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亚轨道太空飞行

增加 2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海拔条件==
一个常见的定义是飞行超过海拔100公里高度,这个由国际航空联盟所定义的高度通称为卡门线 <ref>[http://jandan.net/2018/08/06/karman-line.html 卡门线与领外空域的变更],煎蛋</ref> ,因为在此高度维持飞行升力所需的速度超过轨道速度 。美国军方及NASA则颁发太空人徽章给飞行高度超过50英里(80.47公里)的飞行员,虽然美国国务院似乎并不支持区分一般飞行及太空飞行。
==飞行时间==
一个洲际飞行的加力飞行阶段为3至5分钟,自由落体中端阶段约25分钟。一个洲际导弹大气重返阶段大约2分钟,而观光太空飞行所需的软着陆则需时更多。
亚轨道飞行也可能持续数十小时。NASA第一个太空卫星先锋1号 <ref>[http://www.ngchina.com.cn/magazine/2015/01/317.html 科技:先锋1号,第一颗太阳能卫星],国家地理中文网</ref> 原本目标是月球,但一个错误使它变成亚轨道飞行,最终在发射43小时之后重返地球大气。
==亚轨道运输==
*一枚称为Bumper 5的两节式火箭在1949年2月24日在白沙导弹靶场发射升空,达到海拔399公里高度,秒速2300米(接近7马赫)
*前苏联1986年以能量号火箭发射Polyus失败,这是目前为止进入亚轨道的最大物体。
 
==参考文献==
70,960
次編輯