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国安

增加 13,52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主持、参与大型科研课题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五项,获得单项500万元以上的科研项目两项。本人主持设计项目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
折叠编辑本段 著作与论文
主编、参编科技著作9本,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主编《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一书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建设部二等奖"、"湖南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
折叠编辑本段 项目与工程
主持、设计重大工程上百项。致力于设计和研究具有南方地区气候环境特点、节能环保的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既具有扎实的建筑设计理论,又具有丰富的建筑设计经验。本人主持重大设计项目有湖南大剧院、岳阳楼新景区、湖南国际影视会展中心、阿波罗商城、王府井大厦、麓山别墅、蔚蓝海岸、橘郡花园、左岸春天、卧龙湾、永祺西京、亚达数码港、衡阳广播电视中心等,并于2008年获"湖南省优秀设计大师"称号。
==人物介绍==
在清华大学工字厅门的东墙上,写着“纪念校长唐国安君”,每一个清华学子来到清华园,第一眼就看到他们可亲可敬的清华第一任校长,百年清华的奠基人。
 
唐国安(1858-1913),字国禄,号介臣。广东香山县唐家湾镇鸡山村人,1858年10月27日出生,清末民初外交家、教育家。清华学堂副监督、监督,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
 
唐国安早年是容闳办理的清政府120名美国留学幼童之一,肄业于耶鲁大学法律系。1881年回国后,投身到洋务运动。先到叔父唐廷枢主持负责的开平煤矿、京奉铁路等处工作,热心基督教事业,曾任上海约翰书院教席,和著名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颜惠庆一起在上海《南方报》编辑、主笔。清末后入清政府中央机构,任外务部司员、候补主事、主事。两次出任国际禁烟会议中国代表团代表。参加“庚款留学”事业的筹划,历任外交部、学部属“游美学务处”会办,唐国安是继容闳后,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业主要兴办人之一。
 
从1904年起,驻美公使梁晟和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已就“庚款办学”问题进行了多年谈判。唐国安进入外交部工作后,与唐绍仪等人参与此事的策划。1908年中美终于达成协议,从1909年起,每年用退款遣派100名学生赴美学习,从第五年起减为每年不少于50名,期限32年。根据此协议,外交部和学部共同组建了游美学务处,全面负责游学事宜。从此,唐国安担负了游美学务处的日常主理工作。
 
唐国安主理游美学务处时期,选考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到美国留学。这批学生果不负祖国厚望,在国外勤奋学习,待学有所成时回国报效,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其中尤可称道的有:梅贻琦掌管清华大学,蒋梦麟、胡适掌管北京大学,竺可桢掌管浙江大学,邹秉文掌管东南大学,胡敦复掌管大同大学等。唐国安在我国外交史上,尤其是外交留学史上创下了显赫的政绩。派遣留学生大获成功。唐国安倾尽全力去办,这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功德无量的事情。
 
1911年初,唐国安在美国被急召回国筹办清华学堂。唐国安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筹备工作。同年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唐国安随之被委任副监督。后因战乱等原因,清华学堂于当年的11月停课关闭。学生恋恋不舍回家,学校只剩下唐国安,为了保证学校财产不丢失,唐国安购进枪支,将学校卫队有12人增加到24人。为了早日复校,唐国安做了大量工作,抓经费向外资银行贷款,安排清华教务任选,力促教育部、外交部“撤裁学务处,归并学堂”确立清华统一管理体制。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大总统。3月,唐绍仪出任第一任内阁总理。同年5月,清华学堂亦宣布复学,唐国安随即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监督。
唐国安主持清华学堂工作以后,确立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寿与国同、人文日新。立志要在中国办出一所能为国家培育高等人才的高等学府。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他创办了清华医院,聘请美国医生。重视体育,聘请美国体育教师。并亲自带队清华出一个代表国家队,参加在马尼拉举办的国际首届远东运动会。唐国安先生改革制度、整顿校务、广纳贤才,选考优生的一系列工作,对清华学堂的发展乃至现当代的中国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届毕业16人,都成为国家各行业学界泰斗。如化工巨子侯德榜,设计大师吕彦直,东吴大学校长杨永清,著名植物学家戴芳澜。逻辑学家金岳霖,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文学家吴宓等。
1912年10月17日,清华学校堂改称为清华学校,正式成立,唐国安先生荣任第一任校长。在唐国安在任清华学校期间,每年都将该校高等学科的毕业生资送美国留学,共资送高等科毕业生留美两届共59人。建校后,唐国安殚精竭虑,仍尽力为学校的发展制定规划。在行政、财政和体制三方面推动清华教育的近代化,为日后清华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唐国安为创办清华学校日夜操劳,呕心沥血,严重损害了健康,1913年去世8月2日唐国安在清华校长任上病逝。年仅55岁。临终前,他说自己:"一年之间,精力耗于教务者半,耗于款务者亦半。入春以来,陡患心疾,比时轻旋时重,方冀霍然,讵料渐入膏肓,势将不起。校长职务重要,未可一日虚席,谨恳钧部免官另委贤员担任"。在去世当天,别无旁骛,心中只有清华,想着清华的校长人选。毅然向外务部递交“自请免官报告”,推举留美硕士周诒春为继任校长。
 
