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霍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爐霍縣屬四川省甘孜州,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北部,東接道孚縣,西北與甘孜縣相鄰,西南與新龍縣接壤,北面毗鄰色達縣,東北則與阿壩州的壤塘、金川兩縣相鄰。地理坐標為:東經100.67°,北緯31.39°。屬青藏高原亞濕潤氣候。總面積5796平方公里。川藏317線從東南至西北貫通全境,歷為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馬古道之重鎮。爐霍縣是康北中心,交通要地。屬半農半牧區。 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縣級自然保護區2個,以及卡薩湖、宗塔草原、易日溝、地震遺蹟、石棺墓群、紅軍文化遺蹟等景點。
目錄
歷史沿革
爐霍系藏語「山岩村」之意。因原為霍爾章谷所屬四土司之地。東南與打箭爐毗連,故名。
清置爐霍屯。
民國二年(1914年)設縣。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抵達爐霍,建立縣、鄉博巴政府。
1950年,建立中國共產黨爐霍縣工作委員會和爐霍縣人民政府。
2000年,爐霍縣轄1個鎮、15個鄉。 2004年,爐霍縣轄1個鎮、15個鄉。
2011年,爐霍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9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7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40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261元。
2011全年接待遊客6.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0.45億元。
爐霍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老根據地。
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抵達爐霍,在此駐紮修整半年多時間,建立了縣、鄉博巴政府。
2011年4月10日,爐霍縣發生5.3級地震,全城停電,部分房屋有開裂現象。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20年2月18日,退出貧困縣。
歷史貢獻
爐霍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老根據地。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抵達爐霍,在此駐紮修整半年多時間,建立了縣、鄉博巴政府。張國燾在爐霍壽靈寺被迫宣布解散其所謂的「第二中央」。爐霍人民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為紅軍甘孜會師和繼續北上做出了巨大貢獻。
行政區劃
至2010年底,爐霍縣幅員面積為5796.64平方公里。轄4個片區,15個鄉、1個鎮、171個行政村,其中純牧業鄉6個,半農半牧鄉鎮10個。 蝦拉沱片區工委基層區劃:仁達鄉、斯木鄉、宜木鄉。 新都片區工委基層區劃:新都鎮、雅德鄉、泥巴鄉、卡娘鄉、洛秋鄉。 朱倭片區工委基層區劃:旦都鄉、朱倭鄉、充古鄉、更知鄉。 羅宗片區工委基層區劃:上羅科馬鄉、下羅科馬鄉、宗塔鄉、宗麥鄉。
人口民族
根據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數據:爐霍縣總人口39603人。 至2011年底爐霍縣總人口為45960人。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爐霍縣地處川西高原與山原的接觸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00.67°,北緯31.39°,西南與新龍縣接壤,北面毗鄰色達縣,東北則與阿壩州的壤塘、金川兩縣相鄰。距成都654公里,距康定291公里,總面積5796.6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爐霍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脈河流走向多是由西北向東南,牟尼芒起山自北部伸延入境,鮮水河西北向穿流全縣。縣內平均海拔3860米。
氣候
屬青藏高原亞濕潤氣候區,夏季溫暖,冬春寒冷,空氣乾燥,風沙較大。年平均氣溫7.4℃,年總降水量572.5MM,與歷年平均降水量比較偏少16%;年日照總時數為2597.0小時,與歷年日照時數平均值比較偏多2%。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爐霍縣礦產主要有砂金、泥炭、汞、多金屬礦和一定儲量的石灰石。
生物資源
爐霍縣資源豐富,主要動物資源有鹿、猴、磐羊、白唇鹿、磐羊、林麝、藏馬雞、細鱗魚、花魚、雪山鰱翔;生物資源主要有中藥材貝母、雪蓮、一支蒿、蟲草、貝母等珍稀中藥材。
水能資源
