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732
次編輯
變更
二人台
,無編輯摘要
二人台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流行于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地区等四省区,在[[宁夏]]部分地区也有表演。
[[清朝]]后期,山西北部的农民为了逃荒西出塞外,远赴内蒙古中西部乃至更遥远的地区垦荒、挖煤、拉[[骆驼]]、做小生意。这种行为被称为“走西口” <ref>[http://news.sina.com.cn/s/2004-05-10/15242496899s.shtml 走西口的酸甜苦辣化作“二人台”的醉人调调],新浪网,2004-05-10</ref> 。这些人把山西的秧歌、高跷、旱船、道情、打坐腔、转火龙等民间艺术形式带到塞外,加上内蒙古民歌的音乐和戏剧的化妆,形成了二人台这个艺术形式。也有说法认为二人台源自宋代初年的“舞鞭”,源自清康熙年间流入张家口地区的垦荒移民带来的[[民歌]],或者明朝末年就已经形成于内蒙古土默川地区。
[[民国]]初年,[[蒙古族]]民间艺人荣双羊改变“丝弦坐腔”形式,开始分角色化妆演唱,把二人台艺术带进了[[河套地区]]。1931年后,计子玉、樊六的二人台小班在河套地区表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巴彦淖尔市|巴彦淖尔盟]]地区共有二人台职业小班20至30个。
二人台故名思意,就是两个人一台戏,表演以两个人说唱为主,有一生一旦、一丑一旦、两小旦等,但都是两个人出场。内容多为[[喜剧]]。
二人台使用的语言是晋语。有些戏如《什可拉奔花》、《海莲花》等采用蒙汉两种语言演唱<ref>[3http://nmgzge.wenming.cn/yxzgr/zgrms/201506/t20150612_1782740.html 二人台] ,准格尔资讯网,2015-06-12</ref> 。
二人台[[服装]]和化妆仿效[[晋剧]],道具包括长绸、[[扇]]子、手帕、霸王鞭等。二人台伴奏乐器有笛子、[[扬琴]]、四胡、“四块瓦”(两对竹板)等。
<center>{{#iDisplay:l30158le1z9|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