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T-34坦克

增加 30,34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360px|缩略图|右|[http://dlzcz.blog.sohu.com/84089643.html 图片来自搜狐] T-34坦克(俄文:T-34 ТАНК,英文:T-34 Medium…”
[[File:T-34tank.jpg|360px|缩略图|右|[http://dlzcz.blog.sohu.com/84089643.html 图片来自搜狐]]]


T-34坦克(俄文:T-34 ТАНК,英文:T-34 Medium Tan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苏联]]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设计师[[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领导设计的中型坦克。该坦克战斗全重32吨,发动机功率500马力,最大公路速度7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00千米,装备一门76毫米坦克炮,是一型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都很突出的坦克。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苏联一共生产了T-34系列坦克84070辆,其型号主要为两种:安装76.2毫米坦克炮的T-34/76坦克和安装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坦克。T-34坦克带有倾斜装甲的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ref>[http://mil.news.sina.com.cn/pc/2003-09-18/29/333.html 苏联T-34中型坦克]</ref>



== 基本资料 ==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文名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T-34坦克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外文名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T-34 Средний Танк(俄语)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研制时间'''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38年||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定型时间'''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40年初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服役时间'''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40年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总设计师'''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
|}



== 发展沿革 ==
[[File:T-34tank1.jpg|360px|缩略图|右|'''苏联早期研制的T-12坦克,希望采用履带行走和负重轮行走的双行走方式'''[http://mil.news.sina.com.cn/2005-01-04/0909255874.html 图片来自新浪]]]

===艰难起步===

苏联刚刚成立时,根本没有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当然谈不上坦克制造了,国内工业企业至多只能偶尔完成一些修理工作。但是,在外国干涉下风雨飘摇的红色政权又迫切装备战斗车辆来加强红军的战斗力。1924年5月6日,国防工业中央管理局在[[莫斯科]]成立,这是[[苏联]]国家坦克制造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这个系统中,成立了一个分管坦克设计和制造的部门,它在1926-1929年间被称为Ordnance Arsenal Trust总设计局(GKB OAT)。这个设计局的任务就是研制履带战斗车辆并协助工厂建立生产线,使图纸成为实际的产品。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工具和设备,GKB OAT的早期工作几乎没有什么成效。尽管如此,GKB OAT仍与国内几家实力比较雄厚的机械制造厂合作(其中包括哈尔科夫机车厂),组织技术力量和生产设备,建立坦克生产企业,为国产坦克的诞生做着准备。[[哈尔科夫]]机车厂在1923年设计并制造了共产主义履带拖拉机,该厂拥有生产履带车辆的生产设备和一定的经验,这为建立坦克生产线奠定了良好基础。


===早期研制===

1928年秋天,哈尔科夫机车厂赢得了制造一辆快速坦克的原型车(1-12-32项目)。这辆快速坦克原型车就是T-12坦克。T-12坦克是一种双炮塔坦克——主炮塔上方有1个小型的机枪塔,可独立旋转。主炮塔装有1门45毫米火炮,火炮两侧的球状机枪座上各安装1挺7.62毫米机枪。坦克安装了一台苏联研制的M-6发动机。参加设计工作的包括GKB OAT的自行车辆部主管——扎斯拉夫斯基教授——他后来成为苏联红军机械和摩托化军官学校(今天的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学院)的坦克部主任。航空发动机设计师,后来的苏联科学院院士米库林则设计了坦克的动力系统。


由于T-12坦克原型车的车重超出了方案设计时的要求(实际车重20吨,超标4吨),并且在结构和机械方面也有不少问题。坦克设计小组不得不在紧迫的时间下参考测试结果进行重新设计。这个推倒重来的方案实质上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设计——坦克重量和单位压力被降低;而发动机输出功率和坦克速度都得到了提高;坦克前部驾驶舱左侧安装了第4挺机枪,并设置了机枪手座位(由此,坦克的火力分成了三层,这是坦克发展史上的创新)。新的坦克设计方案被命名为T-24坦克。


