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赠花卿

增加 10,95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赠花卿》 | 圖像 = File:增花请1.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pic74.nipic.com/file/20150811/21568857_18274815…”
{{Infobox person
| 姓名 =《赠花卿》
| 圖像 = [[ File:增花请1.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pic74.nipic.com/file/20150811/21568857_182748152491_2.jpg 原图链接]
[http://www.nipic.com/show/13065685.html 图片来源]]]
| 圖像說明 = [[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
| 出生日期 = 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上元二年(761年)。<ref>[<ref>[https://m.sohu.com/a/307348561_488227 赠花卿] 爱奇艺视频,发布时间; 2016-04-11</ref> 葛晓音老师:春日江南中的诗情画意] 搜狐网 ,发布时间; 2019-04-11</ref>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此诗有动有静,婉转含蓄,耐人寻味。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作品原文==
《赠花卿》<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a6286328b778.aspx 《赠花卿》] 古诗文网</ref>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白话译文==
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
==词句注释==
⑴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曾平定段子璋之乱。卿,当时对地位、年辈较低的人一种客气的称呼。

⑵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繁多而杂乱,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⑶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⑷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作品鉴赏==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说:“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处。

==名家点评==
《升庵诗话》:(花卿)蜀之勇将电,恃功骄恣。杜公此诗讥其僭用天子礼乐也,时含蓄不露。有风人言之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之旨。公之绝句打余首,此为之冠。唐世乐府、多取当时名人之诗、唱之、而音调名题各异。杜公此诗,在乐府为人破第二叠。

《诗薮》:(杜甫七绝)惟“锦城丝管”一首近太白。杨复以措大语释之,何杜之不幸也!

《唐诗解》:少陵语不轻造,意必有托。若以“天上”一联为目前语,有何意味耶?元瑞复以闬修解为“措大”语,是不知解者。汉人叙《三百篇》。作讽刺者十居七,孰非“措大”语乎?

《唐风怀》:南村曰:少陵篇咏,感事固多,然亦未必皆有所指也。杨用修以花卿为敬定,颇似博会,元瑞云是“歌妓”。于埋或然。

《杜臆》:胡元瑞云:“花卿盖歌妓之姓。”……余谓此诗非一歌妓所能当,公原有《花卿歌》,今正相同,其为花敬定无疑。

《杜诗详注》:此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虽太白、少伯。无以过之。

《唐宋诗醇》:绝句独主风神,此则音韵铿然矣。

《杜诗镜铨》: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此等绝句,亦复何减龙标、供奉!

《古唐诗合解》:杜工部诗称诗史,于此一绝便见。

《网师园唐诗笺》:不必果有讽刺,而含蕴无尽。

《岘佣说诗》:少陵七绝,槎枒粗硬,独《赠花卿》一首,最为婉而多讽。

《唐宋诗举要》:杜子美以涵天负地之才,区区四句之作未能尽其所长,有时遁为瘦硬牙杈,别饶风韵。宋之江西派往往祖之。然观“锦城丝管”之篇,“岐王宅里”之咏,较之太白、龙标,殊无愧色。

《石遗室诗话》:《花卿》、《龟年》诸作,在老杜正是变调,偶效当时体。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刺之耶?赞之耶?俱失身分、宜严武之欲杀。因自占地步,反成轻薄,诗人所宜戒也。

==作者简介==
[[File:杜甫211.jpg|thumb|250px|有框|右|[http://pic24.photophoto.cn/20120709/0006019077136608_b.jpg 原图链接][http://pic24.photophoto.cn/20120709/0006019077136608_b.jpg 图片来源]]]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515ea88d1858.aspx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ref>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视频==
<center> '''诗圣杜甫的故事'''</center>
<center>
{{#iDisplay:u3061qqzp18|780|460|qq}}
</center>

<center>'''康震讲《唐宋诗词的风骨气韵》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enter>
<center>
{{#iDisplay:w0856twce2y|780|4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100 哲學總論]]
33,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