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炉霍县

增加 6,05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炉霍县06.jpg|缩略图|[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24/2488148d1b114a2b904ee30c701ebd39.jpeg 原图连接][https://www.sohu.com/a/243066411_100186268 图片来自搜狐网]]]
'''炉霍县'''属[[四川省]][[甘孜州]],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北部,东接[[道孚县]],西北与[[甘孜县]]相邻,西南与[[新龙县]]接壤,北面毗邻[[色达县]],东北则与[[阿坝州]]的壤塘、[[金川两县]]相邻 。地理坐标为:东经100.67°,北纬31.39°。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总面积5796平方公里 。川藏317线从东南至西北贯通全境,历为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马古道之重镇。炉霍县是康北中心,交通要地。属半农半牧区。 2011年炉霍县辖区面积5796.64平方公里,辖16 境内风景名胜主要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 乡镇、171个村民小组 年末总人口为45960人。 2011年,炉霍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7亿元 级自然保护区2个 以及卡萨湖、宗塔草原、易日沟、 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4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261元。2011全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0.45亿元。 炉霍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根据地。1936年,中国工农 震遗迹、石棺墓群、 红军 第四方面军抵达炉霍,在此驻扎修整半年多时间,建立了县、乡博巴政府。2011年4月10日17时02分,炉霍县发生5.3级地震,全城停电,部分房屋有开裂现象。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20年2月18日,退出贫困县 文化遗迹等景点
==历史沿革==
炉霍系藏语“山岩村”之意。因原为霍尔章谷所属四土司之地。东南与打箭炉毗连,故名。  清置炉霍屯。  民国二年(1914年)设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抵达炉霍,建立县、乡博巴政府。  1950年,建立中国共产党炉霍县工作委员会和炉霍县人民政府。  2000年,炉霍县辖1个镇、15个乡。 2004年,炉霍县辖1个镇、15个乡  2011年,炉霍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4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261元。 2011全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0.45亿元。 炉霍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根据地。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抵达炉霍,在此驻扎修整半年多时间,建立了县、乡博巴政府。 2011年4月10日,炉霍县发生5.3级地震,全城停电,部分房屋有开裂现象。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20年2月18日,退出贫困县。 ==历史贡献== 炉霍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根据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抵达炉霍,在此驻扎修整半年多时间,建立了县、乡博巴政府。张国焘在炉霍寿灵寺被迫宣布解散其所谓的“第二中央”。炉霍人民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为红军甘孜会师和继续北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行政区划==
===卡萨湖===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西60公里处,海拔3510米、面积1.92平方公里,属于高原淡水湖泊,是川藏北线最大的水鸟栖息地。冬季的卡萨湖,湖水如镜,倒映着群山白云,恬静美丽。  相传,在很早以前,卡萨湖的位置是一个深谷,没有湖水也没有溪流,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要到山外去背水,吃水是很艰难。更不幸的是连续几年遭受旱灾,庄稼广种薄收,入不敷出,还出现孩子未成年就夭折的可怕现象。村里一位老者,眼见苦难中的同胞惨不忍睹,便开始虔诚念佛,每天磕头祈请诸佛神,以菩提之心给卡萨人一条生路,也许他的善心打动了诸神诸佛,就在他磕头念佛的第一百零八天的夜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一位穿白衣骑白马的人总告诫他别忘了放走深谷里的青蛙。老人醒来顿觉佛主显灵,等到天亮,匆匆来到深谷寻找青蛙,旱地里却不见一只青蛙的踪影,就在他倍感失望而准备离去时,发现眼前一块巨石形状酷似青蛙,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看都像一只青蛙,他忍不住上前一推,怪了!巨大的石头挪开了,石头下流出清亮亮的水,老者欣喜若狂,立刻跑拜神灵以谢护佑。这水一年年往上涌涨就形成了卡萨湖。从此,卡萨人春天播种秋能收获,六畜兴旺,涓涓的溪水也从远方山谷奔来汇入湖中,尔后,湖中有神龙、神牛、神马、神蛙等等留于人们的传说中,也汇入湖水之中。*<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251341086_764676 | title=遇见康巴 鱼鸟天堂花草世界—卡萨湖 | date=01 九月 2018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01 四月 2020 }}</ref>