爐霍縣水能資源充足,集水面在72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17條,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38.9萬千瓦,可開發能量14.7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28878萬千瓦時。其中,尼曲、達曲、鮮水三大河流天然落差大,水源集中,占可開發總量的93%以上。至2010年底,已分別建成裝機容量為960千瓦、160千瓦、250千瓦和2500千瓦的水力發電站4座,固定資產近2000萬元。
土地資源
2010年,爐霍土地總面積為5796.64平方公里,是甘孜州最典型的半農半牧縣,有耕地9.5萬畝,天然草場33.07萬公頃。
經濟
綜述
2010年,爐霍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92億元,比2009年增長9.9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5億元,同比增長25.04%。地方財政收入為1069萬元,同比增長40.29%;地方財政支出為4.84億元,同比增長37.28%。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6.61億元。 2011年,爐霍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7億元,比上年增長74.3%。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為1.32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40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支出7.17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261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3819元,比上年增長14.7%。
第一產業
2011年,爐霍縣農作物播種面積4479.8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41.73公頃,糧食總產量10250噸,比上年增長14.31%。 爐霍縣2011年推廣機耕2733.33公頃,機播面積2400公頃,農機總動力29000千瓦,完成5.1公里機耕道建設,完成人工種草900戶133.86公頃。成功研發雪域俄色茶、水淘糌粑等系列農產品,累計實現產值3300萬元。完成公益林建設66.67公頃,森林撫育600公頃,化學防治森林病蟲1088公頃,義務植樹15萬株。畜禽品種改良共引進推廣各種優良畜禽55頭,畜種改良6600頭。各類牲畜存欄25.6萬頭,肉類總產量4970噸。
第二產業
爐霍縣工業基礎落後,發展慢,2010年該縣招商引資到位資金7600萬元。大力發展俄色茶產業,在上海、深圳、麗江等地開設7個雪域俄色茶專賣店,實現產值520萬元。康巴氂牛乳業公司年產1000噸工業級乾酪素生產線點火投產,實現銷售收入67萬元。
第三產業
爐霍縣2010年接待遊客3.1萬人,旅遊總收入2500萬元。2011年爐霍縣接待遊客6.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0.45億元。
社會
教育
至2011年底,爐霍縣有學校32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中小學生7145人。選送38名學生就讀「9+3」內地免費中職學校。建成仁達、斯木、宜木3所雙語微型幼兒園。為6974名中小學生免除學雜費340.1萬元和免費提供價值65.87萬元的教材,3805名貧困寄宿制學生享受生活補助資金453.72萬元。
文化
2010年,爐霍縣爐霍縣博物館正式開館,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爐霍研究基地正式掛牌。完成「村村通」衛星接收設備無償置換工作,置換設備4475套。投入資金2500萬元。 2011年,爐霍縣確立石棺文化、川西藏族山歌、藏族繪畫三大民族文化品牌,積極打造爐霍唐卡畫、雪域俄色茶等具有爐霍特色的旅遊產品。
醫療衛生
2010年,爐霍縣實施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參保1632人。完成下羅鄉敬老院修建工程和縣城中心敬老院主體工程建設,完成11所鄉鎮衛生院改擴建。
2010年,爐霍縣啟動縣中藏醫院住院樓和縣人民醫院綜合樓項目建設;新建村衛生室28所。 2010年,爐霍縣新建卡娘、充古、朱倭等鄉村衛生室28所;投入240餘萬元,為100所村衛生室配備聽診器等基本醫療設備。
城鄉建設
2010年,爐霍縣實施城市工程29個,投入資金1.08億元。投資950餘萬元,完成廉租房一期工程總工程量的90%;投資250萬元,啟動廉租房二期、三期工程建設;對符合條件的230戶低保戶兌現租賃補貼金18.13萬元;開展了離退休幹部「安心工程」財政補貼兌現工作,兌現離休幹部補貼47.70萬元,退休幹部財政補貼發放工作進入審批階段;投入25萬元,完成泥巴、斯木等鄉地質災害點避險搬遷27戶。
民生