[[苏联]]早期的坦克研制,为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批量制造坦克奠定了基础。<ref>[http://mil.news.sina.com.cn/2005-01-04/0909255874.html 骠骑之乡-T系列坦克设计局的过去与现在(组图)]</ref>
[[File:T-34tank2.jpg|360px|缩略图|右|'''T-34坦克始祖——T-32坦克'''[http://mil.news.sina.com.cn/2005-01-04/0909255874.html 图片来自新浪]]]


===前身研制===

1936年下半年,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被命名为183工厂。数字命名方法也被引入了工厂内部,T2K坦克设计局更名为KB-190设计局(KB是设计局的俄文字头缩写)。1936年12月28日,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代替了费尔索夫成为设计局局长,后者遭到了清洗,其罪名是领导设计了一个糟糕的变速箱,尽管数量众多的变速箱故障都是由操作不当引起的。


1938年8月,在最高军事委员会上(Supreme Military Council),讨论了[[苏联]]红军机械与装甲车辆管理局的生产任务,科什金设法获得了制造A-20轮履两用坦克、T-32坦克原型车的许可。1939年中,T-20和T-32坦克原型车先后完成并交付苏联红军测试。测试委员会认为“这两种坦克在性能和技术指标上都超越了以前设计的坦克”,但委员会认为这两种坦克仍然不够好,还没有达到值得推荐成为制式装备的程度。


1939年爆发的[[苏芬战争]]成为T-20和T-32坦克的第二阶段测试的实验场。实战清楚无误的表明,只有全履带式的坦克才能满足在恶劣地形(特别是在秋冬季节)上的战术机动性要求,这也进一步宣判了轮履两用式行走装置的“死刑”。此外,实战表明,T-32还需要增强其战斗力,尤其是在装甲防护方面。


留给设计局升级改进T-32坦克、加强其装甲防护和火力的时间非常有限,但设计局成功完成了这两方面的改进。改进后的原型车被命名为T-34坦克,此后不久便成为苏联红军在到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主战兵器。


===战争岁月===
[[File:T-34tank3.jpeg|360px|缩略图|右|[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B1PMCDM0524PNQS.html 图片来自网易]]]

1940年1月,T-34中型坦克的第一辆原型车完成,而早在1939年12月19日,它就已经被苏联政府认可为为陆军制式中型坦克。在随后的测试中,T-34的优越性能被一一证实。1940年3月,在科什金亲自领导下,2辆T-34坦克在[[哈尔科夫]]和[[莫斯科]]之间完成了一次往返长途行军测试。在长途行军中,T-34坦克的机械系统表现出很高的可靠性。T-34坦克的量产是183厂的设计师和工人们长达三年的努力工作的尾声,就在黎明的曙光已经展现的时候,因为积劳成疾,科什金于1940年9月26日与世长辞。科什金的早逝是苏联坦克设计界的重大损失,他的学生和挚友莫洛佐夫接任了KB-520坦克设计局总工程师的职务。


1941年9月12日,由于前线战事吃紧,整个[[苏联]]的[[欧洲]]部分都面临着德军的威胁。1941年9月19日进行了第一次疏散,目的地是下塔吉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乌拉尔汽车厂。这次疏散带走了KB-520坦克设计局的几乎所有设计师、技术文件、设计图纸和绝大多数有用的设备。撤退到下塔吉尔的183工厂与当地的乌拉尔汽车厂合并成立了新的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工厂。在这个工厂里,原183工厂在战前采用的部门编号方式被保留下来,KB-520坦克设计局的名称不变,总工程师仍然是莫洛佐夫。1941年12月,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工厂生产的第一辆T-34坦克下线,来年4月,工厂的坦克产量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


战时的物资紧缺以及许多生产原材料、零部件的工厂被破坏或是落入德军手中,使得坦克生产变的十分困难。橡胶短缺、钢材短缺、电气设备短缺,除了德国人的威胁,几乎什么都缺。为了维持工厂的正常生产,为红军输送更多的T-34坦克,KB-520设计局尽了最大的努力节省每一吨橡胶、钢材、装甲钢、电线和一切珍贵的生产物资。T-34坦克的几乎所有部件都被做了修改以适应这种战时的艰苦环境。设计师们用铸铁件代替了铜部件、用焊接代替了铆钉。这些努力的结果是坦克零部件减少了765个,生产程序被极大简化,生产速度加快、成本降低。这对T-34坦克在战时条件的大规模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简化设计使红军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T-34坦克,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危机中的战局。<ref>[http://mil.news.sina.com.cn/2005-01-04/0909255874.html 骠骑之乡-T系列坦克设计局的过去与现在(组图)]</ref>



