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城天主堂

增加 42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堅毅卻不失慈愛—戴宏基神父==
1976年,當時二十七歲的戴宏基神父從瑞士來到花蓮縣秀林鄉傳教,起先為了讓山裡的原住民方便祈禱,在中橫舊山里部落,親自設計、建蓋了竹村教堂。擁有貝都因血統的戴神父曾說:「我的個性是激烈派,如果不是受溫和的天主教文化影響,對於原住民兒童的教育有很多貢獻。年輕時的他曾經援助被父母賣給人口販子的原住民女孩,從人口販子手中贖回這些可憐的女孩;近幾年也曾透過國外媒體的力量,在國際上相當具有影響力的《日內瓦時報》投書,為台灣因政治干擾而遭受國際組織孤立的情況抱不平。<ref>[https://nspp.mofa.gov.tw/nspp/news.php?post=163882&unit=406&unitname=%E5%B0%88%E9%A1%8C%E5%A0%B1%E5%B0%8E&postname=%E7%A9%BF%E8%B6%8A%E6%AD%B7%E5%8F%B2%E7%9A%84%E5%92%8C%E8%A7%A3-%E5%AE%88%E8%AD%B7%E5%8F%A4%E8%B9%9F%E7%9A%84%E6%88%B4%E5%AE%8F%E5%9F%BA%E7%A5%9E%E7%88%B6 穿越歷史的和解 守護古蹟的戴宏基神父], 台灣光華雜誌,2019-10-17</ref>
新城天主堂目前仍保持昔日神社神域空間,本殿舊址四周高聳優美近百年樹齡的日本黑松,搭配懷舊的神社遺址與莊嚴的天主堂,顯得古樸、讓人興起思古幽情,位於禮拜堂前花圃內,仍可見一塊寫有[[殉難將士瘞骨碑]]字樣的[[大理石]],在石碑背面隱約可見當時殉難之日軍罹難者的名字。
==景點==<ref>[文章網址 說明],來源,文章日期</ref> 1956年新城天主堂落成在新城神社原址,[[諾亞方舟]]的造型有著新生再造的意義,天主堂洗石子的牆面爬滿了青綠色的藤蔓,內部莊嚴潔淨,兩側窗戶鑲嵌彩繪玻璃,後有聖洗池及告解區。<ref>[https://www.walkerland.com.tw/article/view/224750花蓮景點-新城天主堂],美食旅遊趣</ref>
教堂仍然保留的日式建築有內外兩座鳥居(原本有三座)、八個石燈籠、兩對守護神獸等,神社主體建築在台灣光復之後被憤怒的同胞直接摧毀,現在看得到的只有基座以及[[聖母瑪麗亞]]的雕像。
天主堂前的花圃,還保留著[[殉難將士瘞骨碑]]字樣的大理石,這是為紀念「新城事件」殉難的日軍,1920年設立時背面還刻有罹難者的名字,但隨著時間推移,現在已模糊難辨。
3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