唐国安用自己的行为率先实现清华的校训。“厚德载物”“寿与园同”。当时袁世凯政府准“因病身故,实系积劳所致”给抚恤费一千银元。1914年清华校刊称诵唐国安校长“坦诚、忠实、正义、富自我牺牲精神,是为国谋最大福祉的真正爱国者。”并作纪念铜牌。<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4554bcb0102wjtw.html 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新浪,2016-07-17 </ref>
==人物==
唐国安(1858—1913)
  字国禄,号介臣,香山县唐家(今珠海市香洲区唐家镇)鸡山村人。清咸丰八年(1858)10月27日出生。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首任校长,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业主要兴办人之一。
  幼年在家乡读私塾,经族叔唐廷枢推荐,成为120名清政府公派赴美国留学幼童之一,被安排在1873年第二批赴美。
  在美国,先入读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不列颠中学,6年后毕业,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遇清政府终止留学政策,学业未完提前回国。回国后,曾到开平煤矿、京奉铁路等处工作,后到上海梵王渡约翰书院任主讲。1905年,与颜惠庆两人为上海《南方报》开辟英文版,面向旅居上海的外国人。改版每期发表社评1篇,两人轮流执笔,其撰写的社评,敢于对时弊直言正论,不畏权势,曾抨击租界工部局所置的设施不利当地中国居民,所定规章有悖法理,为此几乎被逐出租界。《南方报》英文版一时被人誉为“用英文自办日报的先驱,保障国权的楷模”。1907年,入京任外务部司员兼京奉铁道事。1909年2月,由中美两国发起,13个国家的代表出席的首届禁烟会议在上海召开,其被任命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专员代表(正代表),以丰富的学识、经验和娴熟的英语,在会上慷慨陈词,力主禁烟禁毒。同年9月,清华学校第一批赴美留学生47人,由其亲自护送,经20多天海上航行后抵达美国,根据各人程度安排在不同学校入读,直到“所有教授、管理诸法,均甚相合,诸生皆安心向学”,其才放心回国。
  1911年游美学务处把“游美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 4月29日成立,其兼任副监督。民国成立后,其无意谋官,甘愿留在清华学堂,独自主持校务,积极筹备复学,5月1日复学,其即被任命为总监督。在主持清华学堂工作期间,呈报外务处批准撤销“游美学务处”,选派留学生的事改由学堂统一管理,呈报外务处批准。“学堂”改称为“学校”,出任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对学制进行改革,缩短学生上大学期限,为学生早日入研究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创造条件。强调办学专款专用,其他部门不得扣发、挪用,保证学校的经费来源。一年内两次扩充校园,使清华园从原有面积450亩增至1200亩。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民间,晚年身为政府官员,却很少官气,忠于职守,思想开明,待人诚恳,爱护学生,深受师生爱戴。
  民国2年(1913),发现自己患上心脏病,虽勉力支撑,但病情日益严重,8月21日,毅然向外务部递交“自请免官”报告,提出“因病辞职,荐贤自代”,建议由当时正护送留学生赴美的周诒春为继任校长,报告还未批下来,其于8月22日下午因心脏病发去世于任上。<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3/tangguoan.html 唐国安],博雅人物网</ref>
==唐国安带领赴美留学生行旧路==
美国政府自一九零四年有意减收中国庚子赔款,并且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中国留学生之用,其时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斯博士(Dr. James)更大事宣传,认为美国能够帮助教育当代中国青年,则有利于日后美国和中国通商贸易,获益可说最大。按一八七五年赴美幼童梁诚(梁丕旭)时任驻美公使(见上图)着力向美国政府交涉,促使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出退还美金一千零七十八万五千二百八十六点一二元,作为庚子赔款留学计划。此案于一九零八年五月在美国国会通过实行。
  满清政府为此由外务部和学部在京师设立「游美学务处」,筹办考选学生遣送出洋事务。此游美学务处亦即「清华学堂」(日后的清华大学)前身。两部上奏有谓:「所选取学生入试验,择其学行优美、资性纯笃者,随时送往美国肄业。以十分之八习农工商矿等科;以十分之二习法政、理财、师范诸学。所有在美收支学费、稽查功课、约束生徒、照料起居事务极为繁重。拟专派监督办理。至于学生名额自应照各省赔款数目分匀摊给,以示平允。其满州、蒙古、汉军、旗籍,以及东三省、内外蒙古、西藏亦应酌给名额,俾收普及之效。<ref>[http://www.christianweekly.net/2008/sa17068.htm 唐国安带领赴美留学生行旧路],基督教周报,2008 年 7 月 27 日</ref>
 