2010年,爐霍縣新增城鎮就業人員329人,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無業農民再就業40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803人,工傷保險參保650人,生育保險參保188人,失業保險參保1562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5097人。啟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參保人數6915人,「新農合」參合率達98.58%。資助1.2萬人參加醫療保險;發放農村五保供養資金85.65萬元。
2011年,爐霍縣完成250戶棚戶區改造任務,220戶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程竣工驗收。年內,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9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全縣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882人,醫療保險參保總人數42845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受益群眾6404人次,醫療總費用646.73萬元,補償278.96萬元。
交通
至2010年底,爐霍縣有317國道貫通全境,已完成川藏北線爐色通縣油路、三縣聯網絡共181公里,紅羅路線按山重四級標準改造,川藏317線從東南至西北貫通全境,歷為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馬古道之重鎮。2010年,爐霍縣交通建設投入資金3916萬元,完成通鄉油路建設37.8公里,通村公路建設120.2公里。
旅遊
爐霍縣境內有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縣級自然保護區2個,以及卡薩湖、宗塔草原、易日溝、地震遺蹟、石棺墓群、紅軍文化遺蹟等景點。*[1]
卡薩湖
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西60公里處,海拔3510米、面積1.92平方公里,屬於高原淡水湖泊,是川藏北線最大的水鳥棲息地。冬季的卡薩湖,湖水如鏡,倒映着群山白雲,恬靜美麗。
相傳,在很早以前,卡薩湖的位置是一個深谷,沒有湖水也沒有溪流,居住在這裡的人們要到山外去背水,吃水是很艱難。更不幸的是連續幾年遭受旱災,莊稼廣種薄收,入不敷出,還出現孩子未成年就夭折的可怕現象。村里一位老者,眼見苦難中的同胞慘不忍睹,便開始虔誠念佛,每天磕頭祈請諸佛神,以菩提之心給卡薩人一條生路,也許他的善心打動了諸神諸佛,就在他磕頭念佛的第一百零八天的夜晚,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裡一位穿白衣騎白馬的人總告誡他別忘了放走深谷里的青蛙。老人醒來頓覺佛主顯靈,等到天亮,匆匆來到深谷尋找青蛙,旱地里卻不見一隻青蛙的蹤影,就在他倍感失望而準備離去時,發現眼前一塊巨石形狀酷似青蛙,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麼看都像一隻青蛙,他忍不住上前一推,怪了!巨大的石頭挪開了,石頭下流出清亮亮的水,老者欣喜若狂,立刻跑拜神靈以謝護佑。這水一年年往上涌漲就形成了卡薩湖。從此,卡薩人春天播種秋能收穫,六畜興旺,涓涓的溪水也從遠方山谷奔來匯入湖中,爾後,湖中有神龍、神牛、神馬、神蛙等等留於人們的傳說中,也匯入湖水之中。*[2]
密八勒幽靜聖地
位於爐霍縣仁達鄉境內。這裡是佛教密宗事部三怙主的道場,亦稱三怙主神山,三座神山緊相對峙,有着奇妙傳說,山上有森林、溶洞、白泉等許景觀,有珍稀動物棲息于山中,溝內還有分別屬寧瑪教派和苯波教派的兩座寺廟。*[3]
爐霍卡薩湖石棺墓
爐霍縣卡薩湖石棺墓地是1984年初,在卡薩湖修建水力發電站開挖引水渠道時發現的,發掘工作從5月初開始,7月中旬結束,發掘工作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甘孜州文化局聯合組織。發掘實際揭露面積6000平方米左右,對引水渠道的西側和湖周圍沒有探掘,僅引水渠道地段發掘清理了275座。是全國境內最大的石棺墓葬群。石棺的作法不一,形式多樣,大體可分為完全石棺型,常見石棺型,簡易石棺型,變態石棺型四種。
墓葬時代初步斷定為上起春秋,下至戰國中期前。根據研究分析,爐霍石棺墓是一處氏族公共墓地,當時的人們尚處於貧富懸殊不大,等級差別不顯著的原始氏族社會階段,屬於草原遊牧民族。*[4]
民族風情
爐霍是甘孜州的康北中心、北路重鎮。來到此間,可憑弔古蹟,賞玩美景,鑲滿朵朵白雲的天宇悠遠湛藍,映襯着雪山、森林、湖泊和草原。樹木掩映中,是雕樑畫棟的藏式建築,其間有久負盛名的格魯派寺廟覺日寺、壽靈寺,在起伏的山巒間傳承着豐富而深厚的藏文化。而那些散落在路旁、河谷的民居更是讓人嘆為觀止,其華美、富麗、精緻,絲毫不遜於名揚中外的道孚民居。無論是民居還是寺院,都是不可錯過的遊覽之地,它們內部的繪畫和雕塑,都是巧奪天工的藝術品,給你無窮的想象。
每年八月,帳篷在花的海洋中遠接天邊。那是草原上的盛會,那是連接五湖四海的一種交流,那是聲名遠播的望果節。草原是歡樂的海洋,姑娘們個個美若天仙,小子們個個英俊剽悍,歌舞、服飾,賽馬等絕佳的表演,讓天下人沉醉。
山水美麗,一個賽一個的美景呈現:卡莎湖易日溝、旦都喀、宗塔草原、阿拉溝……。
