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武术

增加 15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中国武术1.jpg|350px|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cd5104e91d644e03a57509045a826227.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59280431_706135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中国武术 ''' [[ 中国传统文化 ]] 的重要一环。 [[ 民国 ]] 初期简称为国术(后为中央国术馆正式采用之名称,现今 [[ 台湾 ]] 亦沿用此称呼),被视为 [[ 中国文化 ]] 之精粹,故又称“国粹”。由于历史发展和地域分布关系,衍生出不同流派。中国武术主要内容包括搏击技巧、格斗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术。当中又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范畴。实践部分主要指称有关 [[ 体育 ]] 、健身、和中国武术独有之 [[ 气功 ]] 、及 [[ 养生 ]] 等重要功能,理论部分则是来自前人之武术经验和拳谱记录。因此,它体现 [[ 中华民族 ]] 对攻防技击及策略上的理解。加上经验上积累,以自立、自强、健体养生为目标的自我运作,练习套路时显示出身体动作之优美姿态。中国武术往往带有思想冶炼的 [[ 文化 ]] 特征及 [[ 人文 ]][[ 哲学 ]] 的特色、意义,对现今中国的 [[ 大众文化 ]] 有着深远影响。
==起源==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的人类用棍棒等工具与野兽搏斗,逐渐积累了一些攻防经验。而商代产生田猎更被视为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
商周时期,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故认为 中国 武术 的起源 可以 以舞蹈形式演练。周代设“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御,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 追溯到[[原始社会]] 春秋战国 期,各诸侯国都很重视格斗技术在战场中 人类 。齐桓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在这时期 棍棒等工具与野兽搏斗 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 逐渐积累 空前的发展 一些攻防经验 秦汉时期,盛行角力、击剑,有宴乐兴舞的习俗。鸿门宴中即有项庄舞剑。其形式 而商代产生田猎 接近于今天 被视为 武术 训练 套路。汉代枪的应用达到颠峰,各种枪法开始出现。据传华佗首创“五禽戏”,是中国武术的滥觞 重要手段
人们都 [[商周时期]],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故 认为 [[ 武术 起源于 ]]可以以[[舞蹈]]形式演练。周代设“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御,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春秋 斗的需要 国时期 可是《中 各诸侯 都很重视格斗技 ——历史与文化》一书提出武术虽然部分 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桓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 自军事需要 选拔天下英雄。在这时期 但是大部分还是来自民间 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 私斗 发展 军事用途 秦汉时期,盛行角力、[[击剑]],有宴乐兴舞 [[习俗]]。[[鸿门宴]]中即有项庄舞剑。其形式更接近于今天 武术 和民间 的套路。[[汉代]]枪的应用达到颠峰,各种枪法开始出现。据传[[华佗]]首创“[[五禽戏]]”,是中国 武术的 要求不同 滥觞
人们都认为武术起源于战斗的需要,可是《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一书提出武术虽然部分来自军事需要,但是大部分还是来自民间的私斗。[[军事]]用途的武术和民间武术的要求不同。 《 [[ 国家地理杂志 ]] 》在《 [[ 郑和下西洋 ]] 》的电视节目中认为,南北朝时期, [[ 佛教 ]][[ 禅宗 ]] 始祖 [[ 达摩 ]] 有可能把 [[ 印度 ]] 的武学带入中土 [[ 河南 ]][[ 嵩山少林寺 ]] 里。
==武术的门派与分类==
中国武术的早期发展多半缺乏文字记载,仅能靠师徒口耳相传。
中国武术门派之多,在世界武术中也是非常少见的。据统计,中国目前有“ [[ 历史 ]] 清楚,脉络有序,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约300多种。郭希汾的《中国体育史》中,提到中国武术门派众多是由于南北 [[ 地理 ]] [[ 气候 ]] 、人的不同而造成的。北方人身材高大,北方气候严寒造成北派拳术气势雄劲,大开大合。南方多水,南方人身材矮小,拳术也比较细腻。谚语也有“南拳北腿”之说。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例如起源自北方的八卦掌就很少用腿攻击[来源请求] ,而南方的咏春拳却有不少腿击技巧。
中国武术的 [[ 流派 ]] 繁多,却没有统一的命名方法。有些按地区命名(如河南派心意拳);一些按 [[ 山脉 ]] [[ 河流 ]] (如武当派);有以宗师姓氏命名(如杨氏太极拳)……以往,这些流派会以主修内功、外功来粗略划分,成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类。
1949年,中共建政后,正统承传及武馆传授方式停止了。只有部分门派的武术被编成健身及表演套路,在中小 [[ 学校 ]] 教授学生。
改革开放后,一般按其内容分为套路和搏击格斗两个类别。随着搏击运动的发展,中国武术现已转投向更实用的散打 [[ 运动 ]] 为主。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