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小無變化,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我国的笙、竽在盛唐之时东传日本,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现存我国唐时制作的吴竹笙、竽各两支,假斑竹笙、竽各一支,皆为17管,其排列方法均呈马蹄形,唯弯曲的吹嘴特别长,斗上都有油漆彩绘的人物或风景画。古籍中所说竽为多管,而正仓院所存的唐俗乐使用的竽,则与笙同为17管。我国的笙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最早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波斯,1777年法国传教士阿米奥又将笙传到欧洲。
[[ File:笙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www.gjart.cn/managegjart/myeditor/uploadfile/20061211145856511.jpg 原圖鏈接][http://www.gjart.cn/htm/viewnews21179.htm 图片来源]]]
1780年,侨居俄国的丹麦管风琴制造家柯斯尼克,首先仿照我国笙的簧片原理,制造出管风琴的簧片拉手,自此管风琴才开始使用音色柔和悦耳的自由簧。18世纪末,俄国科学院院士雅·什太林,曾撰文称赞笙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管风琴”。以后,又促进了其他自由簧乐器的产生<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706ad301010mkr.html 笙的历史发展状况简介],新浪网,2012-04-27</ref>。
[[芦笙]] 主要流传于西南少数民族。
[[ File:笙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www.gjart.cn/managegjart/myeditor/uploadfile/20061211145856511.jpg 原圖鏈接][http://www.gjart.cn/htm/viewnews21179.htm 图片来源]]]  
[[改良笙]] 在传统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有高音36簧键笙,中音和低音抱笙,小排笙等。其中36簧键笙既可用于合奏、伴奏,又可用于独奏。抱笙和小排笙目前主要用于乐队合奏和伴奏<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5a4d400100gqm6.html 笙的种类],新浪网,2009-12-11</ref>。
15,9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