== 结构特点 ==

===总体布置===
[[File:T-34tank4.jpg|360px|缩略图|右|'''T-34坦克四视图'''[http://dlzcz.blog.sohu.com/84089643.html 图片来自搜狐]]]

T-34坦克车体是焊接制成的,共分3部分,驾驶员和机电员位于车体前部,战斗舱上车体中部,车体后部装有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炮塔为铸造结构,位于车体中部上方。炮塔里有3名乘员,车长在左边,炮长在车长前下方,装填手在右边。炮塔顶部后边有两个带圆顶盖的通风口。


T-34/85坦克至少有3种指挥塔:一是环形固定式指挥塔,有向前和向后开启的双扇舱盖及5个观察镜;二是能够360°回转的,带有单扇舱盖及5个潜望镜的指挥塔;三是与第二种相似的指挥塔,它的旋转机构能使炮塔方向与目标保持一致。不管采用哪一种型式的指挥塔,在顶部都有1个观察潜望镜。


===武器及弹药===

最早问世的T-34/85坦克装有1门M1943(д-5T式)火炮,但该炮很快就换成M1944(Зис-C-53式)火炮。该炮有1个垂直滑动的炮闩和由液压驻退器及液压复进机组成的反后坐装置,全长4.641m,重1148kg,发射的炮弹与85mm野战炮的炮弹相同,实际射速为3~4发/min,25°仰角发射时射程最大达13300m,可发射ПР365К曳光穿甲弹、О365К榴弹、ПР2М尾翼稳定破甲弹和ПР365К曳光高速穿甲弹等。


在主炮的右侧并列安装1挺7.62mm战车式DP28轻机枪,还有1挺相同型号的航向机枪安装在坦克车首。战车式DP28机枪由容有63发机枪弹的卧式弹匣供弹。中国、埃及和叙利亚等国的T-34坦克的炮塔顶上还装有1挺7.62mmдщкм式高射机枪,用于对付空中目标。


车长有1具观察潜望镜,炮长有1具ТМФД或ТЩ-15瞄准镜,还有1具MK4潜望镜,装填手有1具MK4潜望镜。


===行进系统===
[[File:T-34tank5.jpg|360px|缩略图|右|'''T-34坦克使用的 500ps(马力) B2-34 4冲程12V 60°水冷柴油机'''[https://new.qq.com/omn/20190908/20190908A0HY3000.html 图片来自腾讯]]]

该坦克的传动装置由主离合器、变速箱、转向离合器及制动器和侧减速器等部件组成。主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由主动部分、被动部分和分离机构组成,主被动部分都有11片摩擦片。变速箱为机械固定轴式,由主动轴、中间轴、主轴以及齿轮系组成,可提供4个或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有两套结构完全相同的转向离合器及制动器分别安装在变速箱与两个侧减速器之间,用以结合、分离和制动两侧履带,为履带传递动力,实现坦克转向、减速和停车。侧减速器为一级固定轴式减速齿轮对,位于车体尾部两侧的转向离合器与两侧主动轮之间。主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变速箱排档的更换以及转向机构的分离与结合,均由驾驶员通过机械拉杆操纵。


该坦克采用独立式垂直布置的螺旋弹簧悬挂装置。车体每侧有5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1个前置诱导轮和1个后置主动轮。诱导轮曲臂上装有蜗杆式履带张紧度调整器。每条履带由36块逞有导向齿的履带板和36块无导向齿的履带板以及72根履带销组成,两种履带板交替安装,用履带销连结。不带导向齿的履带板上有孔,可安装防滑齿,使坦克能在冰雪地上行驶。


该坦克装有1台4冲程12V60°水冷柴油机,苏联型号为B2-34或B2-34M,在1800r/min时功率为368kW(500马力)。该发动机净重874kg,燃油消耗率≯252g/kW·h(185g/马力·h)。<ref>[http://mil.news.sina.com.cn/pc/2003-09-18/29/333.html 苏联T-34中型坦克]</ref>