===密八勒幽静圣地===
===炉霍卡萨湖石棺墓===
炉霍县卡萨湖石棺墓地是1984年初,在卡萨湖修建水力发电站开挖引水渠道时发现的,发掘工作从5月初开始,7月中旬结束,发掘工作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甘孜州文化局联合组织。发掘实际揭露面积6000平方米左右,对引水渠道的西侧和湖周围没有探掘,仅引水渠道地段发掘清理了275座。是全国境内最大的石棺墓葬群。石棺的作法不一,形式多样,大体可分为完全石棺型,常见石棺型,简易石棺型,变态石棺型四种  墓葬时代初步断定为上起春秋,下至战国中期前。根据研究分析,炉霍石棺墓是一处氏族公共墓地,当时的人们尚处于贫富悬殊不大,等级差别不显著的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属于草原游牧民族 。*<ref>{{ cite web | url=https://m.sohu.com/a/242934124_244669 | title=炉霍卡萨湖旁的未解之谜 遇见康巴 | date=24 七月 2018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01 四月 2020 }}</ref> ==民族风情==  炉霍是甘孜州的康北中心、北路重镇。来到此间,可凭吊古迹,赏玩美景,镶满朵朵白云的天宇悠远湛蓝,映衬着雪山、森林、湖泊和草原。树木掩映中,是雕梁画栋的藏式建筑,其间有久负盛名的格鲁派寺庙觉日寺、寿灵寺,在起伏的山峦间传承着丰富而深厚的藏文化。而那些散落在路旁、河谷的民居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其华美、富丽、精致,丝毫不逊于名扬中外的道孚民居。无论是民居还是寺院,都是不可错过的游览之地,它们内部的绘画和雕塑,都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给你无穷的想象。  每年八月,帐篷在花的海洋中远接天边。那是草原上的盛会,那是连接五湖四海的一种交流,那是声名远播的望果节。草原是欢乐的海洋,姑娘们个个美若天仙,小子们个个英俊剽悍,歌舞、服饰,赛马等绝佳的表演,让天下人沉醉。 山水美丽,一个赛一个的美景呈现:卡莎湖易日沟、旦都喀、宗塔草原、阿拉沟……。 当你从马尔康西行炉霍,翻越老则山俯瞰炉霍时,你会生发无比豪情,叹高原美景多娇;当你从炉霍往北去往甘孜或西藏时,锣锅梁子的一览众山小又会成为你胸中永远的定格;若是从康定出发去往炉霍时,那些醉人的美景,就那么轻易入眼……
==民族文化==
===炉霍石棺文化===
炉霍县地处远古民族迁徙古道要衢,以石棺为代表的远古文明遗存十分丰富,在川滇西部高原民族考古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县内仅上百座的巨大石棺遗址就有6处,沿达曲河、泥曲河、鲜水河西岸台地均有零星分布,是名符其实的石棺王国  1984年,省考古队在充古石棺墓葬群科学发掘275座春秋战国石棺墓,出土文物一千多件,其中鱼尾形戈为国家一级文物。县城及城西石棺墓葬群零星出土重要文物上百件,其中,彩绘黑陶、纯金羊头饰、饕餮纹形铜牌、人面铜牌、玉斧、海螺法器、石刻宗教像等,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炉霍石棺墓葬群具有历史跨度最长(从西周一直传承至现代),埋葬类形最多(有石棺坑葬、石棺崖葬、石棺坐葬,兼有岷江上游石棺系统与滇藏石棺系统共同特征),出土文物最多(仅现在能见到的即有千余件,陶器、骨器、石器、铜器、金器、玉器、木制器、纺织品一应俱全,襄括战争、狩猎、农耕、日常生活多方面),艺术水平最高(炉霍石棺墓葬群因没有断代,在秦汉时期石棺文化繁荣高峰期墓葬中出的文物精美程度和艺术水平几乎与中原水平媲美)。  炉霍石棺文化集西部石棺文化之大观,对研究远古民族史,研究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238094887_712313 | title=炉霍:破解“民族走廊”密码的一把钥匙 | date=26 六月 2018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01 四月 2020 }}</ref>
===炉霍“望果”节===
“望果”是藏语的音译,“望”的意思是土地,“果”的意思是转圈。“望果”就是绕田间地头转圈。它是炉霍等县农区藏族人民一年一度预祝农业丰收的传统节日,因此,又称为丰收节。*<ref>{{ cite web | url=https://m.sohu.com/a/168259210_266317 | title=拉萨市各地望果节:风吹麦浪望果实 | date=30 八月 2017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01 四月 2020 }}</ref>
“望果”节是藏族地区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吐蕃时期,为了祈祷农业丰收,以村寨为单位,人们手捧香炉,高举幡杆,手拿青稞、麦穗,跟在苯教教主后,绕田间地头转圈,祈祷神灵保佑,获得丰收。这种宗教仪轨结束后,开展角斗、斗刽、耍梭标等活动 。当格鲁巴兴起,掌握藏区实权后望果节绕田间地头巡游时,要举佛像、背诵经文,文体活动也增加了赛马、射箭、马术、藏戏表演、民间歌舞等,内容更丰富了。 望果节没有固定日期,各地根据农事而定。一般在秋收前八月选择吉日举行,为期1—3天。炉霍地区解放前年年都要过望果节,解放后中断了。1994年,炉霍县恢复了这一民间传统节日。免去了绕田间地头巡游的一些宗教仪轨,人们携带帐篷、帷幕、各种美味佳肴,在城东南鲜水河畔搭帐设灶,举办全县首届艺术节。 八月,炉霍地区风和日丽,青稞飘香,麦浪翻滚,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四方百姓,扶老携幼,骑马赶车,欢歌笑语,前来参加望果节。新都河坝,鳞次栉比的各色帐篷像一朵朵绽开的鲜花,点缀着绿茵茵的草滩。人们或欣赏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或三五成群饮酒喝茶,谈古论今,憧憬美好的未来;或出售自己土特产品,选购所需要的百货。总之,人们尽情的嬉玩、休息,祈祷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以便节日一结束,信心倍增地投入到繁忙的秋收中
==名优特产==
19,0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