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国安

增加 5,48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唐国安用自己的行为率先实现清华的校训。“厚德载物”“寿与园同”。当时袁世凯政府准“因病身故,实系积劳所致”给抚恤费一千银元。1914年清华校刊称诵唐国安校长“坦诚、忠实、正义、富自我牺牲精神,是为国谋最大福祉的真正爱国者。”并作纪念铜牌。<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4554bcb0102wjtw.html 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新浪,2016-07-17 </ref>
==人物生平==
唐国安(1858—1913)
  字国禄,号介臣,香山县唐家(今珠海市香洲区唐家镇)鸡山村人。清咸丰八年(1858)10月27日出生。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首任校长,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业主要兴办人之一。
  1911年游美学务处把“游美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 4月29日成立,其兼任副监督。民国成立后,其无意谋官,甘愿留在清华学堂,独自主持校务,积极筹备复学,5月1日复学,其即被任命为总监督。在主持清华学堂工作期间,呈报外务处批准撤销“游美学务处”,选派留学生的事改由学堂统一管理,呈报外务处批准。“学堂”改称为“学校”,出任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对学制进行改革,缩短学生上大学期限,为学生早日入研究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创造条件。强调办学专款专用,其他部门不得扣发、挪用,保证学校的经费来源。一年内两次扩充校园,使清华园从原有面积450亩增至1200亩。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民间,晚年身为政府官员,却很少官气,忠于职守,思想开明,待人诚恳,爱护学生,深受师生爱戴。
  民国2年(1913),发现自己患上心脏病,虽勉力支撑,但病情日益严重,8月21日,毅然向外务部递交“自请免官”报告,提出“因病辞职,荐贤自代”,建议由当时正护送留学生赴美的周诒春为继任校长,报告还未批下来,其于8月22日下午因心脏病发去世于任上。<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3/tangguoan.html 唐国安],博雅人物网</ref>
===重走36年前的求学路===[[File:F8b7813da166a3f3c3134b45bbd71c40 Img302544386.jpg|缩略图|居左|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唐国安&src=tab_www&correct=唐国安&ancestor=list&cmsid=b8383a1219f3cd8a0ffd1be223e8885c&cmras=0&cn=0&gn=0&kn=0&fsn=74&adstar=0&clw=233#id=f8b7813da166a3f3c3134b45bbd71c40&currsn=0&ps=58&pc=58 原圖鏈接][http://roll.sohu.com/20110125/n302544381.shtml 来自搜狐]]] “清华”,一个令无数莘莘学子心驰神往的知识殿堂,回溯它的历史,无法避开一个名字唐国安。他曾经作为中国最早的120名官派留学生之一赴美国留学,并接受了基督教信仰,成为基督徒。30多年后,他不仅负责主持向美国选派留学生的工作,而且建起了以美国教育为参照的清华学校,为清华大学奠下第一块基石。唐国安,字介臣,1858年10月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珠海特区)唐氏家族村庄一个基督教家庭。1873年,15岁的唐国安入选第二批留美幼童生。他先入读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新不列颠中学,6年后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但由于清政府中断了“幼童留美计划”,1881年8月,未及完成学业的唐国安与其他学生分批乘船返回中国。   回国后,唐国安曾在上海的一所基督教会学校任教,并于1904年开始为基督教青年会在全国发行的双语报纸撰写英文稿件,这些短文反映了他坚定的基督教信仰,以及这种信仰赋予他的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   1907年,唐国安入京任外务部司员。同年,美国也要将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用于派遣学生赴美留学。按照约定,从1909年起,前4年每年选派人数不少于100名,第5年起每年50名,直至1940年“退款”用完为止。