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南京站

增加 1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南京站'''(Nanjing Railway Station)位于 [[ 江苏省 ]][[ 南京市 ]] 玄武区,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客运一等站,是南京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站前临玄武湖,后枕小红山,是中国唯一临湖依山的火车站,被誉为“中国最美火车站” 。[1][2]南京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原址位于南京下关地区;于1968年9月迁入现址,与南京长江大桥同时建成投入使用;于2005年7月中旬完成车站改建工程,并率先采用“高进低出”的方式,成为中国各地火车站新建改建的范本;于2014年8月启用新建的北站房和北广场。[3]截至2017年底,南京站占地面积1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南站房客流高峰期每小时可容纳1万名旅客候车,北站房客流高峰期每小时可容纳6415名旅客候车,站场规模为8台16线
南京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原址位于南京下关地区;于1968年9月迁入现址,与[[南京长江大桥]]同时建成投入使用;于2005年7月中旬完成车站改建工程,并率先采用“高进低出”的方式,成为中国各地火车站新建改建的范本;于2014年8月启用新建的北站房和北广场。
 
截至2017年底,南京站占地[[面积]]1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南站房客流高峰期每小时可容纳1万名旅客候车,北站房客流高峰期每小时可容纳6415名旅客候车,站场规模为8台16线。
==建筑设计==
===设计理念=== 南京站南站房外型采用法国AREP公司的设计方案,内部功能采用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的设计方案。车站站房采用桅杆斜拉索悬挂结构,用18根桅杆支撑起横向钢梁,像一艘竖起桅杆、拉满风帆的巨型 [[ 帆船 ]] 停泊在玄武湖畔,大面积、大跨度的斜拉索轻钢屋盖体系,现代化的悬挂结构技术,通透的点式玻璃幕墙,自动监控消防水炮,远距离送风大温差设计分层空调系统,处处体现了现代科技与新型建筑的结合,既具有江南文化特色,又融合现代化气息。[4][8] 此外,南站房在照明 [[ 设计 ]] 中运用了 [[ 绿色 ]] 照明设计理念,候车大厅主要采用了半透光梭形天窗和大功率金属卤素泛光照明,既突出了建筑特点,满足了照明功能,又减少了光污染,其他候车室、售票大厅采用了节能细管荧光灯照明。站房周边和候车厅内培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营造“绿色车站”。[8] 
==整体布局==
===站房楼层===截至2018年底,南京站南站房地下1层,地上3层,站房一层西端为行李房,中部为售票大厅,东端为软席贵宾候车区;二层为进站大厅、普通候车室、母婴、军人、“158”(要我帮)工作室等专用候车室;三层为普通旅客候车室。为方便旅客在各层之间的衔接,车站共安装各类 [[ 梯32 梯]]32 部,其中自动扶梯18部,自动代步电梯4部,垂直升降梯10部(7部残疾人电梯、3部货梯)。行包和邮包采用专用地道进出。跨线天桥设有梯道,残疾人专用电梯与各站台相连。旅客进站乘车可以通过高架环形车道直达二层平台进入候车大厅,地下出站大厅与地铁南京站及停车场相连,旅客可以选择地铁、 [[ 出租车 ]] 、社会车及公交车换乘,在中国铁路站房建设中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 “零距离”换乘,并率先采用“高进低出”的方式,成为中国各地火车站新建改建的范本。[4] 截至2018年底,南京站北站房形式为线侧平式站房,主体二层,局部四层,地下一层,站房南侧与 [[ 沪宁城际铁路 ]] 站场基本站台外线齐平,东西两侧以及北侧均留15米旅客活动范围。进站天桥两座,与既有两座南站房天桥等宽接长,宽6米。地道1座,与既有南站房地道等宽接长,宽12米。站房北侧为站前广场,地方配套建设有长途汽车客运站及地铁1、3、9号线。[8]===广场布局===
====南广场====
 南广场站前景观广场分为集散主广场区、过渡性引导广场区和 [[ 湖滨 ]] 亲水休闲区,直接连接主站房、地铁出入口,与各停车场连接快捷,以大面积铺地为主,两侧还栽植树木花草。过渡性引导区的中间绿地作下沉处理,放置各式景石,两侧伴以雪松树阵。 
====北广场====
 北广场是为了配合沪宁城际铁路而将南京站向北扩建的部分,原两座南站房进站天桥向北延伸,同时面向小红山方向新建北广场和北站房。从南京站北广场上空俯视,自西往东为地铁3、9号线南京站、北站房以及 [[ 南京汽车客运站 ]] ,其中地铁3、9号线与北站房主体平行。站前广场以北是红山南路,下穿小红山,西侧为黄家玗路,东侧为世纪东路。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769,0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