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茴鱼

增加 9,549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茴鱼</big> ''' |- | File:1-1ZR2220006.jpg|缩略图|居中|茴鱼[http:…”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茴鱼</big> '''
|-
| [[File:1-1ZR2220006.jpg|缩略图|居中|茴鱼[http://udongwu.com/uploads/allimg/190822/1-1ZR2220006.jpg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茴鱼</br>
'''又名:'''斑鳟子</br>
|}
'''茴鱼'''是鲑形目鲑亚目茴鱼科茴鱼属的1种,又名斑鳟子。体形长而侧扁。吻钝而短,上下颌各有1列细齿。眼大。鳞细小,排列很密。背鳍长且高,呈旗状,背缘圆凸;脂鳍小,位于臀鳍基后段上方;雄体的背、臀鳍较雌体为大。体背部黑紫色,体侧上方有许多黑褐色小斑点;生殖期色彩鲜艳;成鱼体侧有许多大红色斑点,背鳍上有2~4条纵列的红褐色斑点;幼鱼体侧在侧线上方有一列大斑点。<ref>[http://udongwu.com/qita/beijidongwu/1362.html 茴鱼概述(附图)],有动物网</ref>

== 生长习性 ==
茴鱼系冷水性鱼类,一种典型的山涧溪流栖居的鱼类,游动范围较小,常年不进入大江和湖泊。夏季多生活在支流的上游,喜在水草繁茂、昆虫众多、水色澄清、水流较急的河川中;冬季即在山溪深水处越冬,仍不停食。每年有短距离的生殖以及一个为躲避干旱和冰冻的秋季洄游。茴鱼以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索食时间多在夜间,主要捕食昆虫、蛹、蠕虫和甲壳动物。分布于北美、俄罗斯西伯利亚水系和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为冷水性底层鱼类。喜生活在山麓砂底的清澈激流中,食性以水生昆虫及软体动物等为主。茴鱼在我国有三种亚种:黑龙江茴鱼,产于黑龙江流域;北极茴鱼,产于额尔齐斯河流域;鸭绿江茴鱼,产于鸭绿江上游。</br>

鲑科(Salmonidae)茴鱼属(Thymallus)几种像鱒的鱼类的统称。产於欧亚大陆和北美北部清冷的溪流中,体银紫色,长约40公分(16吋)。鳞大,眼大,口小,牙细弱。背鳍帆状,体背部黑紫色,体侧上方有许多黑褐色小斑点;色彩鲜豔,具20~24鳍条。以昆虫为食。春季在浅水区产卵。北美一些地区溪流污染,使这种食用鱼的数量减少。有人将茴鱼划为茴鱼科(Thymallidae)。</br>

为冷水性山溪栖居的鱼类。冬季在山溪深水处越冬。主食动物性饵料,多在夜间摄食。黑龙江茴鱼产卵期较早,约在4月末~5月初。4冬龄鱼约240毫米。为名贵的食用鱼类。</br>
== 种类 ==
[[File:01200000030641136359503129158.jpg|缩略图|左|北极茴鱼[http://a0.att.hudong.com/60/50/01200000030641136359503129158.jpg 原图链接]]]

[[File:01300000089792121047329795355.jpg|缩略图|左|蒙古茴鱼[http://a0.att.hudong.com/67/32/01300000089792121047329795355.jpg 原图链接]]]
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属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俗称:斑鳟子、红鳞鱼、鱼华、海罗茨。英文名:Amur grayling , Arctic grayling 。</br>
'''濒危等级''':易危。</br> </br>
'''黑龙江鱼种'''</br>
黑龙江茴鱼体长而侧扁,尾柄发达。吻钝且短。口端位,上下颌等长。口裂倾斜。上颌游离,末端可达到眼正中的垂直线下方。上下颌各有一列细齿,舌上无齿。眼大。鳞细小,侧线鳞80-98,侧线平直。背鳍长且高大,背缘圆凸,呈旗状;脂鳍小,位于臀鳍起点之后上方;雌体的背鳍、臀鳍较雄体为大。背部和体侧紫灰色,体侧散生有许多黑褐色小斑点;生殖时色彩明显,成鱼体侧有许多大的红色斑点,各鳍赤紫色。背鳍上有2条由赤褐色斑点形成的纹带,幼鱼体侧除斑点外,还有数条暗色横斑,随着生长而消失。腹部色淡,整个体色较鲜艳。</br>

黑龙江茴鱼系冷水性鱼类,为北冷温带一种典型的山涧溪流栖居的鱼类,游动范围较小,常年不进入大江和湖泊。夏季多生活在支流的上游,喜在水草繁茂、昆虫众多、水色澄清、水流较急的河川中;冬季即在山溪深水处越冬,仍不停食。每年有短距离的生殖、适温及索铒的春季洄游,以及一个为躲避干旱和冰冻的秋季洄游。茴鱼以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索食时间多在夜间,夏季喜在浅水处捕食水生昆虫和落入水中的陆生昆虫。成熟年龄为4冬龄,繁殖季节约在4月中旬至5月初,此时亲鱼集群游到清澈而湍急的水流中产卵,卵常粘附着在河底的砾石上面。</br>

