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尖頭七鰓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尖頭七鰓鯊

學名  Heptranchias perlo

命名者 Bonnaterre, 1788

英文名 One-finned shark

別名  Heptranchias angio、

    尖頭七鰓鮫、油棘、七鰓沙

觀賞魚/食用魚  否/是

最大體長     140 cm

分類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六鰓鯊 Hexanchiformes

  六鰓鯊 Hexanchidae

  七鰓鯊 Heptranchias

尖頭七鰓鯊,體延長,前部亞圓筒形,後部稍側扁。頭稍平扁;尾基上下方無凹窪。吻中長,前緣尖突。眼大,長橢圓形,無瞬膜。鼻孔小,近於吻端。口裂寬,深弧形;上下唇褶不發達。頜齒側齒而尖銳;上頜無正中齒,每側9-10個,每齒均具一細長鉤狀齒頭,具小齒頭1-3,愈往後側具較多小齒頭;下頜正中具一齒,中央齒頭大,側齒頭細小,每側5齒,長方形,內外側具1-5小齒頭。

噴水孔細小,位於眼後緣上方。鰓孔7個。背鰭一個,小而後位,起點與腹鰭後緣相對,後緣凹入,上角鈍圓,下角延長尖突;胸鰭寬大,鐮刀狀,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尾鰭狹長,尾椎軸低平,上葉不發達,下葉前部具顯著三角形突出,中、後部間具缺刻。

體背側暗褐色;吻腹側及腹部淡色;各鰭灰褐色;背鰭上部及尾鰭末端灰黑色。[1]

棲地環境及深度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棲息深度0 - 1000公尺

棲息於大陸棚或島嶼棚斜坡外緣的近、外海底棲大型鯊類,一般棲息深度在100-400公尺附近,但最深可達1,000公尺,偶被捕獲於水錶層。主要以其它小型鮫類、小型硬骨魚類、甲殼類及烏賊等為食。[2]

分佈

在熱帶和溫帶海域的環境,東北太平洋除外。西大西洋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墨西哥灣北部到古巴,然後從委內瑞拉阿根廷。東大西洋:摩洛哥納米比亞,包括地中海印度洋印度西南部,亞達伯拉島莫桑比克南部和南非。西太平洋日本中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新西蘭。東南太平洋:智利北部。台灣分布東部、東北部。[3]

繁殖

卵胎生,一胎可產下9-20尾幼鯊,剛出生之幼鯊體長可達26公分。 出生時的大小約為25厘米。具有擁抱的獨特配對。其繁殖週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

保育

近危(NT) ;評估日期: 2003年4月30日

參考文獻

  1. 尖頭七鰓鯊,fishdb.sinica.edu.tw
  2. 尖頭七鰓鯊,fishdb.sinica.edu.tw
  3. Heptranchias perlo,fishbas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