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48
次編輯
變更
续资治通鉴长编
,無編輯摘要
《'''续资治通鉴长编'''》,共九百八十卷,[[南宋]]李焘编撰,费时约40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起自 [[ 宋太祖 ]][[ 赵匡胤 ]] 建隆元年(960年),迄于 [[ 宋钦宗 ]][[ 赵桓 ]] 靖康二年(1127年),记北宋九朝167年史事。
==成书==
[[File:续资治通鉴长编.jpg|26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img12.360buyimg.com/n1/jfs/t208/74/855374112/28616/7744cf26/539a7e60N104c3961.jpg 原图链接][https://item.jd.com/1180947577.html 来自 京东 的图片]]]
李焘在任 [[ 华阳县 ]] 主簿时,即有心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并开始准备材料。据周密的《癸辛杂识》载,李焘在搜集材料时,“作木厨十枚,每厨作抽替匣二十枚,每替以甲子志之。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条”,因卷秩庞大,前后分4次上进。加上《 [[ 举要 ]] 》68卷,《修换事总目》10卷,《总目》5卷,总计1063卷。
==评价==
李焘遍取正史、实录、政书,“旁采异闻,补实录,正史之阙略;参求真是,破巧说、伪辨之纷纭”,体例仿 [[ 司马光 ]] 《 [[ 资治通鉴 ]] 》,本于“宁失于繁,无失于略”的原则,长编内容异常“翔实”﹐史料丰富,宋神宗朝每年史事记有9卷, [[ 宋哲宗 ]] 朝每年史事记有15卷[a] ,有记载不同者,则旁征博引,“使众说咸会于一”,并仿《资治通鉴考异》之法,自撰注文,以存异说。如《长编》卷20, [[ 太平兴国 ]] 四年(979年)记杨继业事,依据路振《九国志》之说;但李焘在注文中又引《三朝国史·杨业传》的记载,别为一说,且云:“今但从《九国志》,更须考之。” 李焘“耻读王氏(安石)书”,但在《长编》的正文和注文中也能公正、客观地评价王安石变法,“……曾布云,熙宁三年九月二十五河仓条贯。按此乃是八月二十七日立仓法,旧纪书癸末诏诸仓给受概量者,临时多寡,并缘为奸,刻军食十当三四,其增诸仓役人禄,立勾取重法,由是岁减运粮卒,坐法者五百余人,奸盗以故得不纵,后推及内外吏,吏始重仍法。新纪削去,削去其谀辞可也,如立仓法安可不书。”[1]。
李焘“耻读王氏(安石)书”,但在《长编》的正文和注文中也能公正、客观地评价[[王安石变法]],“……曾布云,熙宁三年九月二十五河仓条贯。按此乃是八月二十七日立仓法,旧纪书癸末诏诸仓给受概量者,临时多寡,并缘为奸,刻军食十当三四,其增诸仓役人禄,立勾取重法,由是岁减运粮卒,坐法者五百余人,奸盗以故得不纵,后推及内外吏,吏始重仍法。新纪削去,削去其谀辞可也,如立仓法安可不书。”南宋学者 [[ 叶适 ]] 说:“李氏《续通鉴》,《春秋》之后才有此书”。
《四库总目提要》说:“淹贯详赡,固读史者考证之林”,但也提到缺点:“虽采摭浩博,或不免虚实并存,疑信未见,未必一一皆衷于至当。不但,太宗斧声烛影之事于《湘山野录》考据未明,遂为千古之疑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