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伟晶岩

增加 4,36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伟晶岩'''因为其经常含有大粒[[晶体]]而得名,具有粗粒或巨粒结构,粒径通常超过50毫米,晶体最大可以达到数[[米]]甚至十米以上长,一般[[颜色]]较浅,是一种[[浅成岩]],但常产于[[深成岩]]的体内或周围,其包含的晶体经常是有价值的[[矿物]],对于其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解释,有的理论认为是由于[[火山]]残余的溶浆缓慢结晶而成,也有认为是由于高压造成的强烈扩散条件影响,目前尚没有一致公认的理论。 伟晶岩 是指 一般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含硅的形式 一定 [[花岗岩]]类似。 此外,已知含[[角闪石]],钙富集[[斜长石]],[[辉石]],似长石等矿物 镁铁伟晶 ,它们较为罕见,发现于大片层状 侵入 体在 物的重结晶区和蜕膜中。  ==主要 因上 分== 主要为石英、长石和白云母,也含稀 密切联系、在 元素的 矿物 ,如锡、钨、铋、钇、钍、铀、锂、铌、钽、铍、铯、稀土元素、锆和铪等。 ==分类== 根据其 成分 上相 ,伟晶岩可以分为: * 伟晶辉石岩,黑色 相似 绿黑色,主要由辉石的巨晶组成; * 辉长伟晶岩,灰色或灰黑色,主要生长在辉长岩中; * 花岗伟晶岩,灰白色、肉红色或浅灰绿色,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多有[[石榴石]]、[[绿柱石]] [[黄玉]]等矿物; * 正长伟晶岩,灰白色或浅肉红色,几乎全部 [[碱性]]长石组成; * 霞石正长伟晶岩,灰白色或浅绿色,主要由霞石和[[碱性]]长石组成; ==形成条件== ===温度、深度及压力===    发育完整的伟晶岩形成过程很长,其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也很大。根据测温资料,伟晶岩的形成温度大约从700℃:以下一自持续到100℃左右。其中, 早期形成的长英岩带形成于700—600~E之间,伟晶岩主体形成于600—150℃,稀有金属矿化通常发生在500—300℃之间。理论和实践都证实伟晶岩产; 伟晶岩于3—8km甚至更深的条件下。 通常认为,较大的深度有利于伟晶岩生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较大的深度可使热量散失缓慢,从而利于体系长时间结晶作用的进行;二是较大深度造就的高压条件使钾、钠等碱金属及锂、铍等稀有金属可以大量溶解在熔体一流体或流体体系中,同时也使体系的挥发分得以长时间保留,从而有利于伟晶岩体的形成。 ===矿化剂的作用=== 在有工业价值的伟晶岩中碱质交代现象(如钾长石化、钠长石化、云母化、云英岩化等)通常十分普遍,而Li、Be、Nb、Ta等稀有元素矿化也往往在碱交代过程中发也。 ==构造 点== 矿物晶体粗大是伟晶岩有 于其他岩脉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常常比花岗岩中同种矿物大儿倍、几十倍,甚至儿千倍。例如,伟晶岩中已知最 大的 微斜长石重量达lOOt,绿柱石达32t,锂辉石 晶体 所组成并常 长达14m,黑云母面积达7m2,白云母达32m,。    伟晶岩的粒级划分与一般的侵入岩不同,有其独特的标准:细粒为o.5—2cm,中粒为2—5cm,粗粒为5~15cm,块状体,15cm。伟晶岩 具有 两种独特的结构, 是以矿物结晶颗粒特别粗大为特点的伟品结构;二是岩石十钾长石和石英呈有规律交生为特点的文象结构。各种交代结构在伟晶岩中也较常见。 伟晶岩体的 内部构造 最重要的是带状构造,表现为一条伟晶岩脉从边部到中心其结构构造、矿化 特征 等呈有规律的带状排列。发育完好 带状构造一般可划分四个带:    1.边缘带:主要由细粒结构的K石石英构成,又称细粒结构带。该带厚度一般很小,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形状不 规则 且不连续,一般不含矿。 2.外侧带:由文象结构和粗粒结构的长石、石英所组成,又称文象粗粒结构带。该带厚度较大,但不稳定。一般不含矿。    3.中间带:该带位于外侧带和内核带之间,主要由巨晶、块状的微斜长石和石英组成,厚度较大,连续性较好,又称块状K石一石英带。此带矿化发育,是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及白云母、长石的富集地段。    4.内核带:形态常 不规则 ,常位于伟晶岩脉中间,特别是其膨胀部分 脉状 中心,通常由石英块体或石英、锂辉石块 组成 在内核中心部位有时出现晶洞,并有宝石类矿物产出。  
250,1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