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環內酯

增加 23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6os000sn6nn0nooqn49.jpg|230px|thumb|有框|右|[https://kknews.cc/zh-hk/science/4mznx.html 圖片來源:Nature:「從零開始」創建抗生素,藥物開發新方法應對「耐藥性」]]]
'''大環內酯'''(macrolides),連結一個或多個脫氧醣(多是紅黴糖及去氧醣胺)的內酯環。是一組其作用在於結構內的「大環」(一般都是抗生素),大環亦即是內酯環可以是由14、15或16個單元組成。通常所說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指鏈黴菌產生的廣譜抗生素,具有基本的內酯環結構,對革蘭陽性菌和 [[ 革蘭 陰性菌 ]] 均有效,尤其對 [[ 支原體 ]] 、衣原體、軍團菌、螺旋體和 [[ 立克次體 ]] 有較強的作用。
==概述==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macrolides antibiotics,MA)是一類分子結構中具有12-16 碳內酯環的抗菌藥物的總稱,通過阻斷50s 核糖體中肽醯轉移酶的活性來抑制細菌 [[ 蛋白質 ]] 合成,屬於快速抑菌劑。大環內酯屬於天然產物中的多烯酮類,主要用於治療需氧革蘭陽性球菌和陰性球菌、某些厭氧菌以及軍團菌、支原體、衣原體等感染。研究發現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除抗菌作用外, 還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有天然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紅黴素]];半合成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阿奇黴素]]、克拉黴素 (Clarithromycin) ;第三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酮內酯類抗生素:泰利黴素、奎紅黴素。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指14至16元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黴素類衍生物、乙醯螺旋黴素等)。廣義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包括:14至16元大環內酯類抗生素、24元或31元大環內酯內醯胺類抗生素(如他克莫司tacorolimus和西羅莫司sirolimus,免疫抑制劑)、多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兩性黴素B和噴他黴素(pentamycin),抗真菌抗生素)以及18元新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非達黴素fidaxomycin,艱難梭菌感染治療藥物)等。
最初使用的大環內酯的是紅黴素,是美國禮來公司的研究隊在菲律賓怡朗的土壤中,從紅黴素鏈黴菌中抽取出來。並於1952年,在美國首次以「月桂醯(Ilosone®)」的商標出售。
[[File:大環內酯-0.jpg|230px|thumb|有框|右|[https://kknews.cc/health/qo3lzzy.html 臨床用藥經驗:如何合理使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讓你明白用藥]]]
第一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第一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於20世紀50-70年代相繼問世,包括紅黴素(1952年)、竹桃黴素(oleandomycin, 1960年)、泰樂黴素(tylosin, 1961年)、馬立黴素(maridomycin, 1971年)。 [[ 紅黴素 ]] 對胃酸不穩定,胃腸道不良反應較明顯。
第二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主要於20世紀80年代上市,主要有克拉黴素(1986年)、阿奇黴素(1986年)、羅紅黴素(1986年)、羅他黴素(1988年)、地紅黴素 (1988年),主要是藥動學性質得到改善,對耐藥菌的抗菌活性仍較弱,不能完全滿足臨床的新要求。
第三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環內酯類抗生素——酮內酯類抗生素(ketolides)、泰利黴素(telithromycin, HMR-3647)2001年,因與 [[ 細菌 ]] 核蛋白體亞基的結合位點有所改變, 故能部分克服細菌的耐藥性,不僅對原大環內酯類抗生 素敏感菌有效,且還對部分多重耐藥菌有活性<ref>[https://kknews.cc/health/2qmbn29.html 為什麼大環內酯類藥物依然很火?]每日頭條</ref>。
