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胃潰瘍

增加 4,74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當胃幽門螺旋桿菌在胃部增殖時,就有可能導致胃部輕微發炎(約80%),部分感染者會進一步就會發展成胃潰瘍(約15-20%),當中只有極少數會發展成胃癌(約1%)。
**胃潰瘍另外一個常見的原因是過量使用或長期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簡稱為NSAID藥物,當中最常見的藥物商品名稱即是阿斯匹靈)所引起,會讓黏膜細胞修復變慢,就容易產生潰瘍。診斷方式仍以胃鏡檢查為主,若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治療以三合一療法為主流,目的在於殺死體內的幽門螺旋桿菌,避免胃潰瘍不斷地反覆發作。
==胃潰瘍的原因==
*胃潰瘍指的就是胃酸長期侵犯胃部黏膜細胞,侵犯程度超過了粘膜層能自我修補的能力,因此在破損的區域會產生發炎、纖維化等狀況,胃部結構也會因此逐漸變薄,更嚴重的時候,可能導致胃出血,甚至是整個胃穿孔的問題。
*強酸造成潰瘍的情形,不只會發生在胃部。在連接胃部的十二指腸,也可能被強酸所破壞,造成十二指腸潰瘍。醫師習慣將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兩者合併稱為消化性潰瘍( peptic ulcer disease )。
*胃潰瘍病變過程主要可分為:
**胃酸侵蝕增強或胃液分泌過多
**黏膜細胞無法正常修復
**黏膜細胞間柵欄崩解
*了解上述三大病變過程後,其實說穿了,造成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罪魁禍首,最常見的就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以及藥物過度或不當使用(以非類固醇消炎藥物為主)。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此細菌會讓感染處發生過強的免疫反應,以及胃酸分泌量上升,也會破壞黏膜細胞柵欄結構,最後產生胃潰瘍病變。
**長期的胃部發炎,可能導致胃部萎縮或者是不該出現在胃部的腸道組織增生。這些不正常的變化,可能會提高罹患胃癌的機率。<ref name="美的好朋友">{{cite web |url=https://www.medpartner.club/gastric-ulcer-care-treament/ | title= 胃潰瘍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治療與預防? | language=zh | date=2018-04-03 | publisher=美的好朋友 | author=medpartner | accessdate=2020-04-12}}</ref>
==胃潰瘍早期症狀==
*飯後1小時,上腹燒灼樣疼痛或鈍痛
*常常感覺饑餓
*胃部經常不舒服
*常感覺胃部飽脹、噯氣、反酸
===胃潰瘍會有哪些症狀?===
*近 7 成患者是沒有明顯症狀的。老年人及常用 NSAID 藥物者需要時刻留意自己的腸胃狀況。胃潰瘍的症狀大多以腸胃症狀為主,這包括了:
*上腹疼痛:胸骨底端及橫隔膜所在位置發生疼痛,且疼痛感有可能會轉移到後背。
*腹脹感:長期十二指腸潰瘍所導致腸道萎縮,讓胃排空變慢。
*噁心嘔吐:原因同樣是食物無法順利從胃裡流入十二指腸,超過胃部所能負擔的容量,食物較易逆流回口腔。
*火燒心:胸口會有灼熱感,為火燒心症狀。
*如果出現下列胃潰瘍的嚴重症狀,就需要立即就醫檢查:
**吐出血(血塊)或排出黑色瀝青狀的糞便:這種糞便常常黑到發亮,並且帶有腥味。
**貧血症狀:消化道出血可能產生臉色蒼白、倦怠、頭暈等貧血症狀。
**急劇腹痛:若突然出現難以忍受的腹痛,症狀持續時間變長,疼痛會轉移到腰椎,且無法更換姿勢來加以緩解的話,這可能是消化道穿孔所帶來的症狀。
**反覆嘔吐:多次嘔吐除了減少營養的攝取,還會讓身體缺水及電解質失衡。
**體重不明原因減輕:醫師會透過病史詢問及各項檢查來評估病人營養狀況,推測是否因為胃潰瘍影響進食能力,並排除胃癌或其他癌症的可能性。
*老年人尤其要當心,一旦胃有不舒服的感覺或者心窩痛,就要去醫院檢查。倘若吐出咖啡樣的液體,別以為是火氣大,很可能是胃出血了。
*大家不僅要遵醫囑服藥,還要堅持服藥,千萬別稍有好轉就擅自停藥或者換藥。
==消化器官潰瘍最常見的症狀==
*美國糖尿病、消化、腎臟病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指出,燒灼感的疼痛、鈍痛或隱隱作痛,是消化器官潰瘍最常見的症狀,不適感可能出現在胸骨與肚臍之間的任何地方,且有以下特徵:
*胃中沒有食物時發生疼痛,例如餐與餐之間、半夜睡覺時
*開始進食後,或是服用制酸劑(胃藥的其中一類),會使症狀稍微緩解
*疼痛不適感通常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
*反覆緩解、發作的時間可能長達數天至數月 <ref name="早安健康">{{cite web |url=https://www.edh.tw/article/14264/3 | title= 胃潰瘍是離癌症最近的潰瘍病!出現5徵兆要注意 | language=zh | date=2019-04-30 | publisher=早安健康 | author=李志剛 | accessdate=2020-04-12}}</ref>
 
==参考來源==
{{Reflist}}
<ref name="传奇">{{cite web |url=http://eaglevisiontimes.nz/2018/10/24/蒲松龄前世与后身的传奇/ | title= 蒲松龄前世与后身的传奇 | language=zh | date=2018-10-24 | publisher=EagleVision Times | author=Susan | accessdate=2019-01-22}}</ref>
[[File:青木宣親.jpg | thumb | 300px | 青木宣親 <br>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954901 原圖鏈接] ]]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