===装甲系统===

T-34坦克没有像德国坦克那样单纯通过加厚装甲来提高防护力,它的正面装甲厚度为50~60毫米,和德国IV号坦克大致相当。不过,T-34坦克采用了革命性的倾斜装甲设计,它的车体正面装甲有32度的倾角,防护效果相当于100毫米左右的垂直装甲。此外,倾斜的装甲还能让命中的炮弹无处着力,跳弹的几率大大增加。大家都知道当一块垂直的钢板受到穿甲弹打击时,穿甲弹需要穿透的钢板距离其实只是钢板的厚度。但是当穿甲弹与钢板成一定倾角打击钢板时,这时穿甲弹通过钢板的实际距离就要远远超过钢板的厚度,相当于一个三角形的斜边。战争中后期,T-34/85型坦克的装甲厚度比早期型号又增加了70%,德军装甲部队除了使用虎式坦克的88毫米坦克炮或豹式坦克的75毫米长身管坦克炮外,根本无法击穿T-34/85的正面装甲。<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B1PMCDM0524PNQS.html 苏联战神:T-34坦克,德国将军也曾感叹说:这是最完美的坦克]</ref>



== 性能数据 ==
[[File:T-34tank6.jpg|360px|缩略图|右| '''冬季涂装的T-34坦克''' [http://dlzcz.blog.sohu.com/84089643.html 图片来自搜狐]]]
本性能数据以后期t-34坦克代表T-34/85坦克为例

{|
|-
| '''重量'''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32t
|-
| '''车组'''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5 人
|-
| '''发动机'''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500ps(马力) B2-34 4冲程12V 60°水冷柴油机
|-
| '''最大时速'''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公路55km/h,越野40km/h
|-
| '''行程'''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公路300km,越野250km
|-
| '''每百公里耗油量'''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公路197,越野236 L/百公里
|-
| '''油箱容量'''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590L
|-
| '''越壕宽'''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5m
|-
| '''越障高'''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0.73m
|-
| '''爬坡度'''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58°
|-
| '''涉水深'''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32m
|-
| '''武器'''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 架 7.62mm战车型DP28轻机枪 和 85mm Зис-с-53 线膛坦克炮
|-
| '''火炮俯仰角'''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5~+25°
|-
| '''火炮旋转方向'''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旋转方向 360°
|-
| '''弹药'''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85mm炮弹 56发 和 7.62mm机枪弹 2400发
|-
| '''炮塔正面装甲'''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45mm均质钢 倾斜30度
|-
| '''炮盾正面装甲'''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90mm均质钢 无倾斜<ref>[http://mil.news.sina.com.cn/pc/2003-09-18/29/333.html 苏联T-34中型坦克]</ref>
|}



== 坦克评价 ==
[[File:T-34tank7.jpg|360px|缩略图|右| '''一辆T-34坦克的车组人员''' [http://www.kongjun.com/true/2013-01-23/382_3.html 图片来自空中网]]]

===优势===

有人这样说道:“如果你是一个坦克车长,要开着一辆坦克去和敌人的坦克单挑,无敌的[[虎式坦克]]是你最好的选择;如果你是一位营长,要带领一个装甲营去守住某个缺口,[[豹式坦克]]也能胜任;但如果你是一位[[元帅]],要统帅一支大军驰骋千里,直捣敌人的巢穴,那么请选择T-34坦克。”T-34坦克最大的优点是综合平衡了坦克的3大主要性能——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三点不可能面面俱到,大多数坦克都是根据本国需要各有取舍。但是,T-34是当时最现代化的坦克。倾斜的正面装甲和低矮的炮塔提升防护性能。高功率发动机、仅30吨的车体重量和更宽的履带使T-34具备优异的机动性和越野能力。当时德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无法击穿T-34的前装甲。德军Ⅲ号坦克的50毫米口径主炮也只能击穿T-34车体侧面和后方的装甲。


