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原英商德記洋行

增加 3,190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原英商德記洋行'''現位於臺灣臺南市安平區,是中華民國三級古蹟,建於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該建築是英商德…”
'''原英商德記洋行'''現位於[[臺灣]][[臺南市]][[安平區]],是中華民國三級古蹟,建於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該建築是英商[[德記洋行]]在安平開港後於臺南安平所設立的據點,為當時的[[安平五大洋行]]之一。
五大洋行分別是英商[[德記]]洋行、英商[[和記]]洋行、英商[[怡記]]洋行、美商[[唻記]]洋行與德商[[東興]]洋行。現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為臺南安平知名景點之一。

==歷史沿革 ==
清[[咸豐]]八年(西元1858年),清朝與英國簽訂[[天津條約]],開安平及淡水為[[通商口岸]]。

安平正式開港後,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五月,原在中國[[廈門]]的德記洋行派代表馬遜(J.C. Masson)來台發展,便在英國駐安平[[領事館]]北側海灘地興建洋房、倉庫,其主要業務是出口台灣的[[茶葉]]、[[砂糖]]、[[樟腦]],並輸入鴉片為主。<ref>[http://www.premier.com.tw/Touring/dejiyanghang.htm 開拓史料蠟像館]</ref>臺灣進入[[日治時期]]後,由於[[日本]]實行[[專賣]]制度,貿易已被日商壟斷將樟腦,安平五大洋行紛紛結束營業;德記洋行於日本明治四十四年(西元1911年)結束安平據點業務;隔年,德記洋行的建築便改為「大日本鹽業會社營業所」。

民國34年(西元1945年)台灣光復後改制為[[臺南鹽場]]辦公處,也曾作為鹽場宿舍。

於民國六十八年(西元1979年)時被[[臺南市政府]]收回整修,民國七十年(西元1981)設立「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對外開放。

== 建築風格 ==
該建築座北朝南,兩層樓高,二樓的走廊加了綠釉瓶飾欄杆,白色粉牆,不同於安平傳統的建築。

屋頂則為[[桁架]]系統,上鋪瓦片,分成兩個屋頂。是西方建築在台灣的範例。

== 展覽 ==
一樓為「[[大員]]先民生活文化館」,展出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於民國九十四年(西元2005)年巡迴展覽結束後,將「台灣追鄉曲-17世紀[[荷治時期]]台灣日常生活教育展」之展品捐給臺南市政府,市政府便將這些展品放置於德記洋行的一樓<ref>臺南市政府新聞稿——大員先民生活文化館開幕</ref>,展出與荷治時期安平生活有關的事物。

二樓部分以展出以臺灣開拓史為題材的蠟像。

== 其他 ==
*[[安平樹屋]]:原為德記洋行的倉庫,因長久荒廢而與樹木共生。於2004年經整理後成為安平景點之一。
*德記洋行:安平據點結束營業後,德記仍繼續在台北總部營業,戰後轉型為股份有限公司,並陸續有本土資金進駐。
*[[安平五洋行]]
*書法家[[朱玖瑩]]故居位於德記洋行旁<ref>{{Cite web|url=https://culture.tainan.gov.tw/historic/gmap/index-1.php?m2=182&id=8|title=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營運科-古蹟地圖 -古蹟景點|accessdate=2018-12-08|work=culture.tainan.gov.tw|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209124424/https://culture.tainan.gov.tw/historic/gmap/index-1.php?m2=182&id=8|archive-date=2018-12-09|dead-url=yes}}</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1,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