  其时中美双方协议创办留美预备学校,自一九零九年起,每年派遣一百人赴美留学,第五年开始减派不少于五十名。同年八月在北京史家胡同开考,周自齐、范源濂、唐国安为主考官,六百三十人投考,取录只得四十七人。九月由唐国安亲自带领四十七名学生从上海出发,横渡太平洋,经过二十多天的航程,终于抵达旧金山。又从旧金山坐火车横跨西部向东部进发。此次行程,与唐国安在三十六年前由容闳带领幼童赴美留学的路线一模一样。
 
  最妙的是,当唐国安带着四十七名学生到达美国东部「士皮令飞鲁」(Springfield,即今日春田市)下车的时候,有驻美学生监督容揆接车(见下图),安顿学生入学工作。按容揆和唐国安都是一八七三年同期赴美的幼童。可是在一八八一年幼童裁撤回国时候,容揆在乘火车从哈德福前往波士顿途中,他便在「士皮令飞鲁」逃跑,自此留在美国,其后亦在中国驻美使馆任职。
 
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人们在这座世纪名校的历史源头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近代文化名人,一个“百年清华”的重要奠基者——唐国安
清末民初著名新闻学家、外交家和教育家唐国安(1858—1913),字介臣,一生积极选派学生赴美留学,主持创办清华学校,成为直接参与早期清华学校从孕育、诞生、重生到初具规模全过程的首任校长。
 
  唐国安一生没有子嗣,生前留下遗言:不留私产,全部财产待夫人过世后捐给慈善事业。而他留下了一座用心血浇灌的清华学校,给日后的百年清华和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无比丰厚的精神遗产。
 
 ''' 唤起“海归”同救亡'''
 
  1873年,广东香山唐家湾(今珠海唐家湾)14岁的唐国安被中国出洋肄业局选入“游学教育计划”第二批官费留美幼童,后因“教育计划”中断,唐国安于1881年回国。
 
  唐国安回国后虽然长期不得志,却积极参与归国留学生的活动。1903年,他出任“上海耶鲁大学校友分会”董事和“中国耶鲁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1906年7月,唐国安担任“寰球中国学生会”董事和副会长,发表了轰动一时的文章《劝告中国留学生》,指出恃强凌弱是人类天性,中国的积贫积弱正是被人欺凌的原因。出路何在?文章大声疾呼救亡图存。他认为,反侵略、反压迫不能光靠感情和义愤,而应奋发图强,加强自身的抵抗力。他把救亡图存的希望寄托在留学生身上:要拯救中国,就要对本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进行整治,这项工作必须主要依靠在国外受过先进教育的学子去做,因为他们具有实用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开阔的视野,更能把握形势,施行救治,远胜于他们那古老学堂的兄弟。
 
1907年冬,唐国安奉调进京,进入外务部储才馆。在与美国谈判退还庚款余款和与英国谈判结束鸦片贸易两件涉外大事上崭露头角,成就卓著。<ref>[唐国安:清华首任校长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附图)],中国教育新闻网,2011年04月20日</ref>
1,1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