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 6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是中国古代用于 [[ 祭祀 ]] 的玉质环状物,凡半径是空半径的三倍的环状玉器称为璧。《尔雅》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所谓肉是指边,好是指孔。实际上这一比例仅仅是理想的,实际出土的 [[ 玉器 ]] 很少合乎这一比例。 
在玉器中,璧是用于祭天的玉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玉璧最早出现在 [[ 新石器时代 ]] ,考古发现最早的玉璧是在 [[ 红山文化 ]] ,良渚文化也有出土玉璧。玉璧在商周时期比较兴盛,汉代以后逐渐式微。
玉璧除了作为 [[ 礼器 ]] ,还是权力的象征,用作佩戴和墓葬。
玉璧的形状通常是圆形的,但也有出廓璧,即在圆形轮廓外雕有龙形或其他形状的钮。玉璧的纹路主要有蟠螭纹、蟠虺纹、勾云纹、谷纹、蒲纹、 [[ 龙凤纹 ]] 、兽纹等。
==分类==
璧分大璧、谷璧、蒲璧。大璧径长一尺二寸, [[ 天子 ]] 礼天之器。诸侯享天子者亦用之。礼天须用苍色,盖璧形圆,象天苍,象天之色。谷璧子所执,饰谷纹,取养人之义。薄璧男所执,瑑饰为蒲形,蒲为席,取安人之义。三者统称为“拱璧”,因皆须两手拱执。另有一种系璧,形较小,为佩于绅带之物。
==历史==
玉璧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最早的玉璧是在红山文化, [[ 良渚文化 ]] 也有出土玉璧,多光素无纹饰,器形比较简单。玉璧在商周时期比较兴盛,商周时代的璧厚薄不匀,形制也不规整,内外大多不够圆。 [[ 春秋战国 ]] 时, 璧则相当规整,并有蚕纹、谷纹、蒲纹、兽纹等雕饰。 汉继承前代风格,雕工比较精细。汉以后逐渐式微,至宋、元时,玉雕不多见。由于玉璧本身具有玉质的内在 [[ ]] 、工艺美、历史美、纹饰美、意蕴美等特点,故历来受到收藏 [[ 爱好者 ]] 的青睐<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404/16/712892_642803497.shtml 神玉文化之玉璧解说],个人图书馆,2017-04-04</ref>。
玉石被人们发现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实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量的玉石器出现,特别是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山东 [[ 龙山文化 ]] 的玉器,代表了中国史前玉器制作的最高成就。
==用途==
玉璧用途很复杂,一般认为大致可分以下几类:一为祭器和礼器,常出现在重要的国家祭祀大典中,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例如《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二为国事中 [[ 礼仪 ]] 馈赠。三作佩系,也作不同身份的标志,《说文》释:“石之次玉者以为系璧”,《 [[ 周礼 ]] 》有“子执古璧”、“男执蒲璧”的记载。以璧为佩饰主要自 [[ 战国 ]] 至汉代盛行。四作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常作为古代帝王随葬品,例如已发掘的汉代大墓中都有众多的璧出土,常放在死者胸部和背部,有的放在棺椁之间,甚至还嵌在馆的表面作装饰用<ref>[https://www.douban.com/note/155703985/ 玉器 专业名词],豆瓣,2011-6-11</ref>。
==参考文献==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