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空中交通管制

增加 8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空中交通管制 ''' (英文:Air traffic control,缩写:ATC)是指由在地面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协调和指导空域或机场内不同 [[ 航空器 ]] 的航行路线和飞航模式以防止飞航器在地面或者空中发生意外和确保他们均可以运作畅顺,达至最大效率。除此之外,空中交通管制的系统还会提供例如天气、航空交通流量、NOTAM和机场特别安排等的资料以协助飞行员和航空公司等作出相应的安排。踏入21世纪,随着和航空活动有关的恐怖袭击的增加,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还担当 [[ 领空 ]] 防卫和保护国土安全的角色,有些国家甚至是由 [[ 空军 ]] 来运作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例如巴西空军)。飞机在没有空中交通管制的情况下仍可以飞行,但管制的存在能有效确保飞行器的在空飞行安全。
==历史==
[[ 伦敦 ]] 克罗艾登机场(Croydon Airport)于1921年采用空中交通管制办法,是为 [[ 世界 ]] 上第一个使用空中交通管制的机场,而世界普遍认为的第一个空中交通管制员是 [[ 美国 ]] 人雅玆·雷格(Archie League) [1] ,当时他发明了一套颜色信号旗来指示 [[ 飞行员 ]] 的旗号系统,风雨不改地在 [[ 圣路易斯 ]] 国际机场指示飞机的升降  最初的空中交通管制是各地参考本身的道路[[法律]]得来的,世界上第一部规管[[航空公司]]的法律是美国的1926年的航空法典(Air Commerce Act (1926)),具联邦法律的地位。 现代空中交通管制的雏形始于1930年代开始,各地负责管理机场的部门(例如:海港管理局、运输部门等)纷纷在机场的管制塔装设无线电设备,让飞行员在任何天气的状况下都可以跟空管员交换机场的资讯,也不需要在降落前在机场场面上低飞(Low Approach)察瞰机场场面状况等。有了[[无线电]]等的设备后,再加上甚高频全向信标(VOR)和无方向性信标(NDB)的导航,飞航路线可以由完全依靠目视地形特征方式变成使用仪器飞行,证明了在空中交通管制下航空安全能大幅提高
最初的 至1935年,美国数间航空公司设立了联合 交通管制是 心,防止 地参考本身 间航空公司 道路法律得来 [[飞机]]在天空上相撞或者迷途。一年后,这项 工作就转移至联邦政府处理。同年 世界上第一 规管 分使用芝加哥、[[克里夫兰]]和纽约(纽华克)机场的 航空公司 同意担当协调来往当地航班 法律 角色;在1935年12月,首个航路(Airway)管制中心成立,于 美国的1926年 ,第一代 法典(Air Commerce Act (1926)) 中交通管制系统因而诞生 具联邦法律的地位 还是第一次对空中交通管制作出系统化
现代空中交通 == 管制 的雏形始于1930年代开始,各地负责管理机场的部门(例如:海港管理局、运输部门等)纷纷在机场的管制塔装设无线电设备,让飞行员在任何天气的状况下都可以跟空管员交换机场的资讯,也不需 在降落前在机场场面上低飞(Low Approach)察瞰机场场面状况等。有了无线电等的设备后,再加上甚高频全向信标(VOR)和无方向性信标(NDB)的导航,飞航路线可以由完全依靠目视地形特征方式变成使用仪器飞行,证明了在空中交通管制下航空安全能大幅提高。==
至1935年,美国数间 航空 公司设立了联合空 交通 中心,防止各间航空公司的飞机在天空上相撞或者迷途。一年后,这项的工作就转移至联邦政府处理。同年,有部 制通过 使用芝加哥、克里夫兰 隔橫向(水平) 纽约 縱向 纽华克 垂直 机场的 距离以確保 航空 公司同意担当协调来往当地航班 器有適當 角色;在1935年12月,首个 距離。 路(Airway) 空交通 管制 中心成立 服務提供給所有在受管空域(Controlled Airspace)的[[飛行器]] 于是 如果飛行器離開了受管空域 第一代的 進入了非受管 中交通 域(Uncontrolled Airspace)则无任何 管制 系统因而诞生,还是第一次对 。航 交通管制 作出系统化。的形式可以分為四類:
== * [[雷達]] 管制 概要 ==航空交通管制通过分隔橫向(水平)和縱向(垂直)距离以確保航空器有適當的距離。航空交通管制服務提供給所有在受管空域(Controlled Airspace)的飛行器,如果飛行器離開了受管空域,進入了非受管空域(Uncontrolled Airspace (Radar Control 则无任何管制。航空交通管制的形式可以分為四類:
* 雷達管制(Radar Control)
** 完全依賴雷達並主要使用二次監察雷達(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的管制,主要為離場台(Departure),近場台(Approach)和終端管制(Terminal/Radar/Control)使用。
* 場面管制(Field Control)
 ** 目視和[[雷達]](Primany Surveillance Radar)互相配合的管制,主要為管理跑道運用的 [[ 塔台 ]] (Tower)和地面台(Ground)使用。
* 無線電管制(Radio Control)
 ** 只適用於大洋海面(例如: [[ 太平洋 ]] )上的管制,這種管制不使用雷達,飛行員需要在無線電回報飛機的位置、高度、 [[ 速度 ]] 和即將到達一個導航點的時間。相關的管制員就稱為無線電操作員(Radio Operator)。由於不能利用雷達得悉飛機的位置,所以飛機只允许在指定的路線(例如是PACOTS)作儀器飛行(Instruments Flight)。 
* 程序管制 (Procedure Control)
 ** 因地理問題令雷達不能使用而採用的管制, [[ 程序 ]] 跟無線電管制相近,飛行員需在頻道向管制員回報飛機的位置、高度和速度。由於有些地方採用VHF來通話,因此機師在VHF的 [[ 頻道 ]] 不會離開頻道。
248,59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