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民族学

增加 14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民族学 ''' [[ 英语 ]] :Ethnology,源自 [[ 希腊语 ]] :ἔθνος,意指“民族、国族、种族”)是人类学的分支。本学科比较与分析人类的族群、 [[ 种族 ]] 与(或)国家群体之间的起源、分布、技术、 [[ 宗教 ]] [[ 语言 ]] 与社会结构。
相较于民族志——透过直接接触单一群体的文化,对其进行研究,民族学采用民族志研究者曾撰述的内容,并比较与对比不同的文化。民族学此名称由亚当·寇拉(Adam Franz Kollár)所创,1783年他于 [[ 维也纳 ]] 出版《匈牙利帝国历史与宪法的舒适设施》("Amenities of the History and Constitutional Law of the Kingdom of Hungary.", Historiae ivrisqve pvblici Regni Vngariae amoenitates)一书中,使用与界定这个 [[ 术语 ]] 。寇拉对于 [[ 语言学 ]] [[ 文化 ]] 多样性的兴趣是由几个源头所触发的,包括他的家乡多语言的 [[ 匈牙利王国 ]] ,他在该帝国的 [[ 斯洛伐克人 ]] 地区的渊源,而且借由在 [[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 在更遥远的巴尔干半岛逐渐撤退之后所萌生的一些转变。
==民族学的产生==
就在19世纪中叶,先后出现了一批专业民族学家,他们在以C.R.达尔文为代表的 [[ 生物进化论 ]] 的影响下,提出人类社会与文化的 [[ 进化 ]] 思想,从而被称为进化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 [[ 美国 ]] 的L.H.摩尔根、 [[ 英国 ]] 的E.B.泰勒、J.F.麦克伦南和 [[ 瑞士 ]] 的J.J.巴霍芬等。他们认为各民族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程度尽管不同,但都遵循着相同的途径前进,都经历过或将经历大体相同的发展阶段。K.马克思和F.恩格斯读过这派学者的很多著述,对他们的立论 [[ 题材 ]] 有不同程度的褒或贬,但对其认为社会向前进化发展这一共同点,都采取了称赞的态度。
==目标==
民族学的目标,包括 [[ 人类历史 ]] 的重建、文化不变成分的陈述(例如所谓的乱伦禁忌与文化变迁),以及关于“人类本质”的归纳论述(自从19世纪以来,这受到许多哲学家的批评,例如 [[ 黑格尔 ]] [[ 马克斯 ]] [[ 结构主义 ]] 等)。世界民族学某些部分,是沿着一些独立的调查与教育学说的路径而发展的,随着文化人类学逐渐成为优势学科(特别是在美国),以及社会人类学在英国的发展。在民族学、 [[ 文化人类学 ]] [[ 社会人类学 ]] 这三个术语之间的区别变得越来越模糊。自从18世纪晚期,民族学已被认定为一门学术领域,特别是在 [[ 欧洲 ]] ,而且有时被认定为任何对于人类群体的比较研究。
15世纪, [[ 欧洲人 ]] “发现新大陆”,对于 [[ 异族 ]] 的新兴趣方面,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他者往往被当成野蛮人,他们有的被视为残忍的野蛮人,有的被视为“高贵的野蛮人”。因此, [[ 文明 ]] 以一种二元论方式对立于野蛮,这种古典对立构成了更普遍由人们所共有的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民族学的进展,例如李维史陀的结构人类学,引发对于某些直线发展概念的批评,或批评“有历史的社会”与“没有历史的社会”间的虚假对立,这种对立过度依赖于一套将历史视为由累积性的成长所构成的,这是一种有局限的 [[ 历史观 ]] 。 ==参考文献==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