苏联的设计师针对[[苏联]]道路的实际情况(秋季的泥泞和冬季的积雪),为T-34坦克安装了40~50厘米的加宽履带(德国坦克的履带通常只有30厘米宽),这使得T-34坦克可以在一米深的积雪或者半米深的淤泥中正常行驶,还可以通过0.75米高的障碍或2.4米宽的壕沟,通过性能堪称完美。除了底盘和履带以外,T-34坦克最大的法宝是一台12缸500马力的V2柴油发动机。在此之前,几大军事强国的坦克发动机都是汽油发动机,虽然功率大、油烟小,但是中弹后极易起火燃烧,比如[[美国]]人就曾抱怨[[M4谢尔曼坦克]]一旦被击中,很可能连具完整尸体都找不到,甚至把“谢尔曼”称为“郎森打火机”。而T-34的V2柴油发动机发生二次殉爆的几率很低,行驶速度更快。在实战中,T-34坦克可以跑出55千米/小时的公路最大速度,越野速度也能达到40千米/小时,当它以这样的速度狂飙前进的时候,往往会给德军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除了战术机动性外,T-34的战役机动性能同样出色。得益于大功率柴油发动机的低油耗,它的最大公路行程超过400千米,加挂副油箱后甚至可以达到500千米以上,这几乎是[[德国]]坦克的两倍。这个优点对于单挑作战可能没有任何价值,可如果是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大战役,它就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试想一下,一旦T-34坦克突破了敌方阵地,可以向敌人纵深挺进多大距离?在二战后期,T-34坦克几乎赢得了所有“坦克拉力赛”的胜利,只要它从德军防线一点突破,前沿的“虎豹”就不得不后撤,可它们的行程和T-34相比太短,跑到油干后德国坦克手只得流着眼泪炸掉座驾徒步返回。<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B1PMCDM0524PNQS.html 苏联战神:T-34坦克,德国将军也曾感叹说:这是最完美的坦克]</ref>
[[File:T-34tank9.jpg|360px|缩略图|右| '''苏德战争早期因为故障而被遗弃的T-34坦克''' [https://www.sohu.com/a/120497833_550331 图片来自搜狐]]]


T-34坦克实在是结构简单、容易制造的典范。战争初期,生产一辆T-34坦克需要8000个工时,造价约为27万卢布(相当于2万美元)。后来通过简化工艺和规模化生产,T-34坦克的工时下降为3700个,造价也降低到了13.5万卢布。相比之下,德国45吨的“黑豹”坦克在最高效时工时也高达数万,造价也是T-34的数倍。由于结构简单,T-34坦克的生产难度不高,普通的拖拉机厂都可以生产。进入战时状态后,T-34坦克大量采用铸造部件取代焊接部件,工艺要求进一步降低。再加上苏联启动战时体制,统一分配国家资源,大批女性进入军工生产,T-34坦克的产量迅速进入高峰。在1942年,德国坦克产量还不到3000辆,而苏联坦克产量却高达2.5万辆,其中一半都是前线急需的T-34坦克。由于T-34的优秀性能,超过绝大多数德国坦克。还曾经在欧洲造成了德军的“T-34”危机。直接加速了现代主战坦克鼻祖——[[虎式坦克]]的诞生。可惜那时已经是二战后期,[[虎式坦克]]复杂的工艺和高昂的费用,使得其产量与T-34无法相提并论。最终在坦克战中,德军没有能够完全取得压倒性优势。


===不足===

虽然T-34坦克被称为二战最好的坦克,但其本身也有不足之处。为了简化生产,T-34坦克在保证最基本战斗性能外,放弃了一切不必要的装备。首先,T-34坦克取消了炮塔吊篮(按照惯例,战斗室的人员都处于吊篮内,吊篮会随着炮塔的转动而转动,以保证人员始终正对炮口的方向),一旦炮塔转动,人员必须跟着炮塔转圈,这个缺点大大降低了T-34坦克的实战射击速度(部分时候射速只有德国坦克的1/3),以至于有些人戏称T-34坦克的乘员为“转圈的陀螺”。