==藥理==
===阻止細菌蛋白質合成===
大環內酯與細菌的核醣體50S亞基進行可逆結合,阻止細菌的蛋白質生物合成,從而阻礙肽醯tRNA的轉移。這種作用是制止菌生長,但在高濃度下亦有殺菌的效用。大環內酯傾向於 [[ 白血球 ]] 內積聚,所以能被運送至受感染的位點。由於細菌核醣體的構造與人類核醣體不相同,所以大環內酯不會阻礙人體內的蛋白質生物合成。而其他同樣利用核醣體的差異作出選擇有毒性的藥物有:氯黴素、四環素及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運作原理與結合的位點各有差異。
==抗菌作用==
細菌對大環內酯類會產生耐藥性,本類各藥之間亦有不完全的交叉耐藥。耐藥通常由質粒編碼,機制可能是:<br>
* ①抗生素進入菌體量減少和外排增加,如革蘭陰性菌可增強脂多糖外膜屏障作用,藥物難以進入菌體;
* ②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外排泵作用增強,藥物排出增加,或細菌產生了滅活大環內酯類的酶,如酯酶﹑磷酸化酶及葡萄糖酶;細菌改變了與抗生素結合的核蛋白體結合部位,使其結合能力下降。
==種類==
[[File:酮基+泰利霉素:第一个上市的酮内酯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jpg|290px|thumb|有框|[https://slidesplayer.com/slide/11199446/ 圖片來源:酮基+泰利黴素:第一個上市的酮內酯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泰利黴素====
新上市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泰利黴素。泰利黴素(telithromycin)是首個上市的酮內酯類藥物,該藥由原安萬特(Aventis)公司開發,並於2001年首次以Ketek為商品名上市,對β-內醯胺酶、大環內酯耐藥菌和潛在的誘導耐藥菌株均有活性。但因其嚴重的不良反應(如肝毒性等),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取消了原批准的3個適應證中的2個(急性細菌性竇炎和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僅保留了輕、中度社區獲得性 [[ 肺炎 ]] (community acquiredpneumonia,CAP)這一適應症。
====酮內酯類大環內酯抗生素====
===心內膜炎及腦膜炎等重症===
相較青黴素,大環內酯更能針對沒有細胞壁或低肽聚醣細胞壁的細菌抑制增生。而且因它對人體細胞的高滲透性,亦較低滲透性的青黴素或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優勝。雖然 [[ 四環 ]] 同樣有著高滲透性,但因對骨骼及牙齒的影響,在孕婦或嬰兒多會使用大環內酯。所以,一些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病症,如支原體引起的肺炎、鸚鵡熱、衣原體引起的性器感染症及肺炎等,大環內酯都是第一選擇的藥物,亦可作為對青黴素過敏患者的替代藥物。相反大環內酯卻對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沒有效用,如普通感冒。但例外的是由支原體及衣原體,或是未確定是由病毒引起的病症,如[[支氣管炎]]等,都可以使用大環內酯來治療。心內膜炎及[[腦膜炎]]等嚴重的病症亦會使用大環內酯來治療。
[[File:20161107210929220.jpg|230px||thumb|有框|右|[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92261.html 重磅!美國監管部門強力支持Cempra旗下新一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批准上市]]]
==臨床應用==
==='''在呼吸系統中的應用'''===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具有良好的組織穿透力, 在 [[ ]] 組織中的濃度可達血藥濃度的數倍,而且組織半衰期也遠遠高於血清半衰期,因此在治療G+ 、G -球菌及G+桿菌肺部感染時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而且由於其較高的細胞內藥物濃度,為治療肺部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感染的首選藥物。
==='''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