當你從馬爾康西行爐霍,翻越老則山俯瞰爐霍時,你會生髮無比豪情,嘆高原美景多嬌;當你從爐霍往北去往甘孜或西藏時,鑼鍋梁子的一覽眾山小又會成為你胸中永遠的定格;若是從康定出發去往爐霍時,那些醉人的美景,就那麼輕易入眼……
民族文化
爐霍石棺文化
爐霍縣地處遠古民族遷徙古道要衢,以石棺為代表的遠古文明遺存十分豐富,在川滇西部高原民族考古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縣內僅上百座的巨大石棺遺址就有6處,沿達曲河、泥曲河、鮮水河西岸台地均有零星分布,是名符其實的石棺王國。
1984年,省考古隊在充古石棺墓葬群科學發掘275座春秋戰國石棺墓,出土文物一千多件,其中魚尾形戈為國家一級文物。縣城及城西石棺墓葬群零星出土重要文物上百件,其中,彩繪黑陶、純金羊頭飾、饕餮紋形銅牌、人面銅牌、玉斧、海螺法器、石刻宗教像等,具有極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爐霍石棺墓葬群具有歷史跨度最長(從西周一直傳承至現代),埋葬類形最多(有石棺坑葬、石棺崖葬、石棺坐葬,兼有岷江上游石棺系統與滇藏石棺系統共同特徵),出土文物最多(僅現在能見到的即有千餘件,陶器、骨器、石器、銅器、金器、玉器、木製器、紡織品一應俱全,襄括戰爭、狩獵、農耕、日常生活多方面),藝術水平最高(爐霍石棺墓葬群因沒有斷代,在秦漢時期石棺文化繁榮高峰期墓葬中出的文物精美程度和藝術水平幾乎與中原水平媲美)。
爐霍石棺文化集西部石棺文化之大觀,對研究遠古民族史,研究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研究民族之間的經濟聯繫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5]
爐霍「望果」節
「望果」是藏語的音譯,「望」的意思是土地,「果」的意思是轉圈。「望果」就是繞田間地頭轉圈。它是爐霍等縣農區藏族人民一年一度預祝農業豐收的傳統節日,因此,又稱為豐收節。*[6]
「望果」節是藏族地區古老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吐蕃時期,為了祈禱農業豐收,以村寨為單位,人們手捧香爐,高舉幡杆,手拿青稞、麥穗,跟在苯教教主後,繞田間地頭轉圈,祈禱神靈保佑,獲得豐收。這種宗教儀軌結束後,開展角斗、斗劊、耍梭標等活動。當格魯巴興起,掌握藏區實權後望果節繞田間地頭巡遊時,要舉佛像、背誦經文,文體活動也增加了賽馬、射箭、馬術、藏戲表演、民間歌舞等,內容更豐富了。
望果節沒有固定日期,各地根據農事而定。一般在秋收前八月選擇吉日舉行,為期1—3天。爐霍地區解放前年年都要過望果節,解放後中斷了。1994年,爐霍縣恢復了這一民間傳統節日。免去了繞田間地頭巡遊的一些宗教儀軌,人們攜帶帳篷、帷幕、各種美味佳肴,在城東南鮮水河畔搭帳設灶,舉辦全縣首屆藝術節。
八月,爐霍地區風和日麗,青稞飄香,麥浪翻滾,身着艷麗民族服裝的四方百姓,扶老攜幼,騎馬趕車,歡歌笑語,前來參加望果節。新都河壩,鱗次櫛比的各色帳篷像一朵朵綻開的鮮花,點綴着綠茵茵的草灘。人們或欣賞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或三五成群飲酒喝茶,談古論今,憧憬美好的未來;或出售自己土特產品,選購所需要的百貨。總之,人們盡情的嬉玩、休息,祈禱神靈保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以便節日一結束,信心倍增地投入到繁忙的秋收中。
名優特產
川烏
川烏為常用川產道地中藥材,草本植物烏頭,乾燥主根。又稱川草烏、烏頭等。性熱,味辛、苦,有大毒,具有祛風、除濕、散寒等功效。四川為主要栽培產區,尤以江油產量著名。
青稞酒
青稞酒,藏語叫做「羌」,是用西藏本地出產的一種主要糧食——青稞製成的。它是藏族人民最喜歡喝的酒,逢年過節、結婚、生孩子、迎送親友,必不可少。
氂牛肉
氂牛肉被譽為「牛肉之冠」,屬半野生天然綠色食品,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以及胡蘿蔔素、鈣、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別低,熱量特別高,對增強人體抗病力、細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顯著作用。
俄色茶
雪域俄色茶產於青藏高原的四川省甘孜州爐霍縣霍爾章谷地區,是生長在海拔3000米至3800米之間的野生俄色樹的一年生嫩芽,經現代工藝加工精製而成的雪域天然綠色的藥、食兩用健康飲品。
視頻
美麗爐霍-宣傳片
視頻
爐霍縣宣傳片。
視頻
霍爾章谷-爐霍宣傳片
參考文獻
- ↑ 卡薩湖美得一幅如天籟般的畫卷 驢友:感覺都不真實了. 24 七月 2018 [01 四月 2020] (中文).
- ↑ 遇見康巴 魚鳥天堂花草世界—卡薩湖. 01 九月 2018 [01 四月 2020] (中文).
- ↑ 它是四川最窮的縣,卻也是四川最美的縣. 30 五月 2018 [01 四月 2020] (中文).
- ↑ 爐霍卡薩湖旁的未解之謎 遇見康巴. 24 七月 2018 [01 四月 2020] (中文).
- ↑ 爐霍:破解「民族走廊」密碼的一把鑰匙. 26 六月 2018 [01 四月 2020] (中文).
- ↑ 拉薩市各地望果節:風吹麥浪望果實. 30 八月 2017 [01 四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