其次,早期的T-34/76型严重缺乏无线电装置。在最初设计时,设计师考虑到了无线电通讯装置的重要性,但由于[[苏联]]电子工业生产能力不足,在1942年之前生产的T-34坦克中只有少量装备了无线电。由于缺乏通讯装置,T-34坦克进行编队战斗时,很难形成有效的指挥,车辆之间甚至只能用旗语通话。在恶劣的实战情况下,T-34坦克一旦遇到伏击,少数发现目标的坦克无法通知整个编队,最终造成苏军整个编队被各个击破。此外,由于采用柴油发动机,T-34坦克的噪声奇大,发动机开动后会产生浓重的黑烟,数千米外就会被德军发现,开着T-34坦克打伏击几乎不太可能。此外,德国空军在战争初期掌握着绝对的制空权,[[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一度成了T-34的克星,著名的“斯图卡恶魔”汉斯·[[鲁德尔]]上尉就击毁了500多辆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更为致命的是,刚刚经历过大清洗的苏军后勤混乱,训练不足,严重缺乏有作战经验的中下层军官。<ref>[http://www.js7tv.cn/news/201902_173029.html 纳粹德军的“致命惊喜”:苏联T-34坦克]</ref>
[[File:T-34tank8.jpeg|360px|缩略图|右| '''此237号T-34/85坦克于2014年发生了坦克战,这是二战坦克战斗的最后时间点''' [https://mil.ifeng.com/c/7q6CcaLwyvV 图片来自凤凰网]]]


T-34坦克也没有采用弹药隔舱技术,一旦被击中着火,往往因为弹药殉爆而发生重大伤亡。在舒适性方面,T-34坦克也继承了苏制武器轻享受、重实战的特点,坦克内部空间狭小,内部高温颠簸,长期行军后坦克手往往疲惫不堪。


===总评===

尽管有很多不足,但T-34坦克的综合性能仍然能够弥补自身弱点,德军第一装甲集群司令[[克莱斯特]]将军就曾感叹说“T-34是最完美的坦克”。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超过40000辆T-34,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果。T-34坦克见证了二战时期苏联一系列的重要战役,如[[库尔斯克会战]]、[[哈尔科夫反击战]]、春季觉醒等战斗,可谓立下了赫赫战功。二战结束后T-34坦克也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大亮光彩。直到上世纪的60,7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部分部队依旧装备着T-34坦克。更为夸张的是,就在前不久,[[缅甸]]还将一批T-34坦克归还给了[[俄罗斯]],而这些坦克竟然维护完好,功能完善,依旧可以照常使用。由此可见T-34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衍生型号 ==

===T-34/57===
[[File:T-34tank10.jpg|360px|缩略图|右| '''装有57mm反坦克炮的T-34/57坦克''' [https://www.sohu.com/a/120497833_550331 图片来自搜狐]]]

T-34/57坦克可以说是是T-34家族中的一个火力超群却不太为人所知的小兄弟。它配备了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这种火炮可以以近1000米/秒的初速发射重3.14公斤的BR-271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9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在1500米距离上仍然有75毫米的穿甲威力。初期的[[T-34/57坦克]]刚刚生产出来便投入了紧张的[[莫斯科保卫战]],由于其强大的反坦克火力,它很快获得了“坦克猎手”的称号。1943年重新开始生产的T-34/57由于生产批量小,似乎也是分散装备了一些独立的部队或分队,加强某些方向上对德军重型坦克的作战能力。


T-34/57(1943年型)第一次投入战场是在1943年8月,没能赶上一个月前进行的库尔斯克大会战。装备该车的第100特别坦克连直到9月初也没有遇到与德军坦克交锋的机会,但是在作战和对缴获德国坦克的射击测试中,该连的指挥官和派驻的技术代表对这种坦克的穿甲威力和对付坚固工事的能力仍然称赞有加,但这种徒有其表的称赞并不能挽救T-34/57停产的命运,因为它的火炮造价是在是太昂贵了。T-34/57的ZIS-4型57毫米炮注定只能是危机时刻的过渡产品,当危机一旦过去,它就成为了抛弃的对象。<ref>[https://www.sohu.com/a/120497833_550331 T-34最鲜为人知的型号——57神针T-34 ]</ref>


===T-34/76===
[[File:T-34tank11.jpg|360px|缩略图|右| '''苏德战争前中期用于过度的T-34/76坦克''' [http://roll.sohu.com/20120507/n342558401.shtml 图片来自搜狐]]]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势如破竹,苏军仓促投入激战,大量的人员、装备被消灭掉。然而,随着战局的发展,骄傲的的德军突然发觉苏军投入了一种新型的战车,而德军现有的37mm和50mm反坦克炮根本就对付不了它,为此德军官兵死伤惨重,士气顿受打击!经过多方面的了解,方知道苏军投入战场的是[[T-34/76坦克]](1941年初版)。,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导致了德军大量坦克的过时,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以应付局面,这就是“T-34危机”。


