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和氏璧

大小無變化,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和氏璧.jpg|350px|缩略图|右|<big>和氏璧</big>[http://photocdn.sohu.com/20151008/mp34572736_1444273421829_3.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4572736_213587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和氏璧'''是中 古代一 塊著 块着 名的璞玉石,相 傳為传为[[楚国]]人[[卞和]]所发现。[[璧]] 古代 器玉中之六器,祭祀天地四方之神的 器,《周 •春官•大宗伯》以 天,以 地,以青圭 禮東 礼东 方,以赤璋 南方,以白琥 西方,以玄璜 北方。自古已有天 地方之 天之器乃 用中孔 形之璧,天色 天之玉便 用[[ 色]]之璧。
和氏璧加工 成为秦、 、魏、 、隋、唐等[[中国历史|历代王朝]]的[[传国玺]],最 在[[五代十 ]]的动乱中下落不明。
玉器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禮樂 礼乐 制度|礼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氏璧本身的价值亦被民间广泛传颂,因此其成为诸多中国文化中典故、成语的来源。和氏璧与[[随侯珠]]并称,始有成语随珠和璧、随珠荆玉的称号。
==历史、传说与典故==
=== 和氏献璧 ===
和氏璧最早 見載见载[[东周]]末年 作《[[ 非子]]•和氏第十三》:[[楚国]]人[[卞和]]在楚地的山中发现一块外裹岩石的美玉,他将这块玉献给当 的君主[[楚厉王]],而楚国王室认为和氏贡献的只是一块石头,欺骗了君王。 是楚厉王下令将和氏左脚砍去。 爾後 尔后 厉王被弒,[[楚武王]]即位,和氏再次将该玉献给他,武王命令玉工鉴定这块玉石,鉴定的结果是和氏所贡献的仍是一块石头,结果和氏右脚也被砍掉。最 和氏带着玉石回到楚山,在那里他恸哭了三日三夜。又一位新即位的楚国国君[[楚文王]]派人询问事情的缘由,和氏说:“我 非为被砍去 脚而伤心,而是因宝玉被认定为顽石、忠臣却被认为是骗子!这才是我所伤心啊。”于是楚文王派工匠除去裹在玉石上的岩石,这才看到了这块玉。 是楚文王将该玉璧命名为“和氏”。
《[[史记]]》记载和氏璧一直是[[楚国|楚]]国国宝,[[楚威王]]时期和氏璧被赐予攻 [[越国]]有功的[[令尹]][[昭阳 (楚国)|昭阳]],一次昭阳在设宴招待门客时将和氏璧取出供宾客参观,此时宾客中有人突发起哄,并趁乱偷走了摆在桌上的和氏璧,昭阳的门客 [[张仪]]是盗走和氏璧的人,张仪在经过昭阳拷打讯问 被放走,因此张仪在成为[[秦国]]相国 曾为此向楚国展 报复,而和氏璧依 下落不明。之 和氏璧经人之手,辗转来到赵国。依《[[史记]]》记载公元前3世纪时期,和氏璧 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惠文王]]所有。
===完璧归赵===
[[秦昭襄王]]在得知和氏璧 属同一时期的 趙國 赵国 君主[[ 惠文王]]的 趙國 赵国 王室 前283年向 趙國 赵国 派遣使者,希望以15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 便是成语「 城」的由来。
赵国出于对秦国的不信任 未立即答应交换和氏璧,赵国政府在商议 派遣[[蔺相如]]为代表携和氏璧出使秦国。蔺相如经过两次对秦王的试探 认定秦国是想借其强大的国力为 盾,强取玉璧而拒绝向赵国割让城池。 是蔺相如派他的副手穿上平民的服饰,走小路带和氏璧回到赵国。而蔺相如本人凭借在秦朝朝廷上不卑不亢的表现也平安回到赵国。此即成语“完璧归赵”的来源。
===受命 天===
前228年,秦国攻 赵国,和氏璧最终为秦国所有。前221年,秦 了[[周朝]]的六个最大的诸侯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由 天子[[九鼎]]失 據說 据说 和氏璧被雕琢成为[[传国玺]],以象 [[秦 ]] 威,由玉工[[孙寿]]刻上了由秦帝国丞相[[李斯]]写的“受命 天,既 寿 永昌”8个虫鸟[[篆书|篆字]]。
==文 作品==
* 《和氏璧》,吴蔚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参见==
714,9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