黑龙江茴鱼在我国产于黑龙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国外分布于俄罗斯鄂霍次克海沿岸和日本海沿岸。</br>
茴鱼在我国另有两个亚种:产于鸭绿江的鸭绿江茴鱼(T.arcticus yaluensis)和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北极茴鱼(T.arcticus arcticus)上述三亚种的外形和习性颇相似,仅地理分布不同而已。</br>

黑龙江茴鱼是一种冷水鱼类,但和其它的冷水鱼类有所不同,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它们也栖身在山涧的溪流中,不像哲罗鱼、细鳞鱼、狗鱼或者山鲶鱼等一些冷水鱼类那样游弋到大江、大河里去越冬。黑龙江茴鱼的游动范围比较小,常年不进入江河及湖泊中,只在山涧溪流中栖身。夏天它们多生活在水温比较低的支流上游,喜欢在水草繁茂,昆虫众多,水色澄清,水流湍急的河川中生活。即使到了水瘦山寒的冬季,它们仍旧逗留在山溪中,回到下游找一处溪水比较深的地方越冬。因此,除了那些生活在山里的人以外,外面人很少见到过它们的真正容颜,很多人都不认识茴鱼,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它们的名字,显得十分神秘。</br>

几乎所有的冷水性鱼类,多为肉食性鱼类,黑龙江茴鱼也不例外。而冷水鱼生长较为缓慢,又多生活在无污染溪流中,肉质尤为细嫩,味道鲜美,无土腥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茴鱼的鱼肉更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鱼类,其胆固醇含量几乎为零,况且它的肉里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是其它鱼肉的数倍,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br>

黑龙江茴鱼在一年之中,有两次洄游:一次发生在春季,为了生殖及索铒它们逆水朝上游洄游;再一次发生在每年的阴历八月十五之前,为了躲避冬季的冰冻,而洄游到溪流的下游。茴鱼的性成熟年龄为4冬龄,繁殖季节约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初这段时间。此时,性成熟的亲鱼集群结队地游到清澈而湍急的水流中,在那里互相追逐,然后产下鱼卵,粘附在河底的砾石上面。到了每年的阴历八月十五以后,茴鱼又会积聚在一起顺流而下,开始朝溪水较深的下游集结,准备在那里越过漫长的冬季。

== 北极鱼种 ==
北极茴鱼又名棒花鱼。体长形,侧扁,前背窄棱状。吻钝短,眼大,口裂稍斜,上下颌约等长,各有一行细弱牙。鳞中等大,尾鳍深叉形,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流域,为冷水性底层鱼类。喜生活在山麓砂底的清澈激流中,食性以水生昆虫及软体动物等为主。</br>

茴鱼一年四节都在捕食,只有产卵期进食性稍差一些。茴鱼的食物以水生昆虫及螺等软体动物等为主,也捕食一些小鱼。夏季则喜欢在浅水处捕食水生昆虫,或者捕食落入水中的陆生昆虫及飞蛾。每逢到了夏天的傍晚,透过清澈的溪流,常能看见几条茴鱼停留在湍急溪水的中下层,转动着眼睛紧紧地盯着水面上空翩翩起舞的飞蛾。一旦有飞蛾溅落水面上,还没等到被湍急的水流冲走,立刻会有几条茴鱼同时冲上去,被其中一条茴鱼一口叼住,立刻拖到水下。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季,溪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茴鱼仍在冰下不停止摄取食物,以补充营养,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 鸭绿江鱼种 ==
鸭绿江茴鱼全长25厘米,吻长大于眼径;上颌骨末端伸达眼前缘。分布于鸭绿江。</br>

鸭绿江茴鱼是一种中小型鱼类,个头一般都在50—400克之间,很难见到有超过500克重的大鱼。茴鱼的身体呈长而侧扁状,尾柄较发达;吻钝且短;口端位,上下颌等长;口裂倾斜;上颌游离,末端可达到眼正中的垂直线下方;上下颌各有一列细齿,舌上无齿;眼较大;鳞细小,侧线平直;背鳍长且高大,背缘呈圆凸形,呈旗状;脂鳍较小,位于臀鳍起点之后上方;雌体的背鳍、臀鳍较雄体为大;背部和体侧为紫灰色,体侧散生有许多黑褐色小斑点;生殖时色彩明显,成鱼体侧有许多大的红色斑点,各鳍均为深紫色;背鳍上有2条由赤褐色斑点形成的纹带,幼鱼体侧除斑点外,还有数条暗色横斑,随着生长而逐渐消失。</br>

茴鱼肉质鲜美,为名贵的食用鱼类,但数量不多,未形成一定的捕捞量。当地渔民多在洄游期进行捕捞,捕捞强度过大,使原来就不多的资源量显著下降。此外,由于河流均在兴修水库和水利设施,改变了茴鱼的产卵、摄食、越冬环境,对其繁殖和生存也造成了影响。


== 參考來源 ==
{{Reflist}}
25,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