作为应对措施,德国Ⅲ号改装长身管50mm火炮,Ⅳ号坦克则改装长身管的75mm火炮,同时都大大加强装甲,勉强可以对抗T-34/76。并且直接加速了现代主战坦克鼻祖——[[虎式坦克]]的诞生。 不过包括T-34/76在内的各型苏联坦克也存在明显缺陷,主要是没有全部配备车际无线电联络设备,一般是几辆T-34中只有一辆指挥坦克拥有无线电设备,坦克之间联络还依靠旗语。而后的T-34/85坦克改善了这一问题,取代T-34/76成为战争后期苏军机械化部队的主要装备。因此,T-34/76可以说是苏德战争中应对早期坦克大量流失而设计的一种简单过度版本,而后随着战场的改变而淘汰。<ref>[https://iask.sina.com.cn/b/1H1dER9RTvxH.html 介绍T-34/76坦克.]</ref>


===T-34/85===
[[File:T-34tank12.jpg|360px|缩略图|右| '''T-34坦克型号中最为优异的T-34/85型坦克''' [https://cn.best-wallpaper.net/soviet-t-34-85-tank_wallpapers.html 图片来自精品壁纸站]]]

随着卫国战争的进行,德军开始将诸如[[虎式坦克]]、[[豹式坦克]]这样的先进装备投入战争中。而苏联的T-34/76坦克所装备的76毫米火炮对付这些坦克时难免显得疲软。而且,苏军猛然发现现役坦克中竟然无一可在正常作战距离对虎式坦克构成正面威胁。同时,苏军发现T-34/76坦克的双人炮塔的作战效率并不高(在双人炮塔里车长要在负责指挥的同时为主炮装填炮弹)。因此,苏联人决定对T-34坦克进行火力升级。


[[T-34/85坦克]]是外号叫做大脑袋T34,是换装了85毫米火炮和增强了装甲防御的强悍坦克。作为二战后期苏联装甲部队的核心坦克,它的出现淘汰了T-34/76坦克。T-34/85的装甲有所增强,正面炮塔厚度增加到90毫米,车体正面为45毫米。这个装甲厚度已经接近早期德国豹式坦克的水平。这辆坦克外观上最大的特征,在于T-34/85的炮塔要大的多。这主要的原因是之前76毫米火炮的炮塔太小,难以容纳85毫米炮,于是设计师扩大了T-34/85的炮盾。T-34/85原则上可以击穿黑豹和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然而必须靠近到500米内。虽然战术上来说非常危险,也比76毫米主炮根本无能为力要好。T-34/85从1944年开始服役,一直使用到今天,让人难以置信。而其产量也达到了惊人的80000余辆,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多的坦克。今天的朝鲜、越南等国,仍然有不少T-34/85作为训练坦克。更夸张的是,竟然还有人用于实战。


2014年7月的[[乌克兰]]内战中,东乌民兵使用的2辆T-34/85参战,创造了世界记录。其中的237号坦克竟然还发生了坦克战,这是二战坦克战斗的最后时间点。它被2辆乌克兰政府军的T-62坦克追击,并被击毁。然而,全体车组成员奇迹幸存,仅受轻伤。有人戏称这是太爷和重孙子之间的较量。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中215号T34/85坦克参加了对石岘洞北山美第七师的作战,夜间机动时215号在距敌1400米处时意外陷坑,车组乘员迅速将坦克伪装,在躲过美军的空中侦查后,于次日成功伏击了美军3辆坦克,击毁2辆,击伤一辆,并在撤退中再次击毁美军2辆坦克。<ref>[https://mil.ifeng.com/c/7q6CcaLwyvV 它是志愿军手中的强悍法宝T-34/85坦克:萨沙的兵器图谱第150期]</ref>



== 视频 ==

'''大饱眼福!俄三代坦克零下20度竞速比赛:看T-34与T-72、T-90谁最快'''

{{#iDisplay:a0807xcl9rm|480|360|qq}}



== 参考文献 ==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類]][[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3,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