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恩斯特·鲁斯卡

增加 1,73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multiple issues|
{{dead end|time=2019-09-02T06:08:58+00:00}}
{{expand|time=2019-09-02T06:08:58+00:00}}
{{unreferenced|time=2019-09-02T06:08:58+00:00}}
}}
{{substub|time=2019-09-02T06:08:58+00:00}}
[[File: Ernst_Ruska.jpg |缩略图|right|300px|[https://www.thefamouspeople.com/profiles/ernst-ruska-7137.php 圖片來源:恩斯特·鲁斯卡 ] ]]
'''恩斯特·奥古斯特·弗里德里希·鲁斯卡'''({{lang-de|'''Ernst August Friedrich Ruska'''}},{{bd|1906年|12月25日|1988年|5月27日}}),[[德國]][[物理学家]],[[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198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ref>[http://ernstruska.digilibrary.de/bibliographie/bibliographie.html 恩斯特·鲁斯卡的著作]</ref><ref>[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86/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86]</ref>。
 
1925-27年,在慕尼黑工業大學學習,然後就讀於柏林工業大學。在這段時間左右,他開始了導致他發明電子顯微鏡的研究。光學的程度顯微鏡可以分辨高度放大的物體的細節,因為該物體被用來觀察物體的光束的波長所限制。由於在1920年代就已經確立了電子具有比光短約100,000倍的波的特性,因此Ruska認為電子可以以與光相同的方式聚焦在物體上,在極高的放大倍數下,電子將比傳統的光學顯微鏡產生更多的細節(即具有更大的分辨能力)。
 
1931年,他製造了第一個電子透鏡,一種電磁體,可以像聚焦透鏡一樣聚焦電子束。通過連續使用幾個這樣的透鏡,他於1933年發明了第一台電子顯微鏡。在這種儀器中,電子穿過研究對象的非常薄的切片,然後偏轉到照相膠片或熒光屏上,產生了可以大大放大的圖像。
 
1937年,Ruska加入 Siemens-Reiniger-Werke AG擔任研究工程師。
 
1939年,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基於他的發明的商用電子顯微鏡。魯斯卡(Ruska)在西門子從事研究直到1955年。
 
1955年至1972年,擔任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研究所電子顯微鏡研究所所長。他還是西柏林技術大學的長期教授。<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8AS8DwAAQBAJ&pg=PT155&lpg=PT155&dq=%E6%81%A9%E6%96%AF%E7%89%B9%C2%B7%E5%A5%A5%E5%8F%A4%E6%96%AF%E7%89%B9%C2%B7%E5%BC%97%E9%87%8C%E5%BE%B7%E9%87%8C%E5%B8%8C%C2%B7%E9%B2%81%E6%96%AF%E5%8D%A1&source=bl&ots=YifwO9JyKV&sig=ACfU3U3n_z-BplfdTBVdUL0wwa6dFpxnuQ&hl=zh-TW&sa=X&ved=2ahUKEwj5qamDgbDoAhXDGaYKHYMDBkoQ6AEwCXoECBMQAQ#v=onepage&q=%E6%81%A9%E6%96%AF%E7%89%B9%C2%B7%E5%A5%A5%E5%8F%A4%E6%96%AF%E7%89%B9%C2%B7%E5%BC%97%E9%87%8C%E5%BE%B7%E9%87%8C%E5%B8%8C%C2%B7%E9%B2%81%E6%96%AF%E5%8D%A1&f=false   Google 圖書 - 意猶未盡的黃金時代——追憶二十世紀初西方文明的盛夏]</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物理學家]]
[[Category: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Category:德國人]]
72,7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