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尖頭七鰓鯊

增加 3,33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886600;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尖頭七鰓鯊<…”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886600;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尖頭七鰓鯊<br></p>
|-
|<small>'''學名'''  Heptranchias perlo<br>

'''命名者''' Bonnaterre, 1788<br>

'''英文名''' One-finned shark<br>

'''別名'''  Heptranchias angio、

    尖頭七鰓鮫、油棘、七鰓沙<br>

'''觀賞魚/食用魚'''  否/是 <br>

'''最大體長'''     140 cm<br></small>
|-
! <p style="background:#886600;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分類</p>
|-
|<small>'''綱'''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br>

'''目'''  真鯊 Carcharhiniformes <br>

'''科'''  真鯊 Carcharhinidae<br>

'''屬'''  真鯊 Carcharhinus <br></small>
|}
</div>'''尖頭七鰓鯊''',體延長,前部亞圓筒形,後部稍側扁。頭稍平扁;尾基上下方無凹窪。吻中長,前緣尖突。眼大,長橢圓形,無瞬膜。鼻孔小,近於吻端。口裂寬,深弧形;上下唇褶不發達。頜齒側齒而尖銳;上頜無正中齒,每側9-10個,每齒均具一細長鉤狀齒頭,具小齒頭1-3,愈往後側具較多小齒頭;下頜正中具一齒,中央齒頭大,側齒頭細小,每側5齒,長方形,內外側具1-5小齒頭。噴水孔細小,位於眼後緣上方。鰓孔7個。背鰭一個,小而後位,起點與腹鰭後緣相對,後緣凹入,上角鈍圓,下角延長尖突;胸鰭寬大,鐮刀狀,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尾鰭狹長,尾椎軸低平,上葉不發達,下葉前部具顯著三角形突出,中、後部間具缺刻。體背側暗褐色;吻腹側及腹部淡色;各鰭灰褐色;背鰭上部及尾鰭末端灰黑色。<ref>[https://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3074 尖頭七鰓鯊],fishdb.sinica.edu.tw</ref>

== 棲地環境及深度 ==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棲息深度0 - 1000公尺

棲息於大陸棚或島嶼棚斜坡外緣的近、外海底棲大型鯊類,一般棲息深度在100-400公尺附近,但最深可達1,000公尺,偶被捕獲於水表層。主要以其它小型鮫類、小型硬骨魚類、甲殼類及烏賊等為食。<ref>[https://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3074 長鰭真鯊],fishdb.sinica.edu.tw</ref>

== 分佈 ==

在熱帶和溫帶海域的環境,東北[[太平洋]]除外。西[[大西洋]]:[[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和[[墨西哥灣]]北部到[[古巴]],然後從[[委內瑞拉]]到[[阿根廷]]。東大西洋:[[摩洛哥]]至[[納米比亞]],包括[[地中海]]。[[印度洋]]:[[印度]]西南部,[[亞達伯拉島]],[[莫桑比克]]南部和南非。西[[太平洋]]:[[日本]]至[[中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東南太平洋:[[智利]]北部。[[台灣]]分布東部、東北部。<ref>[https://www.fishbase.se/summary/636 Heptranchias perlo],fishbase.se</ref>

== 繁殖 ==

卵胎生,一胎可產下9-20尾幼鯊,剛出生之幼鯊體長可達26公分。 出生時的大小約為25厘米。具有擁抱的獨特配對。其繁殖週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

== 保育 ==

近危(NT) ;評估日期: 2003年4月30日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6,8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