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瀰濃東門樓

增加 2,469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瀰濃東門樓'''<br><img src="https://meinong-district.kcg.gov.tw/…”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瀰濃東門樓'''<br><img src="https://meinong-district.kcg.gov.tw/websites/meinong-district.kcg.gov.tw/upload/upimage/filemanager/images/historic%20site/%E6%9D%B1%E9%96%80%E6%A8%93(%E7%99%BD%E7%8E%89%E8%98%BF%E8%94%94).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meinong-district.kcg.gov.tw/?Guid=3074dbab-5b7e-2d0b-6b2b-35123d2ab5dd 圖片來自高雄市美濃區公所]</small>
|}

'''瀰濃東門樓''',位於今日[[臺灣]][[高雄市]][[美濃區]],是清代瀰濃庄的東門,面臨[[美濃溪]],水與門樓構成衛護瀰濃庄聚落東側的防禦工事。清[[乾隆]]20年(西元1755年),[[瀰濃庄]]東柵門改建而成。<ref>{{cite web |url =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00531000004 |title = 瀰濃東門樓 |work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publisher = |accessdate = }}</ref>。民國89年(西元2000年)5月,指定為古蹟加以保存。

==歷史==
*相傳是庄民於清乾隆20年(西元1755年)間將村落既有的東柵門改建而成。

*日本明治28年(西元1895年),毀於六堆義民軍與日軍交戰砲火中。

*日本昭和12年(西元1937年)發起重建為樓高二層、鋼骨水泥的現在形式。

*太平洋戰爭時(西元1941〜1945年),上層增設小屋並掛大鐘以為防空警報。

*民國39年(西元1950年),拆除小屋與大鐘,仿傳統城樓形式而重修為今日的樣貌。門樓正面高懸「大啟文明」的橫額,乃是模擬再現出身瀰濃庄的黃驤雲於清道光9年(西元1829年)高中進士而在門樓的題字。

*民國89年(西元2000)5月,獲指定為古蹟加以保存。

==建築==
樓高三丈五,周寬一五一方丈,為目前無城牆聚落中最大的城門樓。

*昭和12年(1937)改建的東門樓為三層之鋼筋混凝土平屋頂構造,二、三樓週邊並設圍欄。日治時期的主要結構體大部分獲得保留,目前一樓仍維持日治舊觀。

*民國39年(西元1950年)的修建工程係以二樓以上的改造為主,將第三層鐘樓及周邊圍欄拆除,第二層平屋頂仍保留主體,上方再疊放歇山頂,二側共增設四根圓柱,形成今日所見之傳統門樓意象。

*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因長期自然風化、地震及結構老化等因素,進行結構補強,以原貌修復為原則進行工程。

== 參考文獻 ==
{{reflist}}
1,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