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武术

增加 3,70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民国初期简称为国术(后为中央国术馆正式采用之名称,现今台湾亦沿用此称呼),被…”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民国初期简称为国术(后为中央国术馆正式采用之名称,现今台湾亦沿用此称呼),被视为中国文化之精粹,故又称“国粹”。由于历史发展和地域分布关系,衍生出不同流派。中国武术主要内容包括搏击技巧、格斗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术。当中又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范畴。实践部分主要指称有关体育、健身、和中国武术独有之气功、及养生等重要功能,理论部分则是来自前人之武术经验和拳谱记录。因此,它体现中华民族对攻防技击及策略上的理解。加上经验上积累,以自立、自强、健体养生为目标的自我运作,练习套路时显示出身体动作之优美姿态。中国武术往往带有思想冶炼的文化特征及人文哲学的特色、意义,对现今中国的大众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起源==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的人类用棍棒等工具与野兽搏斗,逐渐积累了一些攻防经验。而商代产生田猎更被视为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

商周时期,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故认为武术可以以舞蹈形式演练。周代设“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御,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很重视格斗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桓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秦汉时期,盛行角力、击剑,有宴乐兴舞的习俗。鸿门宴中即有项庄舞剑。其形式更接近于今天武术的套路。汉代枪的应用达到颠峰,各种枪法开始出现。据传华佗首创“五禽戏”,是中国武术的滥觞。

人们都认为武术起源于战斗的需要,可是《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一书提出武术虽然部分来自军事需要,但是大部分还是来自民间的私斗。军事用途的武术和民间武术的要求不同。

《国家地理杂志》在《郑和下西洋》的电视节目中认为,南北朝时期,佛教禅宗始祖达摩有可能把印度的武学带入中土河南嵩山少林寺里。

==武术的门派与分类==

中国武术的早期发展多半缺乏文字记载,仅能靠师徒口耳相传。

中国武术门派之多,在世界武术中也是非常少见的。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历史清楚,脉络有序,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约300多种。郭希汾的《中国体育史》中,提到中国武术门派众多是由于南北地理、气候、人的不同而造成的。北方人身材高大,北方气候严寒造成北派拳术气势雄劲,大开大合。南方多水,南方人身材矮小,拳术也比较细腻。谚语也有“南拳北腿”之说。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例如起源自北方的八卦掌就很少用腿攻击[来源请求],而南方的咏春拳却有不少腿击技巧。

中国武术的流派繁多,却没有统一的命名方法。有些按地区命名(如河南派心意拳);一些按山脉、河流(如武当派);有以宗师姓氏命名(如杨氏太极拳)……以往,这些流派会以主修内功、外功来粗略划分,成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类。

1949年,中共建政后,正统承传及武馆传授方式停止了。只有部分门派的武术被编成健身及表演套路,在中小学校教授学生。

改革开放后,一般按其内容分为套路和搏击格斗两个类别。随着搏击运动的发展,中国武术现已转投向更实用的散打运动为主。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