此外,清政府要在北京设立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这便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的由来,清华大学由此而始。   加入外务部的唐国安开始参与派学生留美的具体运作。1909年8月,第一批赴美留学生的考试举行了。当年10月,唐国安亲自护送47名学生去美国。1910年7月,第二批70名学生留美;1911年6月,第三批63名学生留美。历史把唐国安推到了如同当年容闳的位置,台湾学者林子勋认为,唐国安“扮演了第二次中国学生留美奠基人的角色”。 ===动荡年代坚守清华园===   第一次招考结束后,唐国安等人感到不安,因为没能达到原定的派送100个学生的目标,很难挑到够数量的合格人才。于是,建设留美预备学校被提上日程,目的之一就是“教习学生充分科目”,使学生可以直接升入美国大学。   游美学务处积极筹备肄业馆并最终选中了京城西北郊的王府旧园清华园。久经岁月风雨的清华园荒芜不堪,经过一番修整,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肄业馆全部迁入了清华园。同年4月29日,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一所百年名校从此诞生。学堂成立时,周自齐兼任学堂监督,唐国安、范源濂任副监督。   清华的历史刚刚掀开新的一页,辛亥革命就爆发了。庚子赔款的“退款”被袁世凯挪作军费,学校经费断绝,加之人心惶惶,学校宣布停课,学生解散回家。   然而,唐国安依然坚守在清华园。在他的努力下,1912年5月1日,清华学堂正式复校上课。因复校有功,他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监督。当年10月17日,清华学堂改为清华学校,唐国安出任第一任校长。   尽管清华学校是非宗教性大学,课程设置以科学和技术知识为主,唐国安却为学生设立了高标准的道德要求,学校的教职员工大部分是基督徒。   为使清华学校走向正规化,唐国安主持修编了《清华学校近章》,大刀阔斧地改变学制课程。他将高等科设置等同于美国大学一二年级的水平,充实教学内容,实行文(文法)理(理工)分班,并规定了各自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将原定“注重专业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使中国学生读完清华学校,就可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高年级。 ===“自请免官,荐贤自代”===   唐国安把自己的全部心力都放在了学校事务上,呕心沥血,最终累倒了。1913年8月21日,唐国安向外务部递交了“自请免官,荐贤自代”的报告。他已然预感到自己生命之将逝,只是没有想到的是,病情发展得那么急,未及报告批复,第二天下午他就因病辞世了。临终前,他立下遗嘱,将自己的藏书全部捐献给清华学校图书馆。   清华校友陈鹤琴在《我的半生》中忆起唐国安:“他是一个基督徒,待人非常诚恳,办事非常热心,视学生如子弟,看同事如朋友,可惜做了(校长)不久,就得病去世了,我们都觉得很悲痛,好像失掉了一个可爱的慈母。”   出于对上帝、对家庭和祖国的热爱,除了在现代教育的建立方面,唐国安还在我国铁路和海运事业的发展、鸦片贸易活动的终止、主权的恢复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f>[http://roll.sohu.com/20110125/n302544381.shtml 唐国安:从最早留美学生到首任清华校长(图)],搜狐,2011年01月25日</ref>==生平逸事=====唐国安带领赴美留学生行旧路===
美国政府自一九零四年有意减收中国庚子赔款,并且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中国留学生之用,其时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斯博士(Dr. James)更大事宣传,认为美国能够帮助教育当代中国青年,则有利于日后美国和中国通商贸易,获益可说最大。按一八七五年赴美幼童梁诚(梁丕旭)时任驻美公使(见上图)着力向美国政府交涉,促使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出退还美金一千零七十八万五千二百八十六点一二元,作为庚子赔款留学计划。此案于一九零八年五月在美国国会通过实行。
  满清政府为此由外务部和学部在京师设立「游美学务处」,筹办考选学生遣送出洋事务。此游美学务处亦即「清华学堂」(日后的清华大学)前身。两部上奏有谓:「所选取学生入试验,择其学行优美、资性纯笃者,随时送往美国肄业。以十分之八习农工商矿等科;以十分之二习法政、理财、师范诸学。所有在美收支学费、稽查功课、约束生徒、照料起居事务极为繁重。拟专派监督办理。至于学生名额自应照各省赔款数目分匀摊给,以示平允。其满州、蒙古、汉军、旗籍,以及东三省、内外蒙古、西藏亦应酌给名额,俾收普及之效。<ref>[http://www.christianweekly.net/2008/sa17068.htm 唐国安带领赴美留学生行旧路],基督教周报,2008 年 7 月 27 日</ref>
1,1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