,演奏五聲、六聲和七聲音階的音樂作品,音色十分優美。每個鐘可以敲出呈三度音程的兩個樂音(即正鼓音、側鼓音。音差:小三度41個,大三度23個),且互不干擾,亦可同時敲擊產生和聲。全套編鐘可以發出低音中音高音三種聲音,下層的大鐘,聲音低沉渾厚,音量大、餘音長;中層較大的鐘,聲音圓潤明亮,音量較大、餘音也較長;中層較小的鐘,聲音清脆、嘹亮,音量較小、餘音較短;上層鈕鐘聲音透明純淨,音量較小、餘音稍長。

曾侯乙墓中還有敲擊編鐘的工具,中上層編鐘用T字形木槌敲擊,下層的大型甬鍾用長圓木棒敲擊。這種演奏方式在墓中出土的彩漆鴛鴦盒的彩繪上得到了印證。

音列

曾侯乙編鐘(以及曾侯乙編磬)上,豐富的文字資料,讓人們對先秦的樂學體系有了更深的認識。

曾侯乙編鐘採用了十二音位體系(是十二律體系的變種),這十二個音可以分為三組,「基」、「角」、「曾」。「四基」即四個基礎音:徵、羽、宮、商。它們分別有兩個變化音:「角」為基音上方大三度,「曾」為基音上方兩個大三度。這樣,十二個音可以包含在這三音組之中了。

按照「姑洗」為宮標音

音位 G A♭ A B♭ B C C# D E♭ E F F#

基 徵 羽 宮 商

角 徵角 羽角 宮角 商角

曾 宮曾 商曾 徵曾 羽曾

曾侯乙編鐘中,大多銘文標音都是以「姑洗」為宮。平均來看,姑洗為宮的音,比A440標準音的音高,要低35音分。而姑洗宮標準音,是甬鍾(中 · 二 · 8)的正鼓音,頻率為256.4Hz。

同時,很多銘文闡述了不同階名的對應關係。比如「獸鍾之下角,穆鍾之商,姑洗之宮,濁新鍾之終」。

曾侯乙編鐘的低音區的音密集;高音區的音比較稀疏。

上層鈕鍾甬鍾不同均。甬鍾是以姑洗為宮進行標音。上層二、三組鈕鍾以無鐸為宮的音列(無鐸均),上層一組鈕鍾,屬於濁文王均。它們可能來自於其他鍾組,同時,三組鈕鍾均五音不全。

中、下層甬鍾是曾侯乙編鐘的主體。

中層甬鍾,三組鍾構成相互重疊的三個音列。如果三組鍾正鼓音、側鼓音相互補充,可以在C4到G5之間,構成完備的半音階序列。中、低音部分,正鼓音按照徵、羽、宮、商、角重複排列。高音部分正鼓音、側鼓音構成六聲音階:宮、商、角、羽曾、徵、羽(即 C6, D6, E6, F6, G6, A6, C7)。

下層甬鍾,兩組鐘的側鼓音不明顯,正鼓音可以構成七聲音階(下徵音階)。

視頻

曾侯乙編鐘相關視頻

曾侯乙墓考古發掘視頻
紀錄片片段:曾侯乙編鐘演奏《東方紅》
簡單的曾侯乙編鐘介紹

參考文獻

  1. 曾侯乙墓:敲醒華夏正統之音 音樂篇,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09年第10期 作者: 王子初
  2. 你知道甬鍾、鈕鍾、編鐘的區別嗎?到這裡邊看展覽邊學習吧,網易2019-06-21 · 堅韌的不拔
  3. 蟠螭紋和蟠虺紋的區別?,雅昌藝術網,2016-11-24 16:37:17
  4. 祀孔大典祭祀樂器——鎛鍾 編鐘(圖),北方網,2004-11-09 09:51
  5. 我國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編鐘上突起的這些東西叫什麼?,微思
  6. 圓雕,收藏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