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梁书

增加 17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梁书 ''' 》, [[ 唐朝 ]] 人姚思廉著, [[ 纪传体 ]] 记载 [[ 南朝 ]][[ 梁朝 ]] 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上自502年 [[ 梁武帝 ]][[ 萧衍 ]] 称帝,止于557年 [[ 陈霸先 ]] 灭梁。
==作者简介==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本名简,以字行, [[ 雍州 ]] 万年(今 [[ 陕西 ]][[ 西安]])人。父姚察,在梁朝以 [[ 文才 ]] 著称。陈时任 [[ 吏部尚书 ]] ,领大著作。陈灭后入隋,任秘书丞, [[ 隋文帝 ]][[ 杨坚 ]] 命他继续修撰早已着手的梁、陈两代历史。史称其“学兼儒史,见重于三代”。大业二年(606年) [[ 姚察 ]] 死,遗嘱思廉继续完成这两部史书。
[[ 贞观 ]] 初,姚思廉任著作郎、 [[ 弘文馆学士 ]] 。后官至 [[ 散骑常侍 ]] 。姚思廉继承了父亲遗志,为父亲守丧期满,即上表陈述父亲遗愿,请求继续修撰二史。 [[ 隋炀帝 ]] 下诏准许后,他一直在为此努力工作。
[[ 唐太宗 ]] 贞观三年(629年),他又受诏同秘书监 [[ 魏征 ]] 同撰梁、陈二史。在父亲遗稿的基础上,他进一步采择谢昊、 [[ 顾野王 ]] 诸家旧作,经编纂校注,于贞观九年(635年)修成《 [[ 梁书 ]] [[ 陈书 ]] 》。这两部史书的总论为监修魏征所作,其余部分都是姚氏父子几十年心血的结晶。书中有二十六卷梁朝前期人物列传的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云云,可以推想,这些部分是姚察的原稿。
姚思廉受唐太宗诏撰《梁书》时,已年过七旬。太宗命 [[ 秘书监 ]] 魏徵主持梁、陈、齐、周、隋五史的修撰,并参预撰写论赞,所以卷六敬帝纪后总论梁朝一代兴亡的论赞署名“史臣郑国公魏征”  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
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
==过程==
最早 [[ 萧子显 ]] 写有《普通北伐记》五卷, [[ 萧韶 ]] 写有《梁太清记》十卷, [[ 沈约 ]] 写有《武帝本纪》十四卷, [[ 周兴嗣 ]] 写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许亨写成《梁史》五十八卷。梁代谢昊又有《梁书》四十九卷,陈代何之元和隋代刘璠各成《梁典》三十卷。
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续书,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 [[ 房玄龄 ]] 和魏徵为总监修,并采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贞观十年(636年)书成。《梁书》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
另在 [[ 列传 ]] 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
==特点和志表==
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分不以当时流行的 [[ 骈体文 ]] ,而以 [[ 散文 ]] 书写  后人据相关史料补作《梁书》的志表,清人[[万斯同]]《历代史表》中有《梁诸王世表》、《梁将相大臣年表》各1卷,洪𬺈孙《补梁疆域志》4卷
后人据相关史料补作《梁书》的志表,清人万斯同《历代史表》中有《梁诸王世表》、《梁将相大臣年表》各1卷,洪𬺈孙《补梁疆域志》4卷。==参考文献==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