應用於心腦血管疾病二級預防:許多研究發現在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粥樣斑塊中可以檢測到幽門螺桿菌和肺炎衣原體,因此認為幽門螺桿菌和衣原體感染與冠心病密切相關。提示幽門 [[ 桿菌 ]] 感染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說明克拉黴素在這一類患者中有二級預防作用。 但大環內酯類藥物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的二級預防作用尚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在'''消化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大環內酯類藥物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研究已屢有報導,這種治療作用與該類藥物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抗菌活性有關。大環內酯類藥物與制酸劑等藥物聯用能根除 [[ 胃潰瘍 ]] 患者胃中的幽門螺旋桿菌, 已成為許多學者推薦的治療方法。另外,許多研究表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還是一種胃蠕動素,能增加胃的排空, 可用於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的治療。紅黴素長期靜脈注射治療胃輕癱是一種切實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服用==
==不良反應==
===消化道症狀和肝毒性===
紅黴素及新一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主要表現為消化道症狀和肝毒性。消化道症狀的臨床症狀為腹痛、腹脹、噁心、嘔吐及 [[ 腹瀉 ]] 等。在日常劑量下,肝毒性較小,但酯化紅黴素則有一定的肝毒性,故只宜短期少量應用。同類藥物也有肝毒性反應,主要表現為膽汁淤積、肝功能異常等, 一般停藥後可恢復 。如阿奇黴素可引起肝功能改變,使ALT 和AST 升高,羅紅黴素在較短療程中應用也可導致黃疸和肝功能異常 。提示應用此類藥物應注意藥物的肝毒性。可引起藥疹和藥物熱,偶可引起過敏和暫時性耳聾,以及皮炎、會陰糜爛等,甚至休克。這與過高的血藥濃度有關,常發生於靜脈給藥或伴有腎功能減退和(或)肝功能損害者。
===心臟毒性===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黴素、螺旋黴素及克拉黴素的 [[ 心臟 ]] 毒性主要表現為QT 間期延長和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來勢兇險,臨床上患者可出現昏迷和猝死,以紅黴素誘發為多, 這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一種特殊類型的不良反應。其發生機制是延長心肌動作電位時間,誘發[[心臟]]浦肯野纖維的早期後除極。為減少或避免心臟毒性的發生,臨床醫師在應用本類藥物前需瞭解其誘發心臟毒性的可能性,根據患者病情和合用藥物情況謹慎選藥,用藥期間注意觀察,必要時監測心電圖,一旦發生心臟毒性應採取積極治療措施,立即停用本類藥物並糾正危險因素,應用能縮短QT 間期及制止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的抗心律失常藥物。
==藥物間相互作用==
==注意事項==
* 1.禁用於對紅黴素及其他大環內酯類過敏的患者。
* 2.紅黴素及克拉黴素禁止與特非那丁合用,以免引起心臟不良反應。此外可抑制阿司咪唑 (Astemizole) 、卡馬西平 (carbamazepine) 、西沙必利 (cisapride) 、西地那非 (sildenafil) 、苯妥因 (phenytoin) 、三唑侖 (triazolam) 、茶鹼 (theophylline) 、丙戊酸 (valproic acid) 等通過P450酶代謝的藥物。尤其是靜脈給藥時。
* 3.肝功能損害患者如有指征應用時,需適當減量並定期複查肝功能。
* 4.肝病患者和妊娠期患者不宜應用紅黴素酯化物,哺乳期患者用藥期間應暫停哺乳。
==其他問題==
由於治療方法等原因,在哮喘、支氣管炎的治療中,長期使用抗生素的現象很常見。除了產生抗藥性的危害,還有以下四點造成機體傷害。抗生素對心 [[ 血管 ]] [[ 腎臟 ]] ,男性精子活力、女性生殖道菌群平衡等造成損害,引發新的併發症。除了臨床使用及抗藥性問題外,它的昂貴價錢及味道亦是一些其他的缺點。由於大環內酯是給予嬰兒或孩童服用的藥物,它不好的味道使對醫生處方服用的符合率降低。不規則服用抗生素亦會助長細菌產生抗藥性,所以要特別留意按照醫生的處方服用。另外,除了口服的大環內酯,其實亦可考慮使用注射劑,或改用四環素<ref>[http://www.healthofall.com/a2017915779039/ 美國艾克潤舒|哮喘,你還在使用抗生素?來看看你所熟悉的抗生素]中華健康網</ref>。
==視頻==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