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 17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甑.jpg|280px|缩略图|右|<big>甑</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20/c231decd3ecd4a698b0a43b5477ae21c.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76663259_100189169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 (注音ㄗㄥˋ,音同“赠”)是 [[ 中国 ]] 古代的蒸食用具,为 [[ ]] 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 [[ 镂空 ]] [[ ]] 相连,用来放置 [[ 食物 ]] ,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单独的甑很少见,多为 [[ 圆形 ]] ,有耳或无耳。
==词义==
甑, [[ 现代汉语词典 ]] 解释为:①古代 [[ 炊具 ]] ,底部有许多小孔放在鬲上蒸食物。②甑子,蒸 [[ 米饭 ]] 等的用具,略像 [[ 木桶 ]] ,有屉子而无底。③ [[ 蒸馏 ]] 或使 [[ 物体 ]] 分解用的 [[ 器皿 ]] ,如 [[ 曲颈甑 ]] 。从上面解释看出,这种炊具最早是一种瓦制炊具,相当于现代的“蒸锅”。提到甑,就会说到“甑尘釜鱼”的典故。出自《后汉书·范冉》,所止单陋,有时断粒,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曰,“甑中生尘范史云, [[ ]] 中生鱼范莱芜”。“甑中生尘,釜中生鱼”(蠹鱼,食衣物的小虫),形容了贫苦人家,断炊已久,蒸锅生尘,言谈举止不改的豁达精神。
==文化沿革==
古代酿制的酒是酒与糟混在一起的,到了 [[周朝| 周代 ]] ,才有了所谓的“清酒”(《周礼》)。这种白酒,最早是与 [[ 祭祀 ]] 有关,人们在祭祀时,曾束一把白茅草塞在一种酒 [[ 容器 ]] 口上,将酒醪倾倒在茅草上,让酒汁渗下去,以象征被神饮用。这大概就是最早使酒汁与糟分离所用的方法。古人对祖先、鬼神是十分畏惧和崇敬的,祭祖先祈福求祚是可信的。当时人们还没有条件普遍漉去酒糟只取酒汁的,《楚辞·招魂》中,就证明了除去酒糟的酒——“挫糟”来招魂。无论漉出的酒,还是压榨的酒,酒精含量都不会很高。 [[ 谷物 ]][[ 原料 ]] 发酵时, [[ 酵母 ]] 菌受到酒精的抑制会停止繁殖, [[ 发酵 ]] 作用也就停止了。现代的黄酒系列都是在压榨的方法取得原酒,这种方法酒度是不会超过二十度的。最早有依据证明,在 [[宋朝| 宋代 ]] 有了类似今天白酒的谷物 [[ 蒸馏器 ]]
1975年, [[ 河北 省|河北]] 青龙县出土了一套铜制蒸酒器皿,高4.15厘米,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分体是一只圆型蒸汽锅,上分体是像只木桶的冷却器、敞口,底是半球形的穹窿底。蒸气锅与冷却器完全套合后,上器的唇紧贴下器外沿的内壁,形成一套能够完成整个蒸馏流程的蒸馏酒器,这套蒸馏器无论形制、构造还是使用 [[ 原理 ]] ,都与以后的“甑桶”有某种相似和演变。最主要是蒸馏流程路线表现为上下垂直走向。
宋代的《洗冤录》和《曲本草》等书中提到了“烧酒”和“蒸馏酒”的记载,故原始的“甑桶”应用在宋代,这种说法是可靠的。古代的甑,首先是做炊具,这里所要讲的甑桶是古代蒸酒的器具,它使远古的“低度酒”向高度酒发展,迈出了 [[ 历史性 ]] 的一步。
[[ 中国 ]] 的甑桶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古代有用 [[ 煤炭 ]] 火或 [[ 木柴 ]] 加热蒸桶,在装料、加盖冷却、接酒等操作程序中,属于填充甑桶,固态醅本身既是蒸馏物料,又是填充 [[ 物料 ]] 。 ==